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王伟平的书法艺术
王伟平是幸运的,因为在他学书的初级阶段,便能得到海上名家单晓天的亲炙。由此,他学书少走了许多弯路,基本功十分扎实。他的书法是从平正中来,楷书以率更为宗,得其险劲,得其骨力;行草涵泳在大王与小王之间,旁涉觉斯,自成面目。他在精研传统书学精华的基础上提纯了笔法的现代意义,因此,他的书法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王伟平194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定海。他目前担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为上海市文联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有《王伟平小楷唐诗一百首》行世。
王伟平 书法
早在中学时代,王伟平就是砚边人了。他初学白蕉,继习虞世南,旋攻《圣教序》及《大观淳化法帖》。白蕉学书崇尚二王,书作具有流畅娟秀、含蓄隽永的特征。白蕉是读活书的人,他以为读了前人的书论,要通过实践来验证,看看是否有道理,万不可给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弄糊涂了。观白蕉者《书法十讲》,所言“掌竖”、“指实”,均为经过自己的实践,将前人的理论加以发挥初充的。白蕉以为五指执笔的关键是把笔杆扶正,而不是“执死”,当然也不是“活指”,故这个“实”要有分寸,并非越紧越好。察王伟平的书法,推想其“执管”的理念胎息,即:执管松紧适度,挥洒自由。如其斗方“鸿飞兽骇”(见附图),运笔四角到边,线条流畅,点画坚实,若无正确的执笔方式,是不可能写出这等书法作品的。
王伟平 书法
清代曾涤生在谈到书法时,说过一句经典性的言语,那便是:“无势则节不紧,无节则势不长。”这里的“节”就是书法笔法中的“调锋”说,昔人亦言之曰“换笔”或“换锋”。王伟平运笔“换锋”自然妥帖而骨力内含、体势开张,给人侠气之感。他做到了节节换锋,故能节节生势。清代书法家在《书法管见》中写道:“夫字之气牵连,而逐笔又各分头尾,要行则行,要止则止。譬如人之手指,分有数节,把握开放无不从心,而逐节可屈可伸。”换锋的最终意义是得整幅作品的“势”,有势便有节奏。
王伟平 书法
王伟平的墨迹节奏平和,点画厚实,章法娴熟流畅,不同结体间有断有连,或扁或纵,圆转自如,枯润用墨适度,字中有笔,骨节通灵,在一片天真的表象下,深藏朴拙的美学意蕴。在屈铁盘金的推管中,表现的是王伟平对书法真谛的认识。那便是:作书应从容不迫,做人应有一颗平常心。我以为,作为一名当代书家,在做人上能有一颗平常心,在作书上能从容不迫,那么其作品至性至情至古雅,无疑是情理中的事。这样的事儿说起来并不难,做起来却是十分难,而王伟平在近半个世纪的砚边磨厉中,终于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