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谈谈吕大江的太行山水画
天津的吕大江是著名画家吕云所之子。上世纪60年代初,吕云所创作的《漳河畔》组画,主要表现的是太行山区乡村的风土人情,有着田园般的意境。上世纪80年代中叶,多年的生活沧桑与艺术积淀产生裂变,强烈的欲望与冲动爆发,让他一鼓作气创作了《夜太行》、《苍茫大野》等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皆以太行山为创作主体,用传统的斧劈皴表现坚硬的山体和石头,用层层积墨表现平缓的山地和植被。他画中的山体造型总体呈“石鼓形”,宛如列阵武士的碑铭,庄重、肃穆。
吕大江继承父业,也多以太行山为题材进行国画创作。这或许是“异构同质”现象———父子两人都描绘太行山,却有不同的表达;有同样的情感,却有不同的抒发。然而,与吕云所不同的是,吕大江感受到的是另一个太行山世界。因为在他的作品里,父亲描绘太行的“石鼓形”造型没有了,悲壮、苍凉的气氛也没有了,只有层层积墨的重山与或锁着山腰、或弥漫在山上的云雾。吕大江画太行山虽主要采采用传统山水画法,但能“法为我用”,融入自己的内心情感。
在吕大江的作品里,千岩万壑生云烟。起伏的群山或莽莽苍苍、忽连忽断,或浑厚深邃、相互簇拥,有的山体高高耸立,似要撑破天际。尽管画面上有农舍、山泉、瀑布等轻巧、灵活的点缀之物,但仍给人一种凝重、苍浑之感。
吕大江最近创作的太行山作品,既有北方山水的内质,又有南方山水的灵秀,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在《千秋风骨》(见附图左者)和《太行初春》(见附图右者)中,他以沉厚、凝重之笔营造了太行山的阳刚之气。在设色上,他以水墨为主,稍染淡赭色、淡青色,薄色积染,使画面灵透华滋、清秀淡雅。在山势的布置上,画家巧妙营构,将其安排得井然有序。磅礴豪迈、草木丰茂的太行山风韵被他很好地表现出来。这两幅作品用笔沉厚,墨彩多变,行笔迅疾,以湿墨敷染山体,不腻不浊。
总之,在太行山题材的创作中,吕大江以北派的笔法铸就了钢浇铁铸般的山水风骨,又以南派的墨色增强了山川的清秀与氤氲,将中国画“北雄南秀”的审美取向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是十分难得的。
吕大江是山水画坛的后起之秀。他的太行山作品在全国展览中时有获奖,但他没有骄傲自满、停滞不前,而是继续以淡泊的心态努力创作。他说,他要用繁笔密皴的点线美营造美好的太行境界,让太行的浩然之气永远荡漾在人们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