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古玩赏析:一生余事--黄澍书法艺术

时间:2021-11-05 15:45:00 来源:

一生余事--黄澍书法艺术

自古徽人好风雅。即使是现在,到徽州的每户人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堂屋里的中堂和对联。那一幅幅美丽的艺术品,饱含着徽州人对文化和艺术的向往。

黄澍的书法作品

到过徽州屯溪老街的人,可能都会对那个有着“活着的《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古街道有很深刻的印象。且不说那一家家经营艺术品的画廊和古玩店会让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流连忘返,单就老街店铺门楣上那一幅幅匾额而论,这里就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艺术品博物馆。老街树匾之风可称全国之冠,于右任、黄宾虹、赵朴初、启功、林散之、徐邦达、沈鹏等当代大家的手迹随处可见,而最多的却是黄澍的手迹,这条魅力老街的“老街”二字即出自其手。

黄澍生于1918年,安徽休宁人。他书画兼擅。其书法致力于魏碑;画擅写马,拟丰子恺笔意的小品亦见趣味。他曾从事教育事业,历任省立女中、徽州中等学校教员,后为黄山学院数学系教授。他是中国书协会员、安徽省书协名誉理事、中国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理事、新安画派研究会顾问。

黄澍在创作

作为徽州乃至皖南地区人人皆知的书法家,黄澍的经历可谓具有传奇色彩。他出生于“状元之乡”休宁的一个书香世家,5岁就在父亲黄骏的指导下学习书法,13岁即为乡里书写匾额。其父黄骏是徽州颇有名望的书法家、收藏家。徽州老辈人一提起黄澍,马上就会告诉你这样一个典故:抗战期间,为纪念“七·七”抗战修建“双七抗战纪念塔”,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邀请徽州名家许承尧、黄少歧、高铁君、黄骏等代其题词。而一直信奉“君子不党”的黄骏自己不愿意写,却又推辞不掉,于是让其年仅20岁的儿子黄澍代写一幅。顾祝同手下高手如云,最后选中的偏偏却是黄澍代题的字。而这件事却被顾的好友吴知卿点破,于是黄澍书名大振,一时传为美谈。可以说,黄澍正是凭借“双七抗战纪念塔”七个大字,在人才济济的徽州书坛脱颖而出。也是因为此事,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热情邀请黄澍担任他的秘书,而当年的黄澍却以“志在求学”为由而推辞了。

黄澍的书法作品

说到黄澍先生的书法艺术,特别是其在黄山随处可见的魏碑体书法,人们往往用“笔力雄健”、“古朴典雅”来形容。殊不知,黄澍的书法是从柳体而来。青年时代的黄澍对柳体可谓用功勤矣。一直到四十岁左右,他的书法虽然兼及篆、隶、行、草,但还是以柳体为主。正是这种深厚的基本功,保障了黄澍向魏碑体的成功转变。

提起写魏碑成名的书家,特别是用魏碑体写楷书,一般有两种:要么直接继承北碑的字形或结体,多用方笔,给人的还是北碑的雄浑、质朴印象,此类以赵之谦为代表;要么就是在充分吸收北碑气质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形成新的风格,此类以弘一法师为代表。黄澍的魏碑楷书走的就是前一条路。其实两条路没有高低之分,重要的是将魏碑的那种韵味和气质表现出来。为此,黄澍用了将近五十年的时间。我们看到,黄澍先生写得最多的书体还是“碑草”,也就是将魏碑的笔法融入行草当中,以刚伴柔、以方化圆。他的行草给人的感觉是用笔雄健、线条老辣。

作为长期偏居皖南的书法家,黄澍先生虽然在上个世纪30年代即有书名,但他的声名却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为人广泛知晓。究其原因,这缘于他一生淡泊名利,更不要说宣传自己了。他从上个世纪40年代于浙江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事业,对于书法虽勤加练习,却并不广做宣传,只以“余事”视之。偶有同仁、弟子劝其出书画集,他总是笑着说:“我做得还不够啊!”直至近年,他才出了一本汇集他近九十年功力的书画册,谦谦文士之风令人赞叹且敬重。(图均为黄澍的书法作品)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