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书画展览:古代书画还能炒多久?

时间:2021-11-03 09:45:15 来源:

古代书画还能炒多久?

自2007年11月嘉德秋拍仇英《赤壁图》以7952万元高价成交始,2008年以后国内古书画拍卖行情大有升温之势。2008年春拍嘉德的恽寿平《载鹤图》(3696万元)和八大山人《瓶菊图》(3136万元)都突破了3000万元大关;西泠的八大山人《个山杂画册》也以2352万元的不菲价格成交。2009年匡时的八大山人《仿倪云林山水》以8400万元拍出。2009年,对国内古书画行情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明吴彬的《十八应真图》拍出1.69亿元,首破亿元大关,从此,古书画的“井喷”行情真正展开了,成为市场的“宠儿”。2010年更有多件古书画作品拍出过亿元的天价。

眼下古书画升温主要有六大原因。其一,2010年国内通胀压力明显,CPI一直在高位徘徊,致使部分闲散资金进入书画市场以图保值,大量投资性新资金进场扫货,推波助澜。其二,前两年的热门板块“当代艺术”在2008年底金融危机后步入调整期,一些买家转而进入书画板块以求“避险”;其三,本土文化认同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古代书画在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其四,个别名头较大的古书画作品上拍,也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买家的购买欲望;其五,前几年古书画一直存在明显的价值低估,无论是升值还是炒作空间都较大;其六,市场缺乏热点,于是古书画被人拿来“树旗”。

古书画并不是普通的艺术品,它的收藏门槛远高于瓷器、油画、玉器、文房清玩等品种。把古代书画视为简单的一种投资品,一方面是对古书画缺乏了解,同时也是极大的冒险。一些新入场的买家对古书画毫无了解就贸然到拍卖会举牌,如此买来的大多是二三流的仿品。一些搞书画收藏五年八年的买家都还不敢碰古书画。收藏古书画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要对真迹的认识积累到一定的“量”后,才能辨别真伪。现在拍场上许多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古书画赝品能高价成交,就是因为许多圈外人盲信拍卖公司的宣传而“瞎买”。在前不久结束的一场秋拍中,一幅假的八大山人作品卖到5000多万元;陈栝的手卷不仅乾隆的多段题跋是假的,花的笔墨也不堪入目,居然能卖1个亿。把高雅的古书画当大白菜买,实在是悲剧。

古书画动辄上亿元的惊人高价已鲜有人承受得起;同时天价拍品的真伪每每争议很大,让买家望而却步。另外由于古书画是“稀缺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不足以支撑当前的这种疯狂火爆;尽管行情的火爆会刺激大批的赝品源源不断被“加工”出来,但也不能改变古书画本身所具的“稀有性”;“稀有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无止境地上拍。从走势上看,自2009年起古书画已步入高位,面临后续上涨乏力的危险,如行情得不到有力支撑,将停滞不前或形成向下的拐点,若资金得不到支持,缺乏重量级拍品的话,行情将进入尾声。

古书画价值回归本来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毕竟前些年古书画的价值低估是很不正常、很不合理的。但现在又在经历另一个极端———过度炒作,高估和虚高的拍品比比皆是。真正的古书画精品价格突破“亿元”本不该令人惊讶,甚至个别“铭心绝品”超过10亿元也不稀奇,但许多冒牌的赝品和中低仿品也来趁热浑水摸鱼,价格与质地严重背离,就不能不让人鄙视和担忧了。《砥柱铭》与黄庭坚根本没什么关系;《平安帖》年代至多也就是明代摹本;而陈栝的《情韵墨花》手卷则是一件彻头彻尾的赝品;曾巩的《局事帖》完全与宋人的书法信札是两码事!这样的拍品有的顶多值几百万元,有的连当资料研究的水准都不够。当今的拍场都争先恐后寻找“明星大腕”和“亿元拍品”,仿佛没有亿元拍品就是无能,就是二流拍卖公司。于是“名头不够假来凑”,或者明明拍品的时代较晚,硬要说成是“宋元”的。眼下这种“张冠李戴”的招数很盛行,而且对新入场的投资型的买家屡试不爽。

古书画诞生高价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是在行情急剧转热的同时,当前人为造势炒作现象相当严重,由资本涌入带来的市场性波动非常明显。个别新入场的买家“择高而买”的心理,导致了“高价赝品”的产生,显露出古书画市场不成熟的一面。收藏投资风险不容小视,过分盲目乐观或大举进入都还为时过早。未来如何减少市场投机成分、提高买家真伪识别能力、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保护买家和投资者的热情,对市场能否持续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