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艺术赏析:李以泰的艺术之境

时间:2021-11-29 13:45:02 来源:

李以泰的艺术之境

李以泰,1944年生于上海。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版画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执教,同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李以泰擅长重大历史题材和反映新时代生活的创作。作品淳厚质朴,简洁明快,富有诗的意境,并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个人风格著称。

李以泰作品先后24次入选全国美展和全国版画展,获国家级、省级奖21次。其中《彭德怀在朝鲜战场》于1987年获全国美展最高奖。1999年获“鲁迅版画奖”。

李以泰作品有356幅被中国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美国波特兰博物馆、欧洲木版画基金会、日本村上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神州版画博物馆等中外著名艺术机构收藏,其中,黑白木刻作品《鲁迅》等6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水印木刻作品《嘉陵江畔》等5幅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出版专著有《黑白艺术学》、《构图中心技巧释秘》、《艺舟行——李以泰作品集》、《李以泰木版画技法》等。

也许有不少人的“第一次见面”是通过微信相识的,透过头像似乎可以窥见主人的样貌与心境。李以泰的微信头像是一幅水印木刻版画,画面的二分之一是留白。描绘了一棵树和一张石凳,它们的倒影在湖面上显得宁静而致远。在采访之前,记者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通常以自己作品为“第一张脸”,大多是艺术家本人有满分的自信,带着一种傲娇姿态。于是我们的对话由此展开,这幅画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与其说是采访,倒不如说是一次敞开心扉的聊天。

李以泰小学毕业后考上了美院附中,离开上海来到了美丽的杭州。学校宿舍就在孤山下的苏白二公祠内,前面就是大草坪和平湖秋月,离西湖很近。教室就在西湖边18号的大门里面。他向记者娓娓道来:“早上做操,跑步都能见到西湖。去教室、回宿舍,都在西湖边走。还停靠着学校的自划船,供我们课外和假日去划船、写生。就这样我们与西湖朝夕相伴。后来学校搬到南山路,也在西湖边。晚饭后去湖边散步,是最美的享受。”

李以泰 相遇(《白蛇传》之一) 木版水印 28×35cm 1986年

这样,他在西湖边的美院读了附中初中、高中、本科、研究生,后来又在美院当了教师。几十年下来,对西湖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即使短暂离开杭州,如出外写生或回家探亲,也会不时地在脑海中浮现出西湖的美景。

在美院学习和工作的几十年中,李以泰陆续创作了许多广为人知的人物画作品,但如何表现他心目中美丽的西湖,却一直是他魂牵梦萦的一个未实现的愿望。这个愿望,终于在1985、1986年间实现了。

在创作《西子湖系列》的日子里,李以泰经常漫步在西湖边,陷入沉思,想象着创作的西湖应该是什么样子。西湖就像一个美女,像西施,这个美女含情脉脉,风情万种,风光无限,但又变幻莫测,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及,令人如醉如痴,生出无限遐思。这种美,没有概括、加工、想象,是无法表现的。

他画了无数草图,尝试了各种方案。“即使在睡梦中,我也会为一个突发的灵感惊醒。但始终不得要领。一天,忽然想起读美院本科一年级时,晚自修曾画过一些西湖风景记忆画,其中有一幅一棵树一只石凳,甚有感觉,不正是我梦里寻她千百度的那个意境吗?”他表示那应该是1963年的事。后来,经过很多周折,终于找到了那些画。找到了感觉,一切就顺理成章了。这一幅《湖畔》就在这般酝酿下,慢慢显露出来。

所以,作为一个画家,勤奋地用画笔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十分重要,说不定以后还会用得到,甚至在创作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这个关键,就是一个“静”字,一个“简”字。画面静,意境才会深远。画面简,才会有丰富想象。

每个画家对艺术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李以泰也同样。他以为,好的画应该明确、整体、厚重、大气;好的画应该有思想,有感情,有创造;好的画应该有美感,有内涵,有意境。画面上的东西愈少,愈难画。愈是基础的东西愈不容易画,也愈见功夫。

要画出好画,首先要熟读古今中外大师们的杰作,要有广泛的艺术修养,要懂艺术;要通晓构图、黑白、色彩的变化规律,会造型。从画的幅面、容量、艺术特点而言,如果说油画像小说,国画像散文,那么,版画则更像诗歌。他曾在一本书谈到说,“愿我的版画像一首首小诗,让人们得到心灵的愉悦,获得美的想象。”

期间,李老师拿出一本画册,赠送于我,我便一页页的翻看起来,不曾想起,教科书上的版画原来出自面前这位先生之手。他一边解说起当中的几幅作品:“《白蛇传》系列取材于民间故事,也汲取了敦煌壁画的特点。虽然我们学的基本上都是西洋的一套方法,但是民间美术的形式可以在这一组画中运用进去。从构图、色彩到造型,借鉴了民间年画及民间雕塑的元素,泥人的造型,年画的色彩,另外也参考了农民画的画法。1993年,大英博物馆东方部主任龙安妮(法)来看我的画,收藏了这几幅作品。”

谈起对他的艺术道路上影响比较大的人物有哪些,李以泰脱口而出:国外有珂勒惠支和麦绥莱勒,国内有古元、李焕民、赵延年和赵宗藻。他特别喜欢珂勒惠支的作品,激动人心,感情浓烈,直击人的心灵。

除了研究生导师赵延年、赵宗藻先生,李以泰特别感谢已故小学美术老师商守箴,“他对艺术非常热爱,我去过他家好几次,他家里面可以说是家徒四壁,画非常多,非常勤奋。他的水彩画堆起来比一个人还高,给我写过一封信,鼓励我是‘未来的大画家’”,李以泰露出笑容,继续说道,“就读的青云路小学没有图画老师,教算术的老师拿着一幅画,钉在黑板上,让大家照着样子画。幸运的是,到4年级时,学校调来一位美术老师,这位老师是一位有名的水彩画家商守箴。新民晚报上经常能看到他的作品。苏州美专毕业的他一来,学校的情况就改变了,走廊上把作品挂起来,而且组织了兴趣小组”。对班里选出的佼佼者,商老师着重培养,每个星期两个下午,放学后留下来画画,看得出,李以泰非常怀念那一段时光。

“那个时候就开始画水彩、命题画创作,有一次坐有轨电车去了好远的地方郊游,上海西郊公园里的动物园,回来后我就在课堂上画了一张《参观动物园》,后来重新在四开的纸上放大,画好后寄到北京的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被选上在北海公园展览,又参加儿童的国际绘画比赛,入选印度“香卡(译名)国际儿童绘画比赛”,获得银奖,收到一只寄来的银质手工艺盘子。”也许是因为这些鼓舞,后来附中部招生,商守箴就通知他去报考,当时李老师的母亲不同意。1956年那年,商守箴家访,说服母亲同意他报考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附中初中部,李以泰顺利考入,开启了艺术之路。

画画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社会是在动荡的,各种观点碰撞,“当下版画界出现的一些倾向我不是很赞同。国外创作版画介绍到中国,和鲁迅先生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鲁迅主张艺术要从象牙塔走出来,要反映时代,反映生活,艺术要介入到这当中去。然而,如此一来,又要回到象牙之塔去了”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姿态又来了,一些作品看不懂,为创新而创新,这是不对的,创新不能离开基本的东西。在李以泰看来,画家心中一定要有人民,给大众人民看的,还要表达对世界、对社会、对时代的看法,能够打动人,而不是稀奇古怪的东西。评判一幅作品,一要看它美不美,二要看感情上是否打动人。从根本上说,版画创作的参照系应该是民族传统、革命传统,而不是国外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的东西,所谓的跟国际接轨,过犹不及。离开了本土、离开了现实、会失去自我,因此,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见格外重要,不能人云亦云,随大流。

“做版画太辛苦,你学版画知道,这是高难度的技术活,精神高度紧张。考验人的耐心、细心和专注度。做一张创作没有一个月下不来,从构思、找素材、画稿子、刻板、制版、对版,再印、每一步都考验。而现在老百姓认为版画就是复制品,认为是印的画不稀奇,‘印’字在脑子里生根了,就不当一回事了。”李以泰提出了他的不平与担忧,这的确有混淆视听之嫌,他主张说艺术家们要主持正义,正本清源。而今也有人认为画越细越好,艺术欣赏能力到此为止了,殊不知,粗放的线条更难呈现。他认为应该在小学里就普及版画这门艺术,培养小孩子的思维方式及动手能力。

李以泰祖上是个大家族,10多年前他收到美国高龄的堂伯父寄来的家谱,才知祖上以忠厚闻名乡里,看来也有基因遗传。“我是‘以’字辈,父亲是‘善’字辈,祖父是‘惟’字辈。连起来是圣人之言‘惟善以为宝’。可见曾祖父的用心。”把美德当作珍宝,他便是这般以对自己的高要求践行着艺术之路,可敬可仰。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