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艺术鉴藏:书画名家沙俊杰作品欣赏
从杨沂孙书法行情说起
杨沂孙(1812—1881),字子舆,号咏春,晚自署濠叟。江苏常州人。道光二十三年举人,官至安徽凤阳知府。工书法,尤工篆、隶,篆书名冠天下。
杨沂孙尝自云:“吾书篆、籀,颉颃邓氏,得意处或过之,分、隶则不能及也。”邓石如书法在有清一代被奉为“国朝第一”,而杨沂孙不但要与之一较高下,并认为“得意处或过之”,可知他对于自己的篆书书法是何等自信并自傲。
杨沂孙的学问也做得扎实,自诩所著《文字说解问讹》是“欲补苴段玉裁、王筠所未备”。其于《在昔篇》中又称“考上古逮史籀、李斯,折中于许慎……”。杨沂孙的口气固然很大,但的确有实学衬底。他的书法曾影响过吴大澂、吴昌硕、罗振玉等一代名家。而《文字说解问讹》、《在昔篇》等学术著作,至今仍是研究古文字学的重要津梁。历史是最公正的,清徐珂《清稗类钞》言:“濠叟工篆书,于大小二篆,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清杨守敬《学书迩言》评:“沂孙学《石鼓文》,取法甚高,自信为历劫不磨,款题未能相称。”在既有的书法史叙述中,杨沂孙的书法,以篆书为最,显然已跻身一流大家的行列。
然而,像杨沂孙这样已有历史定评的一流书家,在当今书画市场,其作品价格竟远不如当代很多健在的所谓颇负“时誉”的名家。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朵云轩的第一场拍卖计起,其时杨沂孙篆书的价格每平方尺仅数百元,而启功等的书作每平方尺早已达千元。历经十数年之后,杨沂孙的篆书,最精者每平方尺的价格也只有可怜的五千元左右;这一现象足可称为当代书法市场中的“奇观”!
如上“奇观”之所以形成,拙见以为,当代的书法市场相当程度上是礼品市场。在各色人物的人情往来中,某些情况下直接送钱不便,不如径送一件当代人的书作,收礼人心知肚明这件作品的价格,直接拿到画廊中变现,既可获得既求的利益,又免于受贿的嫌疑。而左右当代书法作品价格的关键因素,并非艺术价值本身,更多取决于作者的“官位”。现时,“官本位”书法市场现象纵为世人诟病,限于体制的根本因由,恐一时难以根除。作为当代书法家作品的交易者,快速买进卖出不失为赢利上选,若是压在手中期望来日赚个盆满钵盈必要冒很大风险。君不见,前两年传言某位以隶书名世的书家要接任中国书协主席,奈何不幸在换届前病故,结果令山东一地众多囤积这位书家大量作品的画廊折本,损失惨重。这一事例是个教训,也是警钟,足以令热衷、喜好书法作品收藏投资的人群引以为鉴。
书画收藏行内的老辈玩家,总喜欢对初入斯道的我辈谈及“隔代收藏”的至理,即不要以当代健在的书画家作品为收藏目标。盖自古对健在的书画家多有某某负“时誉”之说,然“时誉”在当代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中,最是一件不靠谱的事儿,大多情形下是由太多非学术因素促成的。因此在当下的艺术语境及市场实境中,“时誉”甚隆者的作品未必具有收藏价值。
我去年所购藏的这件杨沂孙篆书对联(见右上图),约六平方尺余,售价仅2.6万元。如以此等价格往北京,恐很难求购到当代那些颇负“时誉”的书法博导、书协主席们的书作。其实艺术的真正历史,只记录艺术,并不究意于官职。昔时齐白石曾为中国美协首任主席,而今人皆知大画家齐白石,又有几多知中国美协主席齐白石者。基于此,不如以隔代收藏的理念去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已经历史检验并盖棺定论的书家作品,诸如清末、民国年间的众多知名书家,包括本文论及的杨沂孙的作品。这些作品价格多在每平方尺五千元左右。古人书作卖一件少一件,只要买得真,升值当是可以预期事。
拙藏杨沂孙篆书十二言联,其边跋中记曰:“……追念弱冠弄翰,迄今五十年矣,暮齿衰颓,为学日拙,不知他日为谁氏覆壁之用也。”杨沂孙的这段跋语,仿佛是写给我的。这件篆书联自今年春节悬于寒斋素壁,每日观览,实在是百看不厌。我从此中读到了少时曾经追摹杨沂孙篆书的翰墨往事,还读到了一代篆书国手援笔作书时的那份自信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