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中国书画:新华社老社长穆青的书法

时间:2021-10-15 09:45:35 来源:

新华社老社长穆青的书法

一提起穆青,许多人都会想到他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是我国当代新闻界的老前辈。其实,他还是一位很有造诣的书法家,而且是中国书协的创始人之一,并曾为中国书协名誉理事。

我第一次见到穆青先生的书法作品,是在25年前于颐和园举行的一次全国老年书法展上。在一百多幅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中,穆先生的行书条幅《板桥诗录》格外引人注目。当时,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陪同时为中国书协主席的舒同先生参观了那次书法展。舒先生站在穆先生的作品前,端详良久,赞赏道:“穆青的书法,看得出,这是文人的字,书卷气十足,字外功夫很深啊。”从那以后,穆先生的书法见得就慢慢多了起来,我也开始慢慢注意起他的书法的韵味和“字外功夫”来。

blob.png

穆青 书法

穆先生1921年生于一个书香之家,五岁时就开始跟随当过“师爷”的祖父学习诗文。老人家写得一手好字,在当地很有名气,而且对学问的积累也十分重视,特别是对自己的儿孙,要求几近苛刻。他每天都给孩子们留大字作业,谁没有完成或是完成得不好,就要受体罚。有一次,穆先生曾跟我说:“直到现在,想起祖父当初的严教来,我依旧是敬仰之中犹有余悸。不过,多年以来,我始终牢记着祖父对我提出的三个要求:一是读好书,二是写好字,三是打好拳。”

中年以后,穆先生又广泛求索,读过、临过许多碑帖。有一段时间,他对碑帖真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每次出差,他都会尽可能地挤出时间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者碑廊。有一回,他出差到了兰州,为了欣赏碑帖,他竟在博物馆里不吃不喝地待了一整天。馆长见他如此迷恋碑帖,敬佩之余,还把自己珍藏中仅有的一套《淳化阁帖》送给了他。

穆先生作书就像他的为人一样朴实无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运笔洒脱自如,毫无做作之态;墨迹妍美流畅,有的如同风卷残云般浩气荡然,有的像钢筋铁骨般坚毅沉浑,总能激起观者的无限遐想,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启迪。我认为,穆先生的书法作品中,最可贵的就是这种凛然正气。好的书法作品,就应该具有这样的气韵和神态。当然,这也与书写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个人气质密不可分。这不是学出来的,更不是练出来的,而是从人的胸臆中迸发出来的。三十多年前,穆先生在游黄山时写过一首诗,其中有“愿借天赐生花笔,挥出悬崖劲松枝”之诗句。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从他的诗中洋溢出来的依然是傲然挺立的浩然之气,实在难得。上世纪80年初,他赠我一件书作,书写的是上世纪30年代不惜剖腹以明报国之志的国民党爱国将领续范亭的一首诗:“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窃恐民气摧残尽,愿将身躯易自由。”(见左下图)一看到它,我就能够想见穆先生书写此作时的壮怀激烈,他似乎把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山河的眷恋全都凝聚在笔端了。

穆先生任新华社社长的十多年间,不管工作有多忙,他都不会中断把笔挥毫。

他认为从写字中“不但可以得到消遣和休息,更是艺术上的享受,于身心健康大为有益”。有一次,他对我们一群年轻的编辑、记者语重心长地说:“我深深体会到,写字对我们新闻记者这个职业来说,可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况且,我们生活中处处用得着一手好字,不论是硬笔字,还是毛笔字。”我觉得,穆先生之所以能够在书法上有所成就并具有深厚的“字外功夫”,就是得益于这种态度。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