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赏析:中国李可染书画艺术院理事杨旭尧——“李家山水”经典传承
在去年11月24日,花呗已经启动了品牌隔离,从而将部分用户的花呗变为了花呗|信用购,主要是服务机构发生了变化,下面来说说花呗和信用购的主要区别与联系。花呗说白了是信用产品,那么你的支付宝芝麻信用分就要保持高一点的分数,这样首次给你的额度就会大一点,你需要完善芝麻信用分的个人资料,然后经常往支付宝里放点钱,增加支付宝的流水,表示你的支付宝是有活跃度的,再者就是要经常使用支付宝消费,比如你的日常消费可以用零钱的时候,不妨掏出手机使用支付宝支付,这样有利于信用提升。如需套花呗提现的朋友请联系底部微信11727289 咨询
1、蚂蚁花呗怎么用?
首先蚂蚁花呗属于支付宝里的个人购物金融产品,目前是只支持在京东,天猫等大型电商渠道消费买单使用同时已
经包括一些线下的实体店消费买单使用,比如大的饭店,一些饭点,大型超市,医院等等,都可以使用蚂蚁花呗扫
码消费,非常的便捷快捷。
2、蚂蚁花呗可以提现吗?为什么没找到提现按钮?
蚂蚁花呗现在不鼓励直接提现,因为跟信用卡的意义是一样的给与用户的肯定额度是用于消费使用的,这样系统能
够盈利的此外使客户多购物,为什么蚂蚁花呗不开通直接提现功能收取手续费呢?因为支付宝里面已经有了蚂蚁借
呗,这款产品是按照客户的芝麻信用分得到的房贷额度,两个产品一个用户消费,一个用户还款资金周转,如果蚂
蚁花呗可以提现出来,那么势必影响去蚂蚁借呗的使用,所以现在蚂蚁花呗不支持提现。
3、那么花呗能够提现到支付宝余额吗?需要什么操作?
前面小编说了不可以立马提现,那么这次对于花呗提现的方式太多花呗取现,小编到网上随意的查找了一下,看了
一下很多网站公布的方式,基本又差不多总结起来有几种方式:
(1)、第一种方法发现最多的就是使用京东退款来进行花呗提现出来,那么这些方法真的可行吗?小编按照步骤尝试
了一下,首先找到一家能够使用花呗付款的网店店铺,然后按照自己想要提现的限额找到相应的货品,下单订购后
跟商家说已经不需要了,然后小编尝试着问店主可以退货把金额退到自己支付宝吗,得到的答案是不可以的,因为
蚂蚁花呗的使用要求一旦使用花呗消费,那么在还款之后是原路返回的,所以这些方法已经并不可行,除非身边有
自己熟悉的同事是开网店店铺的,要不然目前的闲鱼针对花呗提现打击特别严格一旦看到可能会对店铺和自己的账
号造成巨大阻碍。
(2)、第二种方式现在小编发现只是用的非常多的一种,就是扫商家码使用花呗,那么怎样得到商家二维码呢?首先
必须有一个营业执照,然后用营业执照去办理一个收款二维码开通花呗收款,那么即使没有怎么办?只能找到了解
的人到实体店看一下是不是可以,但是相同现在对于实体店使用蚂蚁花呗消费也有限制总额,有的店铺可能每天只
有消费一次,而使用蚂蚁花呗消费总额可能限制在了299甚至很少,所以这些措施是对于小额度可以使用,如果需
要大额度是不可行的。
4、如果用蚂蚁花呗提现会得到哪些惩罚吗?
蚂蚁花呗是不予许提现的,那么即使发生这样状态被看到检测到可能会有下列几种惩罚。
(1)、蚂蚁花呗在使用的之后能收到限制,因为测试去之前有强行提现记录,所以对之后使用蚂蚁花呗消费支付宝
会考虑到你这笔支出是否具备使用消费规则,所以才会受限制使得会出现我们常常说的不能使用花呗付款购物。
(2)、降额度处理,很多客户在进行蚂蚁花呗提现的之后能看到就会额度被减少了,那么这到底是如何回事?其实只
是在你进行提现交易的之后被看到不正常的成本,所以造成额度被降。
如今拥有过亿用户的花呗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预期,且70%的用户是第一次使用信用消费。
这跟花呗的定位有关:服务认真生活的人。
这背后是每一个做创新产品的团队都要思考的问题——是要做一个纯金融服务的产品,还是互联网产品?
花呗团队中有纯互联网背景的人——花呗事业部总经理邵文澜有十几年互联网电商经验;也有纯金融背景的人——杨晓则是金融从业者,曾供职于招商银行。
花呗想融合团队中金融服务和互联网的基因,把自己变得不一样。
金融产品有一些固有的套路:比如申请信用卡有一定门槛,需要开具这样那样的证明;比如要先通过风控手段确定你是个“好人”,再给出相应的额度;比如因为服务资源有限,考虑到二八原则以及投入效益,优先服务高净值客户。
花呗想服务更多普通人,所以先迈出了“信任”的一小步。经过和风控团队漫长的交互和讨论,2017年1月“迷你花呗”上线,先提供一个微小的额度,再根据用户的成长表现提额。
额度不多,但迷你花呗在尝试打破固有模式:降低使用门槛,不再需要提供复杂证明;先给出一个小额度,风控由贷前转向贷中;服务更多普通人,而不是高净值人群。
迷你花呗覆盖到了一群“没有数据画像”的人,选择先相信、后成长。通过观察这部分用户的成长,给花呗团队,尤其是风控团队带来了信心,“原来基础的信任是可以实现的”。
当然,花呗在当时是一个创新产品,几乎没有先例可以参照。所以团队在金融服务和互联网两种思维之间难免面临相互博弈,甚至“撕扯”。
纯互联网背景的人追求极致,有时在金融背景的人看来显得“很傻很天真”;纯金融背景的人习惯思考风险,又会被诟病“怎么会设计这么复杂的流程”。
杨晓举例说,比如出账日和还款日的争议。花呗团队将出账日和还款日分别设定在1号和9号,作为一个为金融小白设计的产品,想要传递一个特别简单的概念:这个月消费,下个月还。但从金融视角来看,1号出账、9号还款,资金的走向就是“锯齿状”的,资金运用效率会变差,资金成本将增高。
最终,花呗选择了“简单”,没有设置更多的出账日和还款日来平滑资金曲线。
另一个例子是最早花呗有一个分期,要求客户先还掉一点点,剩下部分再来做分期,因为从风险角度考虑要证明客户的还钱意愿。但这部分客户不理解为什么要还这一点,这一点是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多为什么少。最后花呗选择减去了这个需要先还的部分,可以全部分期。
杨晓称,“在金融规则和用户的认知之间,我们在一点点地更靠近客户所认为的简单和明白。”
逐步扩大的场景
蚂蚁金服最初做花呗的想法是希望在双11活动期间为支付高峰期兜底,让支付可以快速平滑地进行。但显然,花呗团队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活动期间的支付辅助工具。
最初花呗想服务的是年轻人,用邵文澜的话说,至少先帮年轻人得到一些相对公平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年轻人的使用为花呗带来了高速增长,2017年开通使用花呗的90后数量达到4500万人。
争取到年轻人之后,花呗看到了更多可能性。邵文澜对36氪说,财务不时会问为什么花这么多费用还不赚钱,原因还是希望能够有更多人可以用。所以,邵文澜在考虑的是,怎么让更多的人使用花呗,怎么样可以到处都使用花呗?
邵文澜表示,花呗是靠认真工作和生活就能得到基本信任的一个低门槛产品。“花呗是一个零钱包,一个备用金,当你困难的时候,通过手机就付过去了,这是兜底的部分。”
杨晓提到,有一次想看一下花呗典型用户形象是什么,结果发现是30-35岁的年龄层。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70后开通和使用花呗,城市也越来越下沉,伴随着支付宝线下支付一层一层的渗透,二三四线城市使用花呗的占比越来越高。
但花呗的诉求不是拉新,而是“更多用户使用”,杨晓指出了具体做法上二者的分别:“一种做法是拼命把用户往里拽,比方说花呗准入了1000万用户,拼命去提升这1000万用户的渗透率。另一种做法是允许更多的人做开通,磨炼产品功能、场景、权益、服务,这个过程里客户会更主动地进来。前者是强运营手段,后者是降低使用门槛,找到没有被覆盖的用户,找到可以为他们服务的方式。”
不断地拓场景是其中的方式之一,但其中的难度在于让商户接纳花呗这个产品以及费率。花呗更多是和支付宝一起进入线下的,且受支付宝扫码支付的启发,今年花呗通过“收钱码”的方式,覆盖了很多线下商户。
更多场景使用和更多用户使用是彼此相关的,用户忽然发现,早上喝豆浆也可以用花呗了,打车也可以用花呗了,使用意愿也就更高。商家也是一样,当商家发现以花呗分期来结算产生了20%的销售带动率,也就能够去权衡接纳新事物的投入和产出。
花呗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预期每天30-60万用户使用的“没有野心”的产品。从双11活动期间的支付兜底到一个拥有亿级用户的独立产品,从面向年轻人到面向所有人,它的场景在不断扩大。
这个过程中也难免一些质疑,“花呗让月光族变成了月欠族”“花呗鼓励超前消费”……人们评价花呗不仅仅是在产品层面,而且在社会责任层面。
“我们心里一直紧绷风险那根弦。”文澜说,“比如我们给的额度对某个用户来说太高了,会不会把额度滥用了。这里面如果做的不好,就是一个产品的社会责任,包含金融责任在里面,就是悬在我们头顶最大的一把剑。”
克制是最好的办法。“克制”在分享过程中被反复提及了7次,其中一个克制的表现是对于“提额”的谨慎态度。针对22岁以下符合所有要求用户,最高额度上限不超过2000元;为了帮用户遏制消费冲动,调低额度后30天内不能调回;针对一些特定场景(如医院)开放的临时额度,一旦脱离特定场景就无法使用了。
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选择中,花呗主动舍弃掉了一些市场,比如租房、医美、大额教育、直播打赏等等。“在这些场景里会不会有人冲动消费,不知道花出去多少钱,会不会被骗被欺诈,我们看不清楚,所以我们就后退一步,采取比较审慎的态度。”杨晓说。
金融风险还是极致体验,服务年轻人还是所有人,要利润还是要用户增长,每一步微小的选择让花呗成为了今天的花呗,当然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