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中国书画:中国艺术展现的是种什么姿态?

时间:2021-10-19 13:45:00 来源:

中国艺术展现的是种什么姿态?

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名的雕塑是“文革”时的群体创作《收租院》。极具权威性的世界艺术史教科书《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涉及中国现代艺术史部分仅收录了两件作品,一件是《收租院》,另外一件是徐冰的《天书》。1999年,蔡国强凭借将此件作品的制作过程照搬到现场的创意,获得了当年威尼斯双年展的金奖,并且因此在国内惹上抄袭的官司。事实上,与其说是蔡国强对这件作品有感情,不如说是当年的策展人塞曼对《收租院》更有兴趣。

作为一件严格遵循着社会主义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为了政治宣传的目的创作的集体作品,收租院却在创作者的真诚努力下,塑造了近乎完美的艺术形象。艺术上的成就使得“为政治而艺术”的作品同样具有超越政治的艺术力量。可惜的是,《收租院》只有一件。蔡国强之所以能再现《收租院》得到金奖,正是因为写实主义雕塑在西方被淘汰的现实。

blob.png

中国当代艺术是中国所有文艺类别中在西方最成功的一支,当代艺术家频频获得最重要的国际大奖。但是,在这一系列名单中,大都集中在架上绘画、影像、装置艺术家身上。雕塑成了边缘的门类,即使有成功者,人数也极少,产生不了规模。

中国雕塑在西方的冷恰和在中国的热形成反比。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着各地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兴建的各种广场雕塑,地标雕塑,房地产雕塑层出不穷,动辄上亿的雕塑项目,埋单者统统是当地政府。除了少量的市场型艺术家,此类政府工程的钦点对象主要集中在各地的雕塑学会和美协。结果是,雕塑越做越大,越做越高,成本越来越惊人,效果却越来越雷同。

法国汉学家,前外交官魏柳南(Lionel Vairon)在2009年写作了新书《中国的威胁?》,作者认为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事。但是,他试图表明的更重要的态度在于:“一个国家是不是成功不是以经济来衡量的”,“中国到现在在文化上还没有影响力”。

尽管中国的崛起已经不再需要完全仰赖西方的认可和接纳,获得自信及制定标准。但是,作为观众,想从6月20日在宋庄开幕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用“中国雕塑”命名的雕塑艺术大展———“中国姿态·首届中国雕塑大展北京巡展”上看到的“中国姿态”,至少要表现出与目前的城市街头不同的水准。

此次由中国雕塑学会、中国农工民主党文化工作委员会、上上国际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大展,据说是从来自全国各地700多位艺术家的1100多件作品中,评选出的近170件雕塑作品。同时评选出了终身成就奖和艺术大奖等诸级奖项。潘鹤和钱绍武获得了终身成绩奖无可争议。值得争议的是,众多年轻艺术家所使用的同前辈们一致的写实主义技法和现实主义情怀。这一切的缺少改变,发生在改革开放30年整个国家的巨大改变之后。

艺术上的进步,离前辈们有多近,说明离“丰富性、多样性、多元性和多变性”有多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