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赏析:中国李可染书画艺术院理事杨旭尧——“李家山水”经典传承
艺术品收藏:“蛋糕”大得诱人
“艺术品收藏将成为最赚钱的投资产业”———半个世纪前美国《财富》杂志作出的断言,正在我国得到印证。
近年来,我国的艺术品拍卖、民间收藏市场持续火爆,已成为继股票热、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毋庸置疑地昭示着: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正在迎来“黄金时代”。
权威部门统计,我国有组织的收藏爱好者队伍已达6800万人,若按“家家户户收藏”“自觉不自觉收藏”计,收藏者不下几亿之众。收藏的门类包罗万象,从古代的青铜器、陶瓷、玉器、书画、家具、钱币、服饰、匾额、文房四宝、古籍善本……,到现代的革命史料、钟表、根雕、书签、烟标、火花、老照片、结婚纪念……可谓应有尽有。
五彩斑斓的艺术品收藏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各地拍卖行在拍品的数量、质量和价位等方面连创佳绩。截至2004年年底,各大拍卖行的总成交额高达69亿元人民币。
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2017年,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总成交额不下1000亿元,但仍有上千亿元的市场空间。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蛋糕”大得诱人。一个生机勃勃、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正在悄然形成。
中国收藏家协会闫振堂会长认为,当前收藏市场空前活跃,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们的文化、精神需求愈加广泛,加上人们手中有了收藏文物的活钱,使得关心和参与收藏的人越来越多。
早在几年前,就有专家预言,中国第四次收藏高潮即将来临。在我国数千年的收藏历史上,呈现出三次全国性的“收藏热”,分别为北宋末年、康熙年间、清末民初。这三次“收藏热”的共同特点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以收藏为乐;伪造的艺术品、工艺品花样翻新,并以假乱真;市场上古玩、书画交易频繁;研究成果不断问世,鉴赏水平较高。
眼下,艺术品收藏已不仅仅代表一种雅兴和品位,更成为一种投资手段。在股市持续低迷的今天,不少人将目光转向艺术品投资。一些名家书画因而被誉为“挂在墙上的股票”。统计资料显示,同样是年均投资回报率,金融证券为15%,房地产为21%,艺术品收藏则为30%左右。难怪有人说,“粮油是一分利,百货是十分利,珠宝是百分利,古玩是千分利”。
在2017年翰海春拍会上,当代国画大师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山水画册创造了6930万元的天价纪录,而一位南方的民营企业家则在中国嘉德春拍会上以1650万元买下吴昌硕的《花卉十二屏风》。大大小小的拍卖会,超过40%的参与竞买者都是各地的商贾,他们拥有的资金量占到60%以上。尽管对此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伴随着全民投资意识的普遍觉醒,一些机构、企业家以及部分富豪的大举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繁荣。
与此同时,全国收藏类期刊层出不穷,都市报纸收藏版争奇斗艳,央视艺术品投资节目收视率直线上升,这一切都为普及收藏知识、培育收藏市场、壮大收藏队伍做出了贡献。加上遍布全国的收藏组织、国有博物馆、私立博物馆举办的各种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大批酷爱收藏的名人明星效应,有力地推动了艺术品收藏市场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