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古玩百科:师古不泥 开拓进取

时间:2021-10-18 11:45:35 来源:

师古不泥 开拓进取

blob.png

张立涛隶书

blob.png

张立涛行草书(局部)

在当代,中国书法创作的趋向是以复兴古典、参化传统为主流,而作为创作主体,又因各自的文化背景与精神境界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层次的意趣和选择。人们似乎都在努力寻求与建立有别于古代作品的独特风格。虽然时空的客观存在已经不必再完全重复过去之虞了,但再吸收与转化的审美理想中,并非每个人都能找到可靠的途径。

一种艺术特色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突发,而是有一个不被人们容易发觉的“渐变”过程,张立涛正是遵循“渐变”这一过程,来学习、研究中国书法的,他的学书过程可分两个节段,即篆隶书和行草书。

首先,他在唐楷的基础上以研习感悟汉隶为契机,继而真正切入了以线条为主的艺术殿堂——书法。在深切理解隶书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隶书创作视角,以大篆、金文为切入点,将结构奇古、线条凝练的散氏盘和活泼灵动、凝重感强的毛公鼎相结合,同时将秦诏版天真稚拙的线条意趣,渗透到隶书中去,使线条更具质量。他还涉取了开阔疏朗的《石门颂》和骨力内含的《张迁碑》,使篆书蕴含隶意,隶书中体现篆味,意趣和朴茂兼备,运笔爽捷且浑厚典雅,在总体上看审美情趣和艺术流向颇具水准。正如黎忻先生所评;“寿三的隶书追求一种清隽的格调,用笔率真自然,造型活泼稚拙。看其面目,很难确指以何碑为主,但汉隶的味道又的确很浓,而且他很注重情性的抒发。轻灵淡雅,古色古香。”

他的行草书与其隶书相比则又另具一番特色。

在当今研古创新,临米(元章)学王(觉斯)的大环境中,张立涛也不例外。学米刻苦,习王精髓,由于他研习的视角层次与众不同,吸收创作的归属也有别于人,从爽畅流利、痛快跌宕的米字中寻求自己的艺术准星,侧重于米芾创作意态的揣摩,多以笔法外溢的小品、手札为范本,以神写形,与世人学习米宇,多以字态、显笔相比,有其明显的反差。节律自然富于变化。而王觉斯的落墨沛然、风神洒脱的美感也随处可见,看似米王,又别于米王。这一临创过程的渐进,使他的行书创作在本质上有了较大的改观。在临习名碑名帖的同时,他深深地体味到,仅仅取自米元章、王觉斯还远远不够,理应溯源其上,登唐入晋,方得真味。这也是米王两家书风形成的玄机所在。就如王觉斯所说的:“余书独宗羲献,书不入晋,终入野道”。

就连以“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而自豪的苏东坡也不得不感叹地说: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于是他又历览前贤名帖宏作,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妍美流便、俊逸神妙、跌宕风流的二王书中,心摹手追,汲取精华,为其所用,渐渐形成了自己清秀典雅,朴茂古意的艺术特色。近年来,他的书作荣获“国际中华书画艺术临摹大展”书法优秀奖。此后又先后入选“第一、二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 “全国第四、五、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作品多次发表于《中国书画报》、 《书法报》, 《书法导报》、 《书法艺术报》及《书法艺术》杂志。并被国外多家博物馆收藏。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协会员,青檀印社社员。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