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繁盛都城的时代风尚
吴越国时期,钱镠的基本国策是“善事中国,保境安民”,在这样的国策积累下,百姓繁庶、祥和,使江南成为吸引皇室定居的乐土。赵家王朝南迁带来的南北交融,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时代风韵。本期我们通过几件文物来聊聊北宋王朝灭亡后,宋室避走江南发生的故事。
建炎三年(1129年)闰八月,宋高宗至杭州,以杭州州治为行宫。宫室制度因为战事皆从简,不尚华饰。垂拱、大庆、文德、紫宸、祥曦、集英六殿,随事易名,实为一殿。重华、慈福、寿慈、寿康四宫,重寿、宁福二殿,随时异额,实为德寿一宫。延和、崇政、复古、选德四个殿,本为射殿。绍兴八年(1138年),宋高宗定都杭州,朝廷感念吴越国王钱镠纳土归宋对宋朝的功绩和对杭州的历史贡献,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升杭州为“临安府”。增建礼制坛庙,仍称之为“行在”。绍兴八年,南宋政权正式定“行在”于临安,辖钱塘、仁和、临安、余杭、于潜、昌化、富阳、新城、盐官九县。
水晶璧 南宋 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
正是因为宋室南迁,带动了人口由北向南的第三次大的迁徙。到咸淳年间(1265-1274年),居民增至124万余人(包括所属9个县)。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钱塘、仁和两县而言,人口也达40万人。据《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南宋时的杭州商业有440行,各种交易甚盛,万物所聚,应有尽有。对外贸易相当发达,有日本、高丽、波斯、大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之有使节往来和贸易关系,朝廷专设“市舶司”以主其事。西湖风景区经过修葺,更加妩媚动人,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酒肆茶楼,艺场教坊,驿站旅舍等服务性行业及夜市也很兴盛。
2015年11月,浙博曾举办了一次史上最大的南宋文物展《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全方位、多角度再现南宋时期的历史文化、内政外交、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南宋。2016年5月2日,台州黄岩区屿头乡前礁村村民在建房时发现一座古墓葬,后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黄岩区博物馆进行抢救性发掘,证实墓主人为赵匡胤七世孙赵伯澐,绍兴25年(1155年)生,卒于嘉定九年(1216年)。南宋赵伯澐墓是浙江省第一个完整的宋代墓葬,墓葬出土的70余件丝绸服饰是浙江历史上最为集中和顶级的南宋丝绸考古发现。人口的增多,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南宋都市经济的繁荣,不仅超越前代,呈现出现代化的繁荣,而且居世界前列。当时临安手工作坊林立,生产各种日用商品,尤其是丝织业的织造技艺精良,能生产出许多精巧名贵的丝织品,在全国享有盛名。宋代服饰图案融合了士大夫儒雅的审美情趣和市民阶层世俗的审美要求。同时,受画院写生花鸟画的影响,纹样造型趋向写实,构图严密。唐朝时流行的宝相花、对鸟、对兽等纹样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写实的折枝花、缠枝花以及大量的花鸟题材。出土的丝绸文物用丰富的服饰形制、多样的纹饰题材和齐备的织物品种,讲述着南宋时期丝绸织造的故事,记录着浙江从丝绸之源走向丝绸之府的历史轨迹。
除了出土大量丝绸衣物,南宋赵伯澐墓中还有两件别致的器物,投龙玉璧和水晶璧。它们一起出土于墓主人头部右侧,外径尺寸一致,均配有青绿色编织绳,穿系方式相同。然而如此相似的两副挂件却差着两百多年,一为古物,一为时尚。
先说玉璧,正面镌刻49字铭文,由外而内按顺时针排列成三圈:“大唐皇帝 昪 谨于东都内庭 修金箓道场 设醮谢土 上仰玄泽 修斋事毕 谨以金龙玉璧 投诣西山洞府 昇元四年十月 日 告闻”。李昪原是南吴大将徐温养子,取名徐知诰,927年掌朝政,拥杨溥称帝。937年,徐知诰废杨溥自立,吴亡,即位于金陵,更名诰,改元昇元,国号齐。939年,复姓李氏,更名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这块玉璧,就是改国号为南唐后第二年,李昪在一次投龙活动中的重要物件。铭文清楚交代了公元940年10月某日,南唐皇帝李昪于扬州宫廷内建道场设醮修斋完毕后,将金龙、玉璧投到西山洞府。投龙活动是道教斋醮仪式中的重要程序之一,是在举行斋醮科仪祈福禳灾之后,将满载祈者愿望的简,与龙一起投入名山大川、岳渎水府,龙为驿骑,负载简文上达神灵。唐玄宗时道士张万福《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有《金龙玉璧简文》记载:“简者求事之词,璧乃质诚之信,龙即传奏之驿”,说明了简、璧、龙各自的作用。而李昪投龙仪式则直接把告文刻在了玉璧上,是合简、璧为一了。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有刻文的投龙玉璧实物,对研究道教投龙具有重要意义,可惜与玉璧捆绑在一起投放的金龙不知所踪。
这件南唐的投龙玉璧为何会出现在南宋赵伯澐的墓中呢?
这也许与北宋晚期兴起的金石学有关。文人士大夫以收藏古物为时尚,从墓中出土位置来看,这块玉璧是赵伯澐生前至珍之物,还专门为它配了一个卷草纹玉管,并用一条精致的丝绳带穿孔而过系结玉璧,绳端坠着葫芦状穗子。这条绳带沉睡千年而宛如新编,令人惊叹不已。而其他墓中都仅存水晶璧。水晶璧,质地纯净光洁、晶莹透亮,是南宋的时尚之物。在江西、南京、湖州等地宋墓中都有发现。这为我们清楚展示水晶璧的功能:压制飞扬的轻薄丝绸衣物,同时也是一挂美观时尚的佩饰。
宋人各种生活用具都极为讲究,饮酒用酒具,喝茶有茶具,品香有香具。
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些,湖州三天门南宋墓还出土了一组金首饰,包括钗、耳环、镯、戒指和帔坠,都反映出宋人生活追求精致,从宫廷到民间,金银器具使用的数量巨大。宋人描写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笔记《梦粱录》中提到,杭城内“康、沈、施厨”等酒楼,以及荐桥丰禾坊王家酒店等,都使用银器、银台碗卖酒。义乌柳青乡游览亭村宋代窖藏出土的银酒具,包括酒台和盏。酒台表面形状如同六瓣葵花,中间一个凸起的浅台,用以放置银盏。银盏同样是六瓣花口,两者配套使用,成台盏一副,是酒器中的固定组合。宋人制作金银器皿,喜欢采纳花卉的样式,葵花是比较常见的形式。宋人的葵花,是指锦葵科的蜀葵之类。
贮酒用经瓶,作为容纳一斗酒的标准酒器。元明清时的梅瓶形制就源于经瓶。东阳市博物馆收藏的经瓶银质,瓶身錾刻如意云头纹,与漆器中的剔犀工艺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意云头纹是经瓶上最常见的装饰纹样,其前身为云曲纹,至宋代被赋予“如意”的含义。宋人好酒,《武林旧事》一书中提到的酒名就有海岳春、蔷薇露、皇华堂、第一江山等等,不知道和我们今天的琥珀浓、君子万年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看着眼前这些精致的酒器,千年的酒香流转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