今日艺术鉴藏:书画名家沙俊杰作品欣赏
留蓝天绿地待来者耕耘 ——记李百忍
安徽宿县自古就是繁荣地。“斩木为兵,揭杆为旗”,发动大泽乡起义的陈胜、吴广在宿县举起了的反抗暴秦的大旗;汉高祖刘邦、西楚霸王项羽最初也都是从宿县发迹;嵇康、阮籍、刘禹锡、白居易、欧阳修、苏轼、戴复古等文坛名士昔日活动的足迹更使宿县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1927年,李百忍出生在宿县,得以一尝多种氛围的熏陶。
李百忍出生于宿县东北角老汪湖畔的前李村,因此他才在晚年自号“老汪湖人”,以示对故土的神情眷恋。他的家正就对着那一汪碧波荡漾的湖水,儿时的他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湖边玩耍。一天,他和往常一样,和几个小伙伴到后村傅桥学校的窗外听人念书,偶然看到老师李君(李老师毕业于重庆艺专)在勾画一个正在汲水的老汉,了了数笔,却栩栩如生。这一下,可乐坏了好奇的李百忍。自那时起,他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到什么就画什么。他特别喜欢画大公鸡,喜欢画啼鸣的大公鸡。他笔下的大公鸡往往是站在高高的树上,迎着喷薄而出的红日,映着波光粼粼的湖水,雄赳赳、气昂昂地振翅高歌。画画、写字成了他少年时的最爱。起初,他在草纸上练毛笔字,十岁便写得一手漂亮的柳体字,开始为乡邻书写春联,被人称为“小秀才”。在傅桥学校读书期间,由于勤奋好学,他的成绩名列前茅。
眼看就要升到高一级学府了,由于家庭贫困,他被迫回家务农,但田间地头却成了他的学习场所,成了他读书、练字的“无人之境”。后来,傅桥学校缺老师,让他补缺,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让他迅速放弃了教书的念头,毅然做出决定——投笔从戎。参军之后,每逢战斗间隙或休整,李百忍都会抓紧时间拿起笔练练字,需要时就拿起笤帚刷墙字,宣传革命。部队南下时,他随部队驻扎在一江南水乡,被安排在一位老大娘家,时值大年三十,当得知老大娘正为没有人写春联而着急时,他当即便泼墨挥毫。从此以后,这位老大娘每年都会收到李百忍为她书写的春联。
1950年春,李百忍考入华东军政大学艺术系,专攻美术。毕业后,他又入南京师范大学进修,拜书法家沈子善为师,研习二王法书,书艺大进。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他热情饱满地投入到长江工地建设中,虽荣立二等功,却因劳累过度而住院,左肺实行全切除,右肺也因感染而气肿。出院后,他以残废军人的身份转业到宿县,当了一名文化干事。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尽管身体状况非常差,甚至上个二楼都要歇上几歇,但他依然坚持每天上下班。最后,在众多同事和领导的劝说下,他才住进了医院。躺在病床上,苦恼于自己的身体状况,感慨于自己短暂的生命(医生说他最多只能再活九年),念及未来,他想到了儿时的歌谣:“老人磨刀去杀鸡,那鸡说,俺夜夜司晨鸣鸣啼,你怎不杀那个牛?那牛说,俺天天拉犁耕田地,你怎不杀那个猪……”鸡的力量可谓弱小,但在司晨报晓方面却独一无二;牛尽管看上去很愚笨,但在拉犁耕地却能力突出。
李百忍想,自己虽然已经残疾,但大脑和四肢没有什么问题,要充分利用,发挥“余热”。于是,他开始苦练书法,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更勤奋。为了勉励自己,他写了鲁迅集屈原《离骚》的对联:“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鸠之先鸣。”又写了岳飞《满江红》中的词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凭借坚强的毅力,他终于成功了,成了被业内外人士一致认可的草书大家,而他的生命也仿如奇迹似地一直延续到1999年。成名之后,他到全国各地去搞个展,唯独没有在宿县搞过,他说:“我要留下这片蓝天绿地,让来者耕耘……”如今,他虽然早已远去了,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李百忍,男,1927年生,安徽宿州市人,号蕴威,别署老汪湖人,斋名“绿竹书屋”,中国著名书法艺术家,理论家,国家一级美术师。1950年考入华东军大艺术系就读,1957年又入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深造,拜沈子善教授为师从艺。他为我国社会科学和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国务院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为他颁发了双证书,同时享受国务院双份特殊津贴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