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蒲松龄画像印章之谜
古书画当心“印刷品”
近一两年来,一种以高仿印刷品充真的造假手法在市场中屡见不鲜,许多印刷品已纷纷涌进大拍。前不久北京发生的“收藏家状告某拍卖公司贩卖书画印刷品充真欺诈”一案堪称典型案例。
高仿真书画技术最早本是为方便书画爱好者学习、临摹和研究而发展起来的产物。民国时期,仿真书画多使用石版和珂罗版印刷技术,那时的精美印刷品现今我们还能在近年的“古籍”拍卖专场中不时见到。解放后,荣宝斋根据我国古老雕版印刷技术发明了“木版水印”,通过勾描、刻版、印刷三个步骤,运用水墨渗透原理显示笔触墨韵,凭借简单的工艺和复杂的操作技巧,对各类书画精品进行高仿真的还原复制。由于所用纸绢、墨、色等原料及装裱与原作相同,因而成品具有酷似原作的效果,几可乱真。荣宝斋木版水印的《韩熙载夜宴图》和《簪花仕女图》,因人物众多,描绘细腻,工程浩大,被誉为巅峰之作。当年国画大师齐白石面对荣宝斋用木版水印复制的自己画作,也是真假难辨。2006年“木版水印”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世纪70年代,台北故宫曾委托日本的二玄社独家仿真复制其所藏宋元以来有代表性的古代书画巨作。日本专家历经20年,专门研制了超大型摄影机,进行同比例摄影制版和多色印刷,并使用特殊的纸和绢,从笔触、墨色、古旧感等方面都逼真还原了原作的面貌。制作之精微,艺术价值之高,都是历史上任何一种书画仿真技术所无法比拟的,称其为“下真迹一等”绝不过分。1996年,二玄社的复制品在北京故宫展出,引起轰动,获得众多文博鉴定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国内进行书画高仿真印刷技术研制开发的主要有雅昌文化公司和圣彩虹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雅昌采用独有的立体扫描技术,记录画作的三维数据,其像素最高达3.8亿,在技术上更胜一筹。复制品根据尺寸大小、制作难度,价格在几百到上万元不等。2008年,雅昌曾推出5个高仿真书画艺术展。去年某拍卖公司春拍期间,雅昌还特辟一个展区向外界展示了其先进的古书画高仿真技术。2009年,圣彩虹也曾与天津博物馆联合推出了“丹青重宝———首届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画珍品仿真艺术展”,如果不声明是印刷品的话,已完全具备在拍卖场迷惑买家的水准。
目前,市场中的高仿真书画印刷品从工艺上来看,大部分是使用高像素喷墨印刷工艺,木版水印的数量已经很少,只在前几年拍卖场上曾出现过,因为从扫描精度、制作逼真、成本时效上,前者都具有很大优势。毕竟木版水印还要在梨木上刻版,在75%湿度的环境中进行人工水印,与现代高科技仿真相比明显落伍了。
眼下市场中常见的书画造假主要有三种:一、根据大师和名家的画集出版物进行手绘克隆或拼凑。这种手法由于造假者不具备大师和名家深厚的绘画功力,每每笔墨和神韵与原作相距较大,比较容易识别。二、完全依照出版物采取现代高科技印刷的手法,以求得同大师真迹的“分毫不差”。这种手法制造的成品往往在色彩、神韵上与原作非常相似,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对印刷技术不了解的买家极易上当受骗。三、运用“混搭”手法,一半印刷,一半雇人手工绘制。成品既具有彩色喷墨印刷的精致,又不失人工描画的笔触,不仔细观察的话,甚至行家里手也难免上当。
据笔者多年的市场观察,现今国内拍卖市场中古代书画真迹的比例不超过十分之一。为了满足近年大量进场的新兴投资客追逐书画升值的需求,一些拍卖公司只能用大量的赝品充数。在赝品不足的情况下,一些人巧动脑筋,不惜拿印刷品以假充真,以此印刷品在拍场中屡见不绝,一些拍卖公司印刷品的比例甚至占拍品的10%以上。如此多的印刷品,对买家形成了很大的杀伤力,整个书画市场的声誉也深受伤害。
由于印刷品在当今市场中招摇过市屡屡得逞,买家首先心中应对市场中混杂印刷品的现状有充分的认识,保持高度的警惕;同时有时间可多观摩一下高仿真书画展,仔细研究比对印刷品与真迹的细微差别,为辨别印刷品打好技术支撑;此外,对“半画半印”混搭的赝品更不要麻痹,更须多加小心防范。一些贩假者为了让买家看不清晰,会故意将仿真印刷品放在镜框中,这时只有用高倍放大镜和专业手电筒才能识破其伎俩。
高仿真书画印刷品是真的到了真假难辨的地步,还是某些丧失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为获取超额暴利对其视而不见?市场中人众说不一。但作为中介方,拍卖公司有责任、有义务严格把关,杜绝印刷品的轻易流入,为买家创造一个良好的收藏环境。在专业上做到这一点其实也并不是非常之难。那种贩卖了印刷品之后把责任完全推到买家身上,口称“自己只是中介,不保真是行规”的行为,实际上是在推卸责任,离商业欺诈只有一步之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