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徐雪村和他的《溪山访友图》长卷
本真展示与张扬
河北省书协副主席陈茂才是一位性情豪爽、处世豁达、勤于笔耕的书法家。他出生在华北大平原、渤海之滨的一个小村庄。这里民风淳厚、乡韵悠远,陈茂才的书法创作就是从这里起步的。那时,没有系统的学习资料,艺术交流的渠道也非常窄,他便跟当地有名望的书家学习,勤于临池,不辍寒暑,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为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乡的童年时光,大平原的风土人情,在为他最初的艺术旅程奠基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塑了他大平原般的性格:坦诚、豪放而又不失淳朴和厚重。
陈茂才书法
1972年,陈茂才开始了他20年的军旅生涯,也开始了对人生和艺术风格的重塑。从此,军人的雄强、英武气象融入到他的笔墨之,使作品的风格与人的性情在艺术审美的层面达成了高度的统一。20年的磨砺,20个春秋的刻苦研究,他在书法艺术的瀚海里探骊得珠,有了非常丰厚的回报。当他1992年脱下戎装之时,他已经是多次获奖、作品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和个性风格的优秀书家了。转业后,他有了一个更加适合他发挥个人才华、深入进行书艺研究的大环境,也更加潜心在传统艺术的宝库中畅游,借碑之奇倔以强筋骨,借帖之精妙以增底蕴,融于右任宽博开张的体势、郭沫若抑扬顿挫的节奏、韵律于一体,赋予作品以更多的文化内涵,艺术风格也饱满成熟起来。
陈茂才书法
艺术美有优美和壮美之别,陈茂才的作品风格无疑属于后者。当我们借助笔墨形式深入到他作吕的意境中,如观三峡放舟,一幅“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画面便展现眼前,在波澜壮阔的场景与跌宕起伏的节奏中得到精神的洗礼和美的享受。书法乃风雅之事,贵在乘兴挥毫、直抒胸臆,将艺术家自己的天资秉赋、性格气质、审美追求宣泄而出,写出或雄浑豪迈或清新隽雅的艺术境界。
古人观书“惟见神采,不见字形”,古人论书“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是真正以创作主体为出发点的审美取向,其中有无限堂奥,尤其所揭示的人之性情对艺术品格、艺术气息之影响,是值得后人深入研究的。陈茂才的创作路数正暗合此道。我曾多次见过他濡墨挥毫的场景:一支斗笔饱蘸浓墨挥洒纸上,笔走龙蛇,墨含情愫。其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波澜起伏的韵律美都在随心所欲的书写中自然形成,没有刻意雕凿的痕迹,一派天真自然,是其本真性情的展示与张扬,也是其几十年浸淫翰墨、临池不辍所形成的个性风格的本真体现。
陈茂才的作品大都是精气弥漫、神完气足的。其落笔的痛快爽劲、线条的奇崛苍古都颇得碑之气概,而墨之滋润、气之流畅又颇有帖之神髓。这是他将碑帖之精华聚合于一体、以自家心性冶之炼之的结果,更兼他广采博取,善于从大自然及其他艺术行当中悟化吸收营养,故能打造出今日之风格面貌。而且他善作榜书巨制,作品往往给人一种大气磅礴、威武雄壮的视觉震撼。清人在《观山斋杂记》中,有一段论及写榜书大字的体会和见解:“写数字必须萧散神情,吸取清和之气在于笔端,令挥则景风,洒则甘雨,引则飞泉直下,郁则怒松盘纠,乍疾乍徐,忽舒忽卷。”这正是陈茂才创作状态的写照。
陈茂才的作品气势恢弘,但又绝非狂放不羁,如一奔驰在原野上的红鬃烈马,一根缰绳却始终握在驾驭者手里,所以放得开又收得住。观陈茂才近作,发现他仍在不断地向前探索,力求使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风格指向更加多元,并以此作为自己实现更大艺术突破的途径。这些带有新意的近作,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轻松自在的抒情意味,多出一种潇洒自然、散淡随和的气息,如一首首委婉优美的民族乐曲,虽然没有大的波澜起伏,就那么一任自然地轻松挥洒,但点画精妙,仪态传神,顾盼流连,将文士的风流韵致展露无遗。这也许是他对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和领悟后的一种选择,是更加纯粹、更加文人化的一种价值取向。
陈茂才对艺术的痴迷和在创作上的不懈追求如今已有了丰硕的成果。1980年以来,其作品曾参加全国首届榜书展、首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和全国著名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等,获全国第八届“群星奖”优秀作品奖。他连续四次获石家庄市文艺繁荣奖,2000年,他被河北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2002荣膺石家庄首届“十大文艺家”称号,并被评为石家庄市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