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徐雪村和他的《溪山访友图》长卷
黄慎及其《驴背觅诗图》
黄慎《驴背觅诗图》
此《驴背觅诗图》(见附图)为黄慎不可多见的大幅山水立轴,纸本装裱,淡墨设色,纵188.5厘米,横107.5厘米,系一藏友的藏品。
图绘大雪初停,天空阴霾,嵯峨群山,银装素裹,一派清冷景象。近景中,老梅二株虬龙嶙峋,疏影横斜,披雪而立。一戴笠着氅白须者骑于驴背之上,踏雪过桥而来,寻梅觅句也。画左草书题诗一首寄兴:“骑驴踏雪为诗探,送尽春风酒一甔;独尚梅花知我意,冷香尤可较江南。”落款“宁化瘿瓢”。下钤白文印“黄慎”、“瘿瓢”。右下压角钤闲章“东海布衣”。左下钤收藏印“郁兰堂”。图以粗笔写景,苍苍茫茫,清淡静谧,古朴灵秀,简繁兼备,笔法老练,诗情画意,确系黄慎晚期力制。《听雨轩笔记》中说黄慎“自评其画凡三等。最得意者题诗其上,次则识以岁月,再次只署瘿瓢二字”。由此可知此图当为其得意之作。
黄慎(1687—1768),字恭懋、恭寿、菊庄,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出身平民,一生未仕。自称“东海布衣”。幼时家贫,刻苦进取,学画以求生,终成大才。寄寓扬州,卖画自给,成为一名职业画家。后人归其为‘扬州八怪“之一。与郑板桥等交往颇深,郑誉其为“七闽老画师”。并有赞诗道:“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情神瓢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他是扬州八怪中的多面手,“颇擅三绝”(诗、书、画),人物、花鸟、山水及草书等无所不能。他的绘画熔诗书画于一炉,“书卷之气溢于行墨”。因为有一只心爱的瘿瓢,故自号“瘿瓢”。并在诗咏中多次提到:“去岁离家木落初,瘿瓢杖笠一车书。”(《寄居维扬美成草堂》)“一筇一笠一瘿瓢,爱向峰头把鹤招;莫道归来无长物,梅花清福也难消。”(《杂咏其二》)可见瘿瓢是他形影与共的一件器物。据称这只瘿瓢至今还存于世,乃一树瘿空成瓢状,腹沿刻有“雍正四年黄慎制”草书七字;外口沿尖端镌有“瘿瓢”八分书二字。瘿,木所生之瘤赘。“一箪食,一瓢饮”,乃清贫生活的写照。黄慎终身布衣,制瘿瓢并以为号,可能是一种精神的寄托。这为后人对其书画断代,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实证(署、钤“瘿瓢”者当为1726年40岁后所作)。
黄慎平生爱梅、咏梅、画梅,亦爱雪,曾刻闲章“生平爱雪到蛾眉”,更爱雪中之梅。他有一幅传世之作《晴日观梅图》,画二老者席地而坐,面带微笑,共赏古瓶插梅,并题诗道:“晴日茅斋向水隈,霜风猎猎剪春梅,漫传和靖孤山韵,浇尽佺期少岁杯。屐印香泥魂自惜,烟笼纸帐梦郎回,高情不与梨花乱,只许空林雪作堆。”借古寓意,尽写对梅的痴情、深爱。
黄慎的山水画融会传统,自成一家。《古缘萃录》有评说:“用笔奇峭,取境古逸,自写一种幽僻之趣。”传世的梅图有《冰心铁骨梅花册》、《折梅图》、《寻梅图》等。这幅《驴背觅诗图》,可称其诸多梅图中的代表之作,“笔意纵横排奡,气象雄伟”,堪称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