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百科:杜军书画
杭州花圃里的相府遗石
据宋代学者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杭州苑囿,俯瞰西湖,高挹两峰,亭馆台榭,藏歌贮舞,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矣。”杭州西湖景色奇丽,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唐宋之间逐渐形成了以西湖山水为中心的大园林,名闻中外。杭州花圃掇景苑入口处照壁前的松化石,来自于南宋丞相王爚故里新昌县澄潭古镇相府遗址,是珍贵的观赏石和传承石。
位于浙东新昌古剡溪上游的澄潭镇,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这里古称“长潭”,风光旖旎,人才辈出。南朝梁代,时居剡县的王羲之四代孙梁武毅将军王超之,泛舟剡溪,溯江长潭,因慕此地山水清奇而卜居,遂成王羲之后裔又一重要的聚居地。时至南宋,王超之十八代孙王爚,与叔侍郎梦龙公、季弟提举华甫公、从弟端明殿大学士祖洽公俱登甲弟,同为朝中重臣,长潭王氏家族因此鼎盛至极。
王爚(1199—1275),字伯晦,号修斋。南宋嘉定十三年进士,官至少保左丞相兼枢密使,为宁宗、理宗、度宗及恭帝四朝重臣。因其“清修刚劲,不阿权贵,以元老入相,值国势艰危,天下属望。”史称王爚为护国良相,惜大厦将倾身先卒,朝廷特派钦差文天祥亲为主祭,祭文称王爚“生尔有辅相之奇才,为国家栋梁之英俊。”《宋史》、《浙江通志》、《新昌县志》均有传记。
据明代《新昌县志》与澄潭《乌楼王氏家谱》记载,王爚曾“继先世兰亭之故事”,在故里营造“王家园”(又称“东花园”),“中有沂春亭、苍雪观、答春堂、闲远楼、石板街、松化石”。据王爚自撰《闲远楼记》记载:“……乃出帑贿,运石营山,构楼数槛,匾曰闲远。间植松柏康干石林,凿沟引水溶迴,置觞其内,随波转屈,与吟翁韵士一咏一觞,畅叙幽情。”闲远楼前,“康干石林”与流杯亭、答春堂相映成趣,别出心裁。康干石林所用之材,由王爚亲自将产自数里之外的松化石,“取而归之东园”,“独置一所,枝竖丛聚,敬爱珍惜”,创置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康干石林”(木化石林),成为宋代赏石文化史上杰出的松石鉴藏大家。南宋宝祐甲寅(1254年),同时期著名学者、王爚挚友车若水先生在《东花园石松记》中详细记载了这一创举。明成化《新昌县志》作为新昌第一部县志,也有关于王爚东花园松化石的记载:“在县南三十里八都王氏园中,凡十余株,杂植杉桧中。其形如松,枝节肤理毕具,独无叶,有高四五丈者,有十丈者,……宋王爚入相时人力致之,以供玩好耳”。明代礼部尚书魏骥游历东花园遗址时,特作《咏松花(化)石》诗:“莫论前身与后身,亭亭特立气凌云。坚贞长抱冰霜操,浑厚全无斧凿痕。”
星移物换,岁朝更替。昔日长潭王家园已毁于元兵,后几经废圮,园中石松或埋于废墟,或散失坊间,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据《新昌文物志》记述,上世纪70年代,澄潭古街和古台门尚存少量松化石,其中最大的几块被杭州园林管理处征用,也就是现在置于杭州花圃掇景苑入口处的松化石景观。只见在洁白的照壁前,古朴自然的松化石掩映在苍翠的雪松之下,无不令人触发思古之幽情!时隔750余年的2002年10月,当地民工在荷塘路假山弄古澄潭江岸东花园遗址施工时,意外地发掘出数段松化石,深埋相府遗址的松化石又惊世再现。其中有一方较为完整的遗石,高35厘米,直径55—60厘米,重约250公斤,拟经园中主人多年摩挲,棱角已磨圆,石面已形成较老熟的包浆,发出幽幽的反光,应为“康干石林”中的天然座具。整方遗石品相端庄,中正平和,古朴典雅,蓄厚涵深,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文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中国松石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该石现由新昌应龙石道艺术馆征集收藏,在杭州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观赏石博览会上被评为“绝品”。
松化石,因最早记载发现于西域康干又称康干石,是中国学者最早发现和命名的化石,“化石”一词由此而出。其学名硅化木,俗称木化石等。松化石兼有化石之美、奇石之美、玉石之美,也具有古朴、自然的风韵,被看作是凝聚天地山川精气之尤物。历代文人雅士在赏玩过程中,比德于石、比寿于石、比神于石,爱松且爱石,赋予松化石坚贞高洁的人文品格,以石为友,敬爱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