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食古纳新 瘦硬通神
“文人书法”需要特定环境
“文人书法”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而这一生态环境目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文人的独立人格问题。衡量一个文化人是否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文人”,一个重要标志,应该看其是否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美学观点。当代知识分子在经受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的磨难后,“独立的人格”遭到了极大的磨损,而当思想的禁锢终于解除之后,又受到突如其来的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各种世俗的利益诱惑对开始复苏的“独立人格”也是一种无情的侵蚀。当书画家为了得到赞助、为了卖书画而不得不在财大气粗的老板面前作俯首帖耳状的时候,是很难有“独立人格”可言的。当代“流行书风”得以“流感”般流行,根本原因在于不少人缺乏独立性而只能盲目“跟风”。
其次是客观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农耕社会是慢节奏的,现代信息社会是快节奏的,这一区别对书法艺术的影响显而易见。古代文人大都出生于士大夫、地主阶层,无生活之虞,可以一味沉醉于诗酒翰墨之中,而当代文人大都是“单位人”,需要每天为一份工资而“撞钟”,受到升级、评职称、加工资、分房子等各种约束,自由度不可同日而语。古代文人出行,可以船行数十日,在舟中悠然临帖,而现在在高速公路上、飞机上是无法产生临帖的雅兴的。每次出差,都忙碌得如同“空中飞人”,与书画圈内友人相逢,不是在展览会和研讨会上,就是在酒桌上,来去匆匆,交谈匆匆,效率确乎很高,唯独缺少文人最需要的闲适。
民国释家文人书法
另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是,由于毛笔书写实用性地位不复存在,代之以硬笔和电脑键盘,“文人书法”的生态环境可以说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坏,能够坚持用毛笔书写日记、手札的人已经寥若晨星,更不要说如同鲁迅那样用毛笔写文稿了。一旦日常书写发生变异,为“创作”而写的“文人书法作品”,从本质而言也随之发生了变异。随便举一个例子,在一些展厅偶尔可以看到有意“涂涂改改”的“手稿类”作品,一看就觉得做作,是一种为了取得“涂改效果”而做的“涂改”,与真实的手札是完全不一样的,缺少一种自然天成的清气。
现代居住环境的变化,也进一步弱化了“文人书法”的生存土壤。比如楹联是文人书法的一种常见艺术样式,但现代社会的高楼大厦单元房,层高都偏低,加上装修时吊顶,又压缩了空间,导致这类住房基本上不可能悬挂楹联。楹联只能短暂地悬挂于展厅。
此外,“文人书法”所需的文人雅聚,古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古人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兴之所至,多聚一些日子也无妨,今人则只能在聚一聚之后便“拜拜”;古人基本上不带功利性,今人则大都带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或者参加笔会,则视“笔润”的厚薄而决定落笔的多寡;或者参加公益性笔会,也往往有节制地创作一两幅,有了“电视镜头”之后便适可而止。那种纯文人间的雅聚已经很少。
近年来文人书法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大有好转的趋势。
理由如下:一是政通人和,政治清明。二是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相当一部分书画家已经从书画市场中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艺术,重新充实自己。三是大量私人书画会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文人雅聚创造了良好条件。以杭州为例,西子湖畔的私人会所相当多,一些画家还在杭州附近建造了一些私人园林别墅。这些会所的活动,其功利性越小,则其文人雅聚的文化艺术含量越高。这也说明,人们对“文人雅聚”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发生兴趣。四是书法“展厅文化”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书法展览”一统天下的局面必将而且正在得到改变。当代书法价值多元化时代必将来临,以书斋把玩为主要特色的“文人书法”,也自然将成为“多元”中的重要“一元”,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