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书画收藏:杨飞云《宋庆龄》创作

时间:2021-11-06 09:45:00 来源:

杨飞云《宋庆龄》创作

接到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创作任务时,我最初的选题范围是“国之瑰宝宋庆龄”,后来作品定名为《宋庆龄》(见右图)。接到这个创作任务,我觉得很荣幸也很激动。不过,最初接到选题时,我还是有一个担心:以我现在的技术、我的能力去画这样一个作品是没问题的,但问题是创作的原始冲动是什么。现代人创作这个主题,很难把自己真正的情感投入进去。

杨飞云 油画《宋庆龄》

历史题材的作品,我也很久没有碰过。刚毕业时,我还画过一些类似主题性创作的作品,但主要是以肖像、风景、人体、人物偏多。所以当时也有点担忧,毕竟历史已经过去了,今天的人去画很久以前的过去时,不像解放初期画《开国大典》、《画地道战》,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去创作历史题材那样的由衷,那样的发自内心。现在画这个作品,从艺术上讲,艺术家自身对历史的震动性能不能调动起来呢?

在此之前,我也曾想过创作这个题材,但都没有付诸实践,正好这个创作任务“来”了,就勾起了我创作的欲望。首先我觉得,宋庆龄比较优雅,是国母的形象,又具有东方女性的那种美感、典型性;其次,她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支撑作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都非常大。所以可以说,在上个世纪的一百年中,没有一个女性能够超过宋庆龄在国人心目中的位置,甚至在世界华人的心目中,都是没有人能超越的。所以顺着这个思路,我在画的时候,很快地就找到感动的点。

杨飞云 油画《宋庆龄》

但是,宋庆龄的一生太丰富了,年轻的时候她就很引人注目,这是因为她和孙中山的婚姻。由于孙中山的地位和那个时代的特殊性,宋庆龄在人们心目中就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到了晚期,宋庆龄就是国母的形象,富态得很,具有国母的威严和慈祥。这样两个时期,还有其间孙中山去世以后曲曲折折的时期,究竟选择哪个时期来画,也难倒了我。画早期,很漂亮,造型、神情都富有美感,也很入画,但是太单薄了;晚期涵盖了她的一生,放到具体的情节里,哪个情节都变小了,因为那么多的情节,不知道选哪个更好,所以情节很难放在她身上。于是,很快我就决定了———画她的肖像。

我总觉得,肖像就好像代表“宋庆龄”这三个字,所以只有选择她的中间时期,就是在孙中山去世以后,她重新出来自己养活自己,也验证了那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她出来以后,选择继续坚持孙中山的革命路线。当时的社会状况还很动荡不安,虽然宋庆龄外表看起来很温厚优雅,但内心是很坚定的,方向是很明确的。所以我选择这个时期的她。

这个时期的她,在形象上既有早期的美感,又有晚期国母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成熟、优雅。在服装上,我开始想选择的还是那种老的装饰,但又感觉很难带动出她的神韵。于是,我就翻阅了很多资料,也曾两次前往她的故居。通过一些图片、影视资料、相关的书籍,思前想后,我才发现,找一个像宋庆龄的模特还不如看她的图片,然后自己来真正体会宋庆龄本人。我也曾找过一个模特,她不像宋庆龄本人,但体型和神态像。因为早期图片都不太清楚,所以在草图中,我为“宋庆龄”设定了一个动作:穿着旗袍,白领子和白袜子很突出、很生动、很干净,旗袍外面还套着一件毛衣,这是新女性的代表;夹着的书是孙中山先生的一个文稿,作为一个象征。我想用最简单的东西来反映她———很端正地站着,稍稍有点要走过来的感觉。

初稿定了以后,我发现她好像没穿过其他颜色的衣服,但是仔细一想,回顾这个历史,觉得红色比较有代表性。在背景处理上,开始构图时,我本想不用背景,这样比较简单,但是草图出来后,发现需要加背景。背景是意向型的,不是宋庆龄真实地站在一个背景里,所以以肖像为主的画,背景要画得单纯一点,越单纯越好。

在宋庆龄的肖像上,也有很多次的调整。开始想把她的肖像画得小一点,但是又觉得这是一个重大历史题材,这是一个大人物,还是要画成领袖像的感觉。宋庆龄对人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管她在哪个年龄段,无论是国内还是在国外,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都是完美的,比如说尊贵、优雅、正派、端庄,有东方人的含蓄,所以我选择把这些词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气息。这是比较困难的,也是一个很漫长的改来改去的过程。有时画得笔墨多了,有时又画得显老了,一会又画得太漂亮了,所以来来回回地调整,有一种画了无数遍的感觉。后来慢慢地、改得越来越贴近我想表达的形象,越来越明了化。这个画是边体会边尝试去画的,它不像一个真实的人站在这里让你来画。但恰恰是这样,这幅画有许多让人充分联想的空间和余地。

对于这幅作品,一方面我要求自己要画得很好,另一方面就是把握内在的精神气质、气息。要画得像,也要符合国母的形象,又得亲切,不能太虚,但是又不能真的画成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现在画面背景是肖像上部有乌云,反映的是当时的时代,所以颜色比较暗;远处天边有阳光照耀,暗喻希望即在前方,画面下面有山的意象,很稳定;近处都是比较暗的,有些朦胧的。肖像中宋庆龄的手也下了很大功夫。她的手其实很有富贵感,但是又有女性的特点,所以画的时候不能画得有紧张感。

在创作时,我是照着她的图片来画的,但是图片有很多,需要综合起来,所以最终看起来不是很像,或者说很像但又是不确定的像,总觉得画得太漂亮了不好,后来还是以一个最根本的头像作为依据来体现这种气质的。其实最难的是拿捏的程度和把握的程度。就是要拿捏怎样反映出她的精神气息,包括人物本身的气质,画面处理的气息;要突出哪里忽略哪里,包括一个衣服褶子怎么安排,这都得经过很多提炼来完成。色彩也是这样,一幅画的前期可能觉得分量不够,漂亮了也不行,所以色彩就得加重;但太重了也不行,又会显得有点沉闷,所以还得调回来。衣服的质感如果强调得过了,就会显得肖像的头部质感又不够了。最早旗袍上有很多处理,后来都去掉了,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整体的人物形象和气息。

我还使用了古典的表现手法,不能用太即兴的方式,而是很平稳的、能够吃进去、深入的、端庄、稳健的方式;且还得画出一点中国的味道,不能太西化,要稍微平稳一点。这些都是在脑子里来回不断地调整后确定的。后来我妻子对这幅画提出了很挑剔的意见,她说:“画像太漂亮了,没有深度。眼睛画得很像,但是嘴部有点问题,稍微有抿嘴的感觉。”还有一个干部朋友,对革命人物的历史了解很多,他也提出了很多重要、精准的意见。最后的定稿,很多都是靠这些具体的意见来进行修改的。

这幅画的难点最主要的还是形象表现出来的气质,构图尽量单纯。在人物大小的处理上,画得小,没什么力度,正常化了,就没有大人物的感觉了;最后画成一个大人物,有点神圣的感觉,这样才能深化,再去强调女性的柔美、端庄、优雅,才有分量。

绘画奇妙的地方,就是能够将情感、表现力直接抒发出来。但是这个题材绝对不能用这种方法来画,这个题材是体会、体验后,慢慢地强调整体,然后反复画出来的。这次创作我受益匪浅,没有国家启动这次重大题材创作工程,我也不可能花费这么大的精力;这么一画,还是很有好处的。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