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食古纳新 瘦硬通神
记山西画家吴增玉
画界也是个江湖,间有各色人等。英雄不问出处,江湖上比的是作品。作品比的是什么?是学术水平,还是市场价格?我认为,可以看作品的学术水平,也可以看市场价格,二者可兼容,但更多的时候是不兼容的。笔墨之迹,托于有形。有形则有弊。市场认可的东西,学术上未必认可;学术上叫好的东西,市场可能会排斥。于是,重学术的画家不得不缩成一个小圈子,落落寡合,孤芳自赏,只得将希望寄托于未来。
《佛国净土》之一
山西画家吴增玉不在重学术的圈子里。他的山水画多在崇山峻岭、奇石寒松之间,近有叠瀑泉石、虬枝老桩,远有苍山丛林、轻云薄雾。其画构图纵横开阖,物象繁茂,山用斧劈皴皴出,用墨老辣、焦涩,层层积染,气势雄浑。吴增玉能画出这样厚重、庄严、安稳的画,与其性格不无关系。他果敢坚定、率直沉稳,是典型的北方汉子。其笔下难见婉约、柔美的画面。
《佛国净土》之二
吴增玉早年在工艺美术厂当画工,积累了扎实的工艺美术基本功;后又研究、学习、创作山水画。数年的工艺美术经验,让他的山水画具有一种较强的装饰趣味。他深谙寻常百姓的喜好,于是将人文性引入山水画中,创作了很多百姓喜欢的作品,引得百姓解囊购买。这并不是有意迎合百姓,因为他的作品都是其心境自然流露的结果,正所谓“画者,以意而形其形;观者,以形而意其意”。
多年来,吴增玉力求将中国画中常见的景致以西画语言表现出来。这样的探索,先前虽已有人涉及,但无非借鉴西方绘画的透视、明暗、构图、造型等手法。而吴增玉不同。他以“西体汉魂,汉骨西衣”为理念,发古人未言之微,以装饰性的绘画语言绘出中国画。他的画中西结合,物象立体感强,富有装饰美感。
吴增玉在工艺美术厂当画工没多久,便赶上了“文革”。于是,他转行做了装卸工。几十年来,他对绘画的喜爱之情始终没变。退休之后,他还了自由身。聊寓其心,忘忧晚岁,他开了一个画店,自然而然地当上了“职业画家”。因了这样的情结,他磨墨磨得手结趼。他虽年近古稀,但对绘画艺术痴心不改。他的执著精神激励着晚辈后生。晚辈后生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蹭蹬,哪知学画的不易?(附图均为吴增玉的山水画作品,上者为《佛国净土》之一,下者为《佛国净土》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