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吴昌硕篆刻章法漫谈(下)
二、字中某些笔画有画龙点睛的功效
从整体上衡量,吴昌硕篆刻基本上保留了汉印平正的格局,白文尤其如此。朱文则是在笔画和字形方面有了更加灵动的变化,使章法构成变得更为精彩。
吴昌硕的“十水五石”(图一)四字笔画较为简单,线条古朴劲健,笔意极浓。“水”字处理成右倾状,使全印章法“活”了起来。他的“破荷亭”(图二)笔画较粗,看上去雄壮有力。此印亮点是将“荷”字单人旁的竖画向右侧靠拢,令通章生色,使左右团成一气。其“园丁墨戏”(图三),将“丁”字处理成圆白块,使印面跳宕,同时形成疏密的强烈对比,此非高手而莫可为。
通观以上三例,都是依据字形来思变、巧变,最终取得平中见奇的效果。
三、妙施内栏,相得益彰
浏览《吴昌硕印谱》,不难发现其中很多印章常因字、因势利导,巧施内栏,锦上添花。内栏的应用取意于秦汉印的构成形式,并非是明清印人的发明。内栏多见于白文印,目的是使全印规范。。吴昌硕则多将内栏应用在朱文印中,将内栏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他的“石人子室”印(图四),印文四字三疏一密,四边栏破残各有不同,字形别致生动,造型多姿。如“人”、“子”二字对称留空,“子”字原本向上的两笔变为一上一下,既避免雷同,也遥相呼应。“千寻竹斋”(图五)是一方封泥意味极浓的印章,在字形上欹侧生姿,在章法上灵动有姿。“泰山残石楼”印(图六),在处理章法时,将“泰山”二字安排在一格,“山”字压扁,整体上形成对称留空的印面呼应效果。“湖州安吉县”(图七)处理章法时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安吉”两字笔画少,安排在一格,此其一。二是“湖州”二字竖画逼边,巧借为边栏,既保持平衡,又打破平板,使气息流动。三是“湖”、“安”和“县”三字中各有一粗点,相互呼应。印中,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也见匠心。如“州”字相同笔画同中有异,随意自然,可见大师之风。
四、巧妙留红,对比强烈
吴昌硕印章中的留红都是自然而出,不露声色。如其“汉阳万中之印”(图八),在章法安排上是均匀的六字格式。
“中”字笔画少,大块留红,使印章整体留红呈平稳的“n”形。其“仁和高邕”(图九)单刀直冲,“仁”字处大块留红,与“和”字底部留红相互呼应,使整个印面显得很稳当。此印成功之处在于“邕”字与“和”字的错落安排。倘若这两字下方平齐,则全印章法就很失败。吴昌硕的“臣刘世珩章”(图十),留红颇得自然之趣。
“珩”字处有三角红面呼应,“刘”字“金”部中不规则留红,“臣”字右侧留有长条形红面,以呼应“章”字下方红面,四块红面使印章笔画虽满,但空灵有致。“五云草堂”(图十一)利用字形特点,“草”字中间留红,“云”、“堂”二字下方留红,章法疏密对比强烈,极富视觉震撼力。“高氏家藏”(图十二)采用辅助边栏,对称留红,自然大方,不露屐痕,乃上上之作。
吴昌硕作为一代篆刻大师,其篆刻暗合秦汉印之神韵,大朴不雕,天趣盎然。
吴昌硕篆刻章法漫谈(上)
他以“古昔以上谁所宗”的精神,开创了一代篆刻新风,对后世影响至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