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回到作品本身

时间:2021-11-29 17:45:02 来源:

回到作品本身

百年来,数代美术史学者为着共同的梦想而努力奋斗,这种无所畏惧、勇攀高峰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不已。如今,中国的美术史研究达到了一座高峰,因此回顾美术史研究,在历史的梳理中探讨美术史研究的得失而重新出发,成为当前美术史界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次会议以“作品”为主题,希望众多学者能重新回到作品本身去探讨美术史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视野。

宋 徐禹功 雪中梅竹图卷

回顾过去,民国时期在以滕固等为代表的前辈美术史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奠定了中国美术史学科的基础。1957年,自中央美术学院创立美术史论学科以来,已有61年历史。61年来,我国各大美术学院先后建立了美术史论专业。在美术史论专业的基础上,许多美术学院成立了人文学院,至此美术史学科建设走向成熟。

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学科建立已有21年的历史,是在孙世昌教授等人的努力下创立的。这是东北地区第一个美术史专业,可谓是东北地区美术教育的一大创举。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学科的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延安鲁艺时期,那时已开设了美术理论、技法理论等课程。当时的美术理论教研组可以说为后来美术史论系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胡蛮、江丰、王曼硕等人就是当时美术史、美术技法理论等方面的杰出代表。从延安迁至东北后,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教学得到了蓬勃发展,一批有识之士将自身的理想融入到大鲁艺的建设和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之中。李浴、俞永康、马文启、刘德滨、邢志善等这一批老一辈学者折中中外,融汇古今,以全新的视域看待美术史的发展,以自身肩膀担负起美术史学人才的培养工作。80年来,鲁迅美术学院形成了美术史与美术理论、技法理论并重的教学模式,美术史论系建系20多年来,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与全院美术史通识性教育并重的美术理论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成为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的重要传统,对中国的美术史学科的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梳理百年来中国的美术史研究,我们会发现,中国的美术史研究从单纯的介绍,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研究方法,再向运用风格学、社会学、图像学等多角度的研究领域迈进。在研究方法趋向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回到原点,那就是作品本身以及中国文化的传统。只有回归到作品本身重新审视美术史的内涵与外延,只有以自身文化为基准探讨属于自己的美术史,才能更加深入,更加准确,更具特色地对美术史进行研究与书写。如今,我国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成为该阶段重要发展进步的方向。因此我们美术史研究也要“回归自身”,做到以美术作品为根本,强调美术史文献的价值,突出自身特色,开展国际交流。对此,可以形成以下几个传承与开拓的特色:

首先,要注重作品,强调画学文献的意义。作品是美术史研究的基础,从美术史学科创立以来就形成了立足作品、以画学文献为辅助、将作品与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作品可以无限地阐释,但是我们不能完全脱离作品本身、脱离时代而进行。作品是历史的图像,而文献是历史的另外一种承载方式。以文字的形式对图像进行阐释那必须又要以文献对图像进行验证,两者相辅相成,是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要方法,是深入挖掘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方式,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真正地认识自身文化,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文化的魅力,才能使中国文化永葆生命力。

其次,强调多学科交叉,形成多维度研究方法。美术史学科研究形成了全方位、多元化的研究格局。但是随着科技文化的繁荣发展,必定要将科学技术的手段,例如云计算、大数据融入美术史研究中,促使美术史研究方法与其它学科的众多方法融合进行综合研究,促使美术史研究持续向前发展。

再次,要立足国际化视野,开展美术史交流研究。随着“一带一路”口号的提出,加强中外美术交流史的研究成为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中外美术交流史研究即是以中国美术作为基准,在深入研究中国艺术精神同时,讨论中国美术输出以及外来美术的输入。这能使我们更加坚定自身文化在世界范围的意义,并以此为契机,从历史中寻找规律。讨论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身美术文化,同时吸收他国优秀美术传统。亦或是如何影响他人,稳固自身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展望未来,我们还需要加强美术史学的深入研究。让美术史学科紧密地与时代结合起来。作为一位美术史工作者既要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又要做到:“夫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以专业上的日益精进探索文脉的传承,承担起专业未来发展的重任,以自身臂膀肩负起国家文化繁荣的重任,引领中国文化前进的方向!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