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鉴赏百科:清寒迹象

时间:2021-10-11 17:45:24 来源:

清寒迹象

欣赏绘画作品,我们很容易地感受到笔墨的艳丽和清寒。以花鸟画为例,牡丹总是浓艳张放的,花枝招展,色泽富贵,春意盎然。画面给人的审美指向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体现着喜爱圆满、富足、祥瑞的精神向往和需求。相反,有一些绘画作品的审美倾向明显不同,枯荷残败,林壑寂寥,老屋颓废,人迹萧然。在一个画家笔下显示出如此苍凉的意象,一定是有含意在内的,也许就含纳了其内心的缺失、不满。

这种情调,也可以在书法的笔墨中体现出来。所不同的是,观者看不到如绘画中实在的景致,而是通过点线结构感到清寒之意。

春景和冬景自然不同,但书法不是绘画,应该如何表现呢?

笔墨的倾向是书法家内心的真实体现,一个不矫情、不做作的书法家,总是会在挥毫中将真情实感展示出来。“字如其人”,不是说字如此人的道德、身高、体重,而是如此人的情性。情性的旺盛、衰颓、激越、消极,总是会在具体的点画上显现出来的。否则,我们就只能看到技巧,看不到技巧之后驾驭它的内部力量了。当然,在笔墨中看到的喜怒窘穷也就是一个大致的指向,并非细分而丝丝入扣,只是感觉、情调之总体。这也是对比较敏感的欣赏者而言的。一般的欣赏者对于情调的认识是生活层面上的,对于书法作品则无能为力,尤其是清寒之作,它所具有的低调、素淡、松弛,甚至使这一类的欣赏者对书写者的技巧产生了怀疑。譬如对于弘一的书法用笔、结体,不少人就认为不如孩童所书。妩媚圆润之作往往欣赏者众多,理解起来也不致舛误,这种表现符合人们正常所需要的情趣,诸如整齐、热烈、工稳。清寒之作书写者少,欣赏者少,它与人对现实的普遍需求较远,甚至是人们所忌讳的。

书法作品的清寒气息,首先是由书法家的审美倾向决定的。有了这种倾向,就可能逐渐形成清寒的笔墨效果。除了书法家自身的审美趣好之外,其生平经历、人生观念都在起着作用。一个渴望精神生活如同朝阳般升起的书法家,其内心是不会荒凉寂寞的,必会时常神思飞扬地以昂扬的笔调热情表达。而超脱的、厌世的、消极的、颓废的人生观,导致了审美观的清寒、淡逸、荒率、狂放也是自然的,而由于作品的冷调、低调,甚至更有引人深入的魅力。

blob.png

如同枯木桠杈一样,清寒之作首先去掉了那些显示热情、巧妙、美观的线条牵扯,一简再简,简而空,空而枯索,直到不能再简下去。不让过多的点线交织、攀附而热闹,让存在的点线得到控制,戒止点线在牵扯萦绕上的潇洒以及卖弄的欲念,所用的是减损法,减损多余,减损杂乱。其次是用笔时不以气而以韵,不是冲动的、盛气的,而是瘦、轻、静、软、钝、秃,甚至兼有残、破、丑、拙。这与绘画语言有异曲同工之妙,老树枯藤,残花败絮。相对于圆满甜美之作,清寒之作呈现着向下的、退化的外相,点画线条犹如老者下笔,颤颤巍巍,神情淡漠。

愈走向冷僻清寒,也就离世俗愈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