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食古纳新 瘦硬通神
高冠华—不与人争与己争
1996年,我买了一本册页,请求恩师高冠华先生题词。高先生略加思索,就提笔挥写道:“嘉品老弟:不与人争与己争!不羡虚名百岁巅!不死不息!这是我奋斗一生的‘三不’决心。一九九六年高冠华题赠于北京。”(见右下图)
高冠华先生题词
嘉品老弟:不与人争与己争!不羡虚名百岁巅!不死不息!这是我奋斗一生的‘三不’决心。一九九六年高冠华题赠于北京。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争的事屡见不鲜,但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高先生从来不与人争,而是与自己争,尽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他说自己年轻时对着菊花写生,板凳一坐就是一上午。他一生从不重复自己,惨淡经营,孜孜以求。他在南通教书时,一次外出,偶见一裱画店有一幅好画,他立即折回去仔细临摹。他说自己的字是学两个人的优点,再参互成自家面目。这两个人,一个是他的表兄王个簃,一个是他的恩师潘天寿。最初,他不会作诗词,经过跟随潘先生的刻苦研习,终有心得。
高先生和他的恩师潘天寿一样,一生从事艺术教育,轻名利,重艺道。高先生说,潘先生多次跟学生们谈起人生的目标。比如说:“学习一定要‘取法乎上’,学本领一定要把目标定得远些、高些。譬如爬山,如果把目标定在半山腰,就很难达到山颠。譬如走路,如果今天计划走50里,就很难走到百里;如果计划走百里,就是累了,走不了百里,也会走七八十里么!学画,学字,学什么都是同样道理。”高先生牢记恩师的教诲,早就定下了远大目标,并决心“不羡虚名百岁巅”。可是,老天爷只给了他85年的生命。1999年,他走完了自己的艺术人生。但他的人生是充实的。
古往今来,珍惜时间的人或事非常多。
宋代大儒朱熹就赋诗曰:“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著名诗人臧克家也有诗云:“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高先生更对时间无比珍惜,一生都在践行“不死不息”。沈鹏曾评价高先生说:“高老的花鸟画,大幅气势外拓,有纵横捭阖之慨;小幅运思巧密,秀丽雅致,尤为识者所爱。他在‘野逸’和‘富贵’之间折中,调和‘雅’、‘俗’,显示自己的风貌。上世纪50年代以后,高老更意识到花鸟画最助成人们奋发向上,于是色彩的绚丽、多变、浓重一个时期中成为他专注的问题。他没有继承潘老的‘霸气’,非短也。重要的是随性情所至,发挥一己之长。除画外,他也擅长诗、书、印。”如果没有“不死不息”的坚持,能取得如此成就?
高先生在“文革”中深受冲击,还被下放到老家南通农村当农民,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文革”结束后,他先后执教于南京艺术学院和中央美院。尤其是能够重回北京,让他格外兴奋,并作诗多首。在此,选择他的两首诗以作本文结尾。《感怀》诗曰:“一别京华十五秋,每瞻北斗起人愁。风飘律吕谁家曲,月照台城何处楼。八岭浮天横积雪,六朝遗堞傍寒流。归闲鬓影情难已,肯觅江湖一钓舟。”《赴京道中》诗曰:“孤雁离群十二年,热风冷雨压江天。不愁四害横行烈,更喜千山叠妍。治国抓纲凭领袖,兴邦建业仗侪贤。此生尚有余年在,一洗前程应着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