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看许学明书画有感
我认为:看一位传统中国书画家的功力,只要看他的书法功力便知;看一位传统书画家的修养,只要看他作品上的题款便知……
许学明书画
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中国画的评判标准使然。“六法”的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这是一种对综合实力的总体感觉。这感觉,体现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传移摹写等等方面。气韵生动,生发于书画家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一幅好的国画作品,是作者人生审美品格的迹化。这种迹化,总要由骨法用笔、诗情画意、布局谋篇、表现手法和整体氛围来体现。不同审美修养的画家,有不同的取舍和追求。因此,吴昌硕强调“苦铁画气不画形”,齐白石追求“似与不似之间”,潘天寿尤爱“强其骨”,李可染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如此等等,虽说法不一,而其理一也!都在高扬笔墨功力和文化修养的大旗。这也是观者在欣赏时最愿意审视的目标。书画的这种内涵体现,比实实在在的技法更重要。因而,“技进乎道道”,便成了众多艺术家一生的进取追求。
许学明书画
书画家用作品说话。他的作品,就是他人生追求的宣言。许学明的书画,对我们有着什么样的告示呢?我曾在一次发言中说:“他的书画已经能够从那种通俗的面貌中跳出来,向着高雅的层次进军,追求骨法用笔,追求文化内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许学明书画
对于许学明书画的评价,说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也好,说是“博采众长翰墨香”也好,都不过分。许学明的书画,毕竟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和好评。
许学明退休后,更加倾心于书画,参与各种类型的书画活动。他的不少作品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力,向着更高层次进取,显示了“出墙”之胜。
许学明自幼热爱书画,并一直乐此不疲。即使在书画为寂寞之道时,他也倾心地爱恋着;即使不具有专门的条件(没进过专业学校,不是专业人员),他依然故我,利用业余休息时间,“三更灯火五更鸡”地孜孜追求着;在没有任何回报的情况下,他却乐意自掏腰包为艺术投资,这完全是一种出自内心的自觉自愿。以不图任何功利,只是喜之、好之的心态,他竟一下子坚持了几十年,人老了依然痴心不改。他对艺术不懈努力的精神,使他的作品有了一定时光陶冶的品格。他的不少作品,都已经从重临摹、求具象、爱艳丽、多繁复、好迎合(我这样认为)的面目中跳出来,显示了他对文化品格的追求。没有长期的和一定数量的笔下实践,这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说,他对传统书画的识见和经验,已经高出普通爱好者许多许多。
许学明书画
至今还记得,多年前我参与“魅力淮北”书画大赛的作品评选时,就看好他的那幅《淮北之春》,尽管那时我对他知之甚少。我当时就认为:他的线条,柔韧中见骨力,具有书法的功底;这幅作品,还显示了他不一般的构思才能和创作识见,具有一定的创作力度。
许学明书画
他选取城市新貌表现“魅力淮北”的主题,这是吃力难讨好的。你想,画城市不画高楼大厦行吗?而那钢筋的结构,正好与水墨的表现难融。画楼房,稀稀落落行吗?但要画得实实在在,交代清楚来龙去脉,得投入多大的精力,一般人能驾驭这种笔墨的表现吗?一连串的难题摆在面前,可许学明知难而上,以自己的识见,采取以虚代实、以少胜多、以一斑而窥全豹的构思方法,组织画面,构成了一幅鸟瞰式的淮北城市新貌。
我被画面的巧妙构思所打动,因为他把本来就大、实、重、繁的市区构思成了一首抒情味很浓的城市交响曲,于昂扬的调子中彰显了城市的魅力。这没有文化的识见行吗?这没有一定的表现功力行吗?许学明以长期积累的多方面的功力,迎难而上,并且成功了,获奖了。
他的山水画,借鉴了黄宾虹的华滋、钱松喦的厚重、宋文治的清秀、郭公达的苍茫,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将他人之法为我所用。尤其是他的大幅作品,重在气势,山重水复,浩淼辽阔,一片气象。我同样喜爱他那些借鉴了黄宾虹墨气的山水条幅,画面万千变化,又浑然一体,流露出浓郁的人文气息,又具有一定的美学品格。面对这种画面,总让我想到毛泽东的“更加郁郁葱葱”词句。
许学明画梅花也能见出水平,多种构图,多种笔法,多样追求,让人耳目一新。总观当今画梅者,不是关山月的再世,就是王雪涛的重出,总有一些拾名人牙慧的阴影存在。许学明也曾流露过这种影子,但他毕竟是个有想法有见解的人。他那些条屏式的梅花,给了人以“她在丛中笑”的意趣。他的那幅《梅开盛世》,一改画梅的惯常格局,让我产生了赏读的感动;画面上虚实结合,疏密呼应,墨色对比,线面交辉,黑白相计,开合统一,很有探索的学术性。看到这幅画,让我联想到诗词创作中常说的
“启承转合”之法。
书画的题款,也显示出他的修养和平时的积累。这个常常被一般人忽视的问题,被他做得谨慎而又恰当。在展室里,我曾被他作品的题款吸引过,并就此作过探究,竟然难于找出一般人常犯的那些不妥的缺憾来,这不能不说是他平时加强文化修养的结果。
许学明虽然是一位业余书画家,可他敢于向专业靠拢,并与之争雄。
我这样说,并不等于说许学明的书画已经达到多么了不起的地步。但他的一些作品,的确感动了不少的观众。他的整体素质,不能不令我们刮目相看。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王国维谈及的治学三境界。许学明既有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执著追求,也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心奉献。
百花争艳的春天是可喜的,这是东君(司春之神)散花的魅力。许学明的艺术追求,虽然离东君的“润物”甚远(不具备专业的学习和创作条件),但他却敢向东君争好春,争来墨花次第开。
无条件,能敢字当头;无可能,却争字出手,这就是许学明对艺术追求的执著,这就是许学明的书画人生成功案例。“敢”和“争”是他成功的不二法门。他的追求精神,能不令人敬乎?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淮北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美学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