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中国书画:任伯年书画辨伪(上)

时间:2021-10-29 15:45:00 来源:

任伯年书画辨伪(上)

任颐(1840—1896),初名润,字伯年,号次远、小楼,别号山阴道人、山阴道上行者等,浙江山阴(绍兴)人,长期寓居上海,以卖画为生。他擅长画花鸟、肖像、人物和山水,尤以肖像、花鸟画称雄画坛。他的绘画,笔墨生动,色调明快,构图新颖,是海派画家中的佼佼者。早在任颐在世时,即有伪造任氏画作者。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新的伪作。如何辨伪,要从以下几方面用对比分析法,找出其中的破绽来。

一、任颐书画的笔法、墨色与章法结构

任颐的花鸟画,清新、活泼、甜美,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但经历了早、中、晚的不同变化:

羲之爱鹅图 任颐 作

20岁以前他主要活动于江浙一带,来往于甬江、苏台等地,画风受任熊、任薰的影响,笔法以双勾居多,线条严谨,笔墨滞重厚实、圆润饱满,纯然是“二任的风范”。其代表作品有作于1865年的《稻熟鹌鹑图》(南京博物馆藏)和作于1866年的《花鸟图》屏等。

任颐从1868年冬定居上海以后,绘画受到海派前辈画家王礼、朱偁的影响。故29岁至40岁期间花鸟画画风由缜密的双勾转向写意,其风格与王礼、朱偁十分相似。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朱、王画派的延续。

任颐从40岁起,即1880年以后,花鸟画主要学习八大山人和徐渭、陈淳的写意法及恽寿平的没骨法,笔墨趋向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并融多种技法于奔放清丽的风格之中,从而形成成熟期花鸟画的典型风格。假画的作者难以掌握任氏不同时期画风的变化,多有笔法板滞而千篇一律的弊端。

任颐的肖像画早、晚期无明显变化,主要继承家学。任颐从年轻时代起,就跟父亲任淞云学会了“勾勒取神,不假渲染”的写真术,以后又从民间艺术和西画中汲取营养。从传世作品看,任颐的肖像画,一般都是用细致的白描勾面部的轮廓和五官,注重笔法的转折、顿挫、粗细。面部的渲染又参以西画的明暗对比,虽不强烈,却富有立体的质感。所绘人物肖像,线条简练流畅,层次分明,无呆板静止之感。而伪作多艺术水平低下,所绘人物板滞无神。

任颐的人物画,早年师法萧云从、陈洪绶、费丹旭和任熊,故呈现多种面貌。仕女画风格有的似费丹旭,如北京故宫藏任颐作于1865年的《仕女图》,人物刻画细秀纤弱,笔法工细严谨,全然是费小楼的画风。而有的仕女画风格似任熊,形象娟秀,有健康美。任颐的人物画,有的似陈洪绶,形象夸张、奇伟,装饰性强;而有的似任熊,形象躯干伟岸,用笔多为钉头鼠尾描。因此在鉴定时不要因其风格多样而厚此薄彼,要细心全面考察才行。约1880年以后的晚年人物画,主要师法八大山人和华嵒,虽极细之画,必悬腕中锋。笔法从夸张奇伟转为遒劲含蓄,豪迈秀逸,形成其晚年人物画典型风格。

任颐的山水画,世不多见。《海上墨林》云:“间作山水,沉思独往,忽有所得,疾起捉笔,淋漓挥洒,气象万千。”说明任颐的山水画,具有用笔快速、风格清新、淋漓痛快的特点。从传世作品看,其早晚期之作亦有变化,早年师法石涛,笔法厚重、凝练;中年以后,兼取沈周、丁云鹏、蓝瑛之长,笔法纵肆劲直,不拘一格。

总之,任颐早、中、晚不同时期绘画,有着不同的师承和风貌,作伪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是粗俗、霸悍,艺术水平甚低,就是早、中、晚期作品风格错位,使鉴定者得窥其奸:

1.墨色。墨色与笔法不可分离,缺一不可。任伯年喜欢用淡墨水彩作画。他喜用洋红、赭石、花青、石绿等,设色鲜艳、和谐,熔墨、色于一炉,色不伤墨,墨不碍色。再者墨色有新旧之别,一般作伪之画,设色大都火爆,与旧画古色古香不同。但若遇同时代人作伪的假画,单从墨色上辨别真伪是不行的,必须从笔法、款印等诸因素去辨别。

2.构图。任颐利用中国画重要艺术表现手法———对比法,创“画块构图法”,在洁白的纸或绢上,均衡又有变化地组成丰富多彩的画块,即两个或数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或多边形组成画面,而这些画块形状往往是用笔密集、物象聚集的地方,与洁白的画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构图法为任颐所独创,为我们的鉴定提供佐证。但是画作的章法结构很容易被作伪者模仿,故用此法辨别真伪时,必须与笔法、墨色诸因素一起考虑,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上)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