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书画艺术:宫廷画师冷枚的《避暑山庄图》

时间:2021-09-16 17:45:01 来源:

宫廷画师冷枚的《避暑山庄图》

1.jpg

冷枚《避暑山庄图》为绢本设色,纵254.8厘米,横172.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避暑山庄图》为绢本设色,纵254.8厘米,横172.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图上署款:“小臣冷枚恭画。”下钤“臣冷枚”、“匪鲜”印。画上的鉴藏印有“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养心殿鉴藏宝”、“宣统御览之宝”等。此画以写实手法,惟妙惟肖地再现了避暑山庄的华丽景象和壮观气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避暑山庄工程的浩大与奢华。统治者为何不惜巨资大兴土木?当时,沙俄对清朝虎视眈眈,而且清朝北方的一些民族分裂势力也蠢蠢欲动,清王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势。康熙于1681年首次巡幸塞北寻求对策,在塞堪达巴罕(现今塞罕坝)设立了“木兰围场”,用于骑射狩猎,模拟实战演习;又于1703年在承德热河营建了热河行宫,以便北上围场狩猎和接见外国使臣、宴请清朝的王公大臣。热河行宫就是清朝最大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之后,康熙、乾隆几乎每年都在山庄里住几个月,既避暑又处理朝政——加强武备、团结北方少数民族共同抵抗沙俄的侵袭、平叛民族分裂势力,以巩固北部边陲。避暑山庄也因此成为当时除北京之外的第二个统治中心,有“夏都”之称。不管冷枚绘制这幅《避暑山庄图》的目的是什么,它客观上都成为人们了解当时社会的载体。它图录了一项治国安邦的重大决策,反映了一代明君康熙的深谋远虑和雄才大略。

冷枚的《避暑山庄图》采用了鸟瞰式构图,房屋层次分明,从南向北逐渐展开。画家以严谨工细的笔法,描绘了十里澄湖、后苑建筑及周围山岭。他将避暑山庄中的大部分景点,如“延薰山馆”、“云山胜地”、“芝径云堤”、“无暑清凉”、“万壑松风”等都绘入画中,将自然山川和人文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此图既有塞北丘壑、林木的深邃苍郁,又有江南园林的秀丽典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观《避暑山庄图》,画面下方是宫殿群,其后是湖泊。木桥连接的小洲上,鳞次栉比的楼阁、亭廊掩映在绿树丛中。冷枚既运用传统的界画技法,又借鉴西画的透视法,将建筑物安排得错落有致,且造型准确,用笔工致。湖面用浅橙、淡绿色晕染,虽未画涟漪,但却给人以波光粼粼之感。湖泊东侧低岩上耸立的那座仿造宝塔,好像是画家从镇江金山寺移置过来的。苑中树木郁郁葱葱,伸向远处,为画面增添了清幽宁静的气氛。画面左右两侧绵延起伏的群山,用遒劲的线条勾轮廓,以披麻皴为基干表现其质感,山凹处复以笔墨勾勒、皴擦,于巍峨壮观中又透出几分灵秀。远山以“米点”笔法表现,丘壑相连,迤逦苍茫,呈现出一派江山无限的景象。

清初,西画的不断传入对宫廷绘画产生了较大影响。冷枚的《避暑山庄图》就吸取了西画的某些技法。他用透视法、明暗法描绘物象,以明丽的色彩表现山峦的受光部分,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他以中西合璧的手法,将山庄后苑景观和近山远岫描绘得自然美丽、生动逼真,体现了他高超的融会能力和深厚的绘画功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避暑山庄图》代表了冷枚在山水、楼阁界画方面的卓著成就。

冷枚的《避暑山庄图》以全景式的表现手法,尽力展现避暑山庄的整体风貌,对后人研究山庄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未注明创作时间,故后人对此说法不一。根据画面楼阁、亭榭的形貌和文献记载来判断,此作很可能作于康熙五十年(1711)举行“避暑山庄”落成典礼后不久。之后,雍正在位执政13年从未到过“木兰围场”。他临终前叮嘱弘历:“勿忘我朝家法,武备不可丢。”于是,乾隆继位后,常驻跸山庄,并在此扩建了“文津阁”、“宁静斋”、“玉琴轩”等。后来,山庄里发生了皇室内部尔虞我诈、争权夺势的血腥斗争,这是始建者、扩建者及绘图者都始料未及的。

冷枚,生卒年不详,字吉臣,号金门外史,胶县(今属山东胶州)人。焦秉贞弟子。康熙后期至乾隆初期任宫廷画师。擅长山水、楼阁界画和人物仕女画。作品融会中西,用笔工细,色彩浓艳,富有装饰性。曾主持《康熙六旬万寿图》绘事,可见其在宫廷画院中的地位和影响之大。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