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中国书画:袖珍木壶天地大

时间:2021-11-24 17:45:00 来源:

袖珍木壶天地大

这种新创制的“袖珍木壶”具有新、奇、特、巧、轻的艺术风格,既不能盛酒,也不能沏茶注水,而是为适应新时期新时代文化艺术市场的新需求而创制出来的一种新型手工艺品,具备把玩、观赏和馈赠的艺术功能,具有一定的收藏艺术价值。

image.png

制壶技艺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是一项横贯古今的传统手工艺。壶在中国古代,通称为盛酒的容器,早在商代就已问世,春秋战国时期尤为盛行,多为青铜制品。如春秋时期制造的《莲鹤方壶》、《鸟兽龙纹壶》;战国时期制造的《重金络壶》、《曾姬无恤壶》、《错金银立鸟壶》等,均以动物形态为制壶造型,显得富丽、生动、别出心裁,巧夺天工,层次分明,质贵艺精,既实用又美观庄重,为唐宋及以后各个朝代制壶技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后期陶壶、瓷壶、砂壶、鼻烟壶等新材料制壶技艺的创新和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巧。《阳羡茗壶录》是明代周高起专编紫砂壶的一部专著,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描写制壶技艺的著述,素有“一壶重不数两,价每一二十金”之称誉。

在中国古代,盛酒的称作酒壶,泡茶的称为茶壶,注水的称为水壶,另有冰壶、漏壶、喷壶、鼻烟壶以及圆壶、方壶、扁壶、瓠壶等各种不同造型和式样,可谓千姿百态,品种繁多,美不胜收。制壶技艺最早出现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壶,商周时期为青铜壶,其造型主要有圆形、方形、椭圆形为主,有壶嘴、壶腹、壶柄、壶盖等组成。在汉代方形的壶称作“钫”,圆形的壶又称作“钟”。《诗·雄风·七月》中就有“八月断壶”之记载。

“袖珍木壶”是在继承中国历史上陶壶、青铜壶、紫砂壶等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主要采用皖南山区稀有的特有红豆衫、东南亚名贵小叶紫檀、黄花梨、大红酸枝等名贵树材为原料,全手工精作细琢而成。

“袖珍木壶”每件作品壶高不超过7公分,宽不超过5.5公分,可谓玲珑小巧,携带便捷,体态轻盈,庄重端雅。“袖珍木壶”的制作关键是选料。制作木壶的材料一定要精选木质坚硬,纹理致密,皮褐而泽,肌细而腻,保重而坚,光润而鲜的高档珍贵稀有树种的原料,制作出来的木壶,方显得纹理清晰,庄重典雅,轻盈透体,放置案头,搁置壁墙,托在掌心,久思耐观,令人遐想思远,具有心旷神怡之情感。

“袖珍木壶”制作技巧主要源自于大胆构思,精巧设计,做到每件作品式样不一,件件不雷同,达到上下对称、左右均衡、完整统一、盖体严密、纹理顺畅、古朴典雅。一件成功的高档木壶制品,经选料、制胚、脱水、防腐、掏堂、通流、凿把、修边、镶嵌、琢磨、抛光、打蜡等几十道工序全手工精作制成后,还需要达到落地不碎,久置不腐不霉不蛀,在寒暑等不利气候条件下,达到不走样、不变形、不离缝、无异味、色泽如新、感观依旧、绿色环保。

“袖珍木壶”既有单件作品,又有组合套件。单件作品主要有“连里同心”、“杯色净玉”、“杏雨梨云”、“曲径幽通”、“紫气东来”、“渔舟唱晚”、“阳春白雪”、“镜花水月”、“鸿鹄之志”、“红豆相思”、“孟德问贤”、“太白遗风”、“青莲风味”、“栉水沐雨”、“噤若寒蝉”、“层峦耸翠”、“姚子雪曲”、“白云生谷”等二百多种不同形态造型的精制作品。组合套件主要有“七星拱月”,即由七件小巧玲珑的“袖珍木壶”所组成,寓意“七星拱月”之意境,既可单手把玩,又可整体观赏,是文人雅士书斋亭阁摆放装饰的珍藏上品。故有人赋诗赞道:“金星檀木质地坚,千琢万磨出奇品;一朝把玩在掌心,引得群星拱月明。”并称之为“草堂屋虽小,心灵手艺巧;壶内乾坤大,奇品天下扬。”2016年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作品评比中,“袖珍木壶七件套系列”作品一举获得金奖,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为藏品。

一件小小轻巧的袖珍木壶艺术作品,看似简单平静,细想深究,却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高超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大胆奇特的布局构思,千姿百态的艺术造型,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产品中的一颗新颖奇葩。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