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古玩赏析:童迅的篆刻艺术

时间:2021-11-15 15:45:26 来源:

童迅的篆刻艺术

童迅,1959年生,江苏南京人,字正之、,茂父,号心斋。现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金石印坊首席艺术顾问、南京印社副秘书长、中国赏石家协会会员、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顾问、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南京颜真卿书画院副秘书长、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理事。

童迅 篆书作品

本期书画艺术网给读者朋友介绍的是篆刻家童迅。童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习金石书法,至今已走过30多年的篆刻之路。谈到印章的收藏鉴赏,童迅坦言,一方好印章要符合“可玩、可用、可藏”三大要素,而鉴别印章等级的标准有三样:佳石、名刻、美文。所谓“佳石”,就是好石材;“名刻”是指由名家雕刻,篆刻名家创作的印章会大大“加分”;“美文”则是石材本身所具有的天然纹理。

童迅 篆书作品

童迅是一位说话轻声细语,带几分腼腆,从不高谈阔论,极其平淡内向,处之以默不招摇的印友。我欣赏他的细致、沉稳与真诚、乐善;不图回报,不慕荣利,不恭维时俗,不趋炎附势,保持独立的人格、纯真的品性、正道的操守。“最难一颗平常心”,书家印人乎?名家大腕乎?何不如此!

童迅长于篆刻。他信奉“手与神运,艺从心得”。童迅心仪艺术,他深知:成功是一种习惯,信念是动力。在长达二十余年经典传统的遨游中,他对秦玺汉印心追手摹,潜心探究,撷取精髓,亟思创变。他常记住缶翁之语:“小技拾人者易,创造者则难,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自叹方寸小印,意蕴万象,高标自立,无深厚学养与扎实功夫,终不能为之。是的,人生需要储蓄,刻苦勤勉,厚积薄发,不断充实与积累,储蓄中华艺术中至真至善至美的部分,这是一种大智慧!大境界!多年来,童迅没有追逐时俗,不以狂怪或巧饰来哗众取宠,他全凭自已的艺术潜能,游刃于方寸之间,操守真诚的学术理念,在古玺汉印的传统中“积学”,建构一个属于自已的精神家园。

大音希声(附边款) 童迅篆刻

童迅的篆刻创作,并非简单地照搬古人图式,其篆刻的内容多取自易经象学之句,他是从感受内蕴出发,真正把打动心灵的文字很概括地表现出来。他在白文与朱文之间找到了一种很自然的衔接,所以看上去清新明快,不做作。他的用刀给人印象非常深刻。首先他经过几十年的艺术的探索,用刀已经非常老到,入石三分。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线里有一种刚劲的内涵力量,但用笔与用刀的原则却与前人相通,他的作品中便有了两种可贵的品质:传统的意韵,现实的或自然的气息。此二者看似简单易得,但在这个文化不中不西、传统与当下分裂的年代,能在篆刻中将此两种品质兼收并蓄并协调和谐者,实在是少之又少。

对琴待月(附边款) 童迅篆刻

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古法;既敢突破陈规,又不失法度,师古人、师造化这是一个艺术家追求艺术生命的主要途径。明清以来,“印宗秦汉”的精神实质是以平和中正的儒家审美观念为基本点,从磨砺“三功四法”的技巧达到“技进乎道”的境界。然篆刻艺术毕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纯技能艺术,方寸之间默默耕耘着的印人应将自已调整为有艺术思想的哲人。艺术在于创新,而创新源于人的真诚与激情,启迪于时代的召唤与生活的熏陶。前人云:“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就是要“饰穷其要”,又不能“夸过其理”。艺术创变,重要的是悟其理,尽其法,才能出其新。

和谐(附边款) 童迅篆刻

沉默的童迅在传统学习中善于思考,善于筹划。他在对古玺印风的创变中懂得一个道理——真正风格是在于无论表象如何变幻,始终蕴藏于“质”中的独特语言。我看到他是以豪阔自如的心态来刻写自已的灵性,从以往雕琢、拘谨、秀媚、工致的印风慢慢晋升为宏朴、古雅、蔚逸、虚灵的写意风采,抒发出当代人的胸臆与情趣。写意化的成功递变,其审美标尺还是遵循古人的“平和简静,遒丽天成”和“清则净、净则古、古则新”。不过,童迅已体悟到古人另外又告诫的“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隐然可爱,妙在含糊,方见作手”这一深刻哲理。冲融大雅非雕饰,清宁简约贵天真。

琴者禁也(附边款) 童迅篆刻

汉字的表意性特征为书法篆刻家在艺术创作中“借形以写意”和“借意而达情”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也为童迅的古玺的创变在文字内容与形式建构的完美统一带来了有效的借鉴。他不追求大开大合的大跨度的字型张扬和疏密匀致的精雕细凿,只求古雅清纯、淡逸苍浑的朦胧美风韵。平中见奇,静中寓动,散而不散,齐而不齐,这着实是充满天性灵气与智慧的选择!甘旸《印旨》云:“笔有意,善用意者,驰骋合度;刀有锋,善锋者,裁顿为法。”而朱简《印经》更明确了“吾所谓刀法者,如字字有起有伏,有转折,有轻重,各完笔意┄┄非雕镂刻画以钝为古,以碎为奇之刀也”。品赏童迅的小玺印,不难发现刀法的写意性与自由度显示童迅篆刻的成熟。横刀驰骋时的气神与性灵及随机应变的型制布局,对古玺印原有线质的嬗变与深化。金石气的自然弥漫,朦胧又古雅,这是极富价值的成功标志!童迅正是处理好了刀法、笔意、线性的内质转换与趋向性特征,其奏刀造线的劲挺、雅逸、浑穆、婉约、内敛与虚灵如此细腻地表达了作者丰富情感的涌动和精神层面的独特美学理想。

阳春童迅篆刻

形式美的情趣处理,大胆运用朱白虚实对比,字体挪让,夸张变形合理有度,反衬刀法点线的韵律变化。严谨的平面构成法则,淡化人为的巧饰。结构布白的“势”与“力”,体现“韵”与“趣”的效果。当玩味篆刻空间形式美同时又注意到时间特征的构成这一富有戏剧内涵的“化合物”一旦成功,这不能不证实了作者“明心见性,食古必化”的哲学思考。古玺之神秘莫测与朦胧意象非明清文人雅逸式的媚丽流畅的印风在刻意求工中能追求得了的。

弦外之音童迅篆刻

书画艺术网带大家看了很多童迅的篆刻。童迅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并非易事。然而如果了解他学习书法篆刻的经历,便知他今天获得的一切完全合乎情理。童迅的篆刻作品由书法而入篆刻,故尔,与当今的许多习篆者相比,他有着先天的优势,这便是他更懂得中国书法中“笔墨”的涵义:即懂得怎样的用刀才会使线条更能体现出力量,同时也更富有韵味。不仅如此,在创作中,童迅兄十分注重方寸间的结构,使其合乎自然的理法。这种合理的结构,与其书法性的用笔结合在一起,使得他的篆刻,无论画面繁简、笔迹粗细,均能体现出一份坚实、清畅、灵动与丰富。

白雪童迅篆刻

按照中国艺术的理念,理想的篆刻应该符合可玩、可用、可藏几大要素。或许正是有了这些要素,中国文人精神家园虽虚静然亲切而可信。童迅的篆刻之所以能引人入胜,正具备了这些要素。童迅的篆刻创作,并非简单地照搬古人图式,其篆刻的內容多取自易经象学之句,他是从感受內蕴出发,真正把打动心灵的文字很概括地表现出来。他在白文与朱文之间找到了一种很自然的衔接,所以看上去清新明快,不做作。他的用刀给人印象非常深刻。首先他经过几十年的艺术的探索,用刀已经非常老到,入石三分。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线里有一种刚劲的内涵力量,但用笔与用刀的原则却与前人相通,这样,他的作品中便有了两种可贵的品质:传统的意韵,现实的或自然的气息。此二者看似简单易得,但在这个文化不中不西、传统与当下分裂的年代,能在篆刻中将此两种品质兼收并蓄并协调和谐者,实在是少之又少。

进入天命之年的金石书法创作高峰的童迅也由此获得了自己的意义。金子总会闪光的。愿他积学与创作更臻新境。能看到童迅更多更好的佳作。

更多精彩的书画内容,更多的书画人物介绍,欢迎关注:书画艺术网 欢迎给我们投稿!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