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百科:杜军书画
充满生机的冰雪世界《雪港捕鱼图》
唐棣(1296—1364),元代画家,字子华,晚号遁斋,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在元代画家中,唐棣是一个早年反复于仕途、艺途,而晚年却无可奈何地过着隐居生活的典型。五六岁时,他得到赵孟頫的赏识,常出入赵府。在赵孟頫的悉心指导下,唐棣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赵孟頫的好友、刑部尚书马煦于元仁宗延祐初年(1314)将唐棣推荐给皇上。唐棣为嘉熙殿绘屏风时“挥洒立就,天子称赏”,被封为集贤院待诏。在此,他得以遍览历代名迹,技艺大进。
元代的山水画坛,名家辈出。出现于元代以前的董(源)巨(然)派、李(成)郭(熙)派、二米(米芾父子)派、马(远)夏(圭)派等在元代皆有嫡传。吴湖帆在明代姚履旋《小山茅亭图》的题跋中曾说:“(元代画坛)钱高朱孙王,各具一瓣香。”此语甚为生动。
唐棣是李郭画派的一位典型画家。元代王逢在《唐子华知州山水》中写道:“近来山水画郭熙,江南独属休宁令。”清代吴升在《大观录》中也曾说:“(唐棣)善山水,师郭河阳。”虽然唐棣同“元四家”一样都生活在江南一带,但他在绘画风格、绘画内容、艺术情调上却与“元四家”有着很大的不同。他没有追随当时重神韵轻形质、简率写意、逸笔草草的绘画洪流,而是在继承李郭画派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造型严谨、用笔工细的院体式的绘画道路。
我们现欣赏的《雪港捕鱼图》(见图)为纸本设色,纵148.3厘米,横68.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画面构图极为普通。中间有一座高耸如擎的雪峰。雪峰脚下有一片楼阁,隐约可见,宛若仙宇。近处的石坡上,枯树参差。精致的木桥连接着山路。近景的渔船上,渔夫不畏严寒正拉网捕鱼。一个白雪皑皑、粉妆玉砌的世界因渔夫的活动而弥漫着强烈的生活气息,减少了些许寒意。此画的线条简洁而又变化多端,山石用“鬼脸皴”皴出,山石的深凹处复以水墨染出,树木用笔苍劲、精巧,细枝似蟹爪,水和天空皆用淡墨晕染,毫不露痕。全图除了楼阁、渔船和树叶敷以赭石、朱砂外,其余物象全以水墨表现。雪以留白法表现。远处的杂树用淡墨点出,加粉以示雪意,这是画家采用了郭熙的画法。而山石的画法则有赵孟頫的笔意。整个画面要比郭熙的画润朗多了,很接近赵孟頫的画风。
唐棣《雪港捕鱼图》(见图)为纸本设色,纵148.3厘米,横68.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根据《雪港捕鱼图》右上方画家自题的“壬辰十月廿日吴兴唐棣子华作”可知,此图是唐棣57岁创作的,正是其仕途通达、一生最得意的时期。
李郭画派的主题在于通过描绘不同季节、不同气候特征的大自然,来表现大自然本身的神韵,从而达到“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愉悦目的。唐棣明显继承了李郭画派这一创作主题。如我们现欣赏的《雪港捕鱼图》和他另外的《霜浦归渔图》、《秋山行旅图》等作品,季节性都特别明显。他的《雪港捕鱼图》多具有郭熙画的面貌:鬼面石、蟹爪枝的物象,“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笔墨特色,“平远险易,萦带曲折”的经营布置,以及造型严谨、线条匀挺、刻画深入的真实感。
从《雪港捕鱼图》中可以看出,唐棣虽师法李、郭,但并未对其亦步亦趋。唐棣晚年受元代画风的影响,在画境、笔法、人物风俗的表现等方面都对李、郭传统进行了变化,并融入了董、巨及当时名家(主要是赵孟頫)的一些特色,与时代潮流有同步之趋。唐棣的作品虽然有“为元朝统治点缀升平”之嫌,但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元代文人画的言情寄兴作用。
元代,李郭画派强调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主张在作品中反映一定的生活内容。
这一点也体现在唐棣的作品中。唐棣的传世作品多角度地反映了江南渔民及农家的生活场面。虽然他在技法上恪守李郭画派,但他的仕途经历却让他比同时期其他的李郭派画家对生活更加乐观积极。唐棣的画更多地寄托了他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李、郭作品中那“枝茂凄然生阴”的孤寂萧疏的意境在唐棣笔下变成了欢欣愉悦,且具有生活气息。
《雪港捕鱼图》在静穆的冰雪山水里融入了人的生命热忱。观此画,我们仿佛能听见画中渔人的劳动号子,进而感受到其中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