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老年书画家作品确实包含财富,只是财富是属于经营者的
今天,西北书画艺术笑笑给大家分享带来的《“陶艺”佛山欲借建陶陶艺联姻 实现陶艺产业化》。
年底人们结婚忙,一场陶瓷界的“联姻”也在悄然进行。陶瓷是佛山的支柱产业之一,长期以来形成了建筑卫生陶瓷和艺术陶瓷两大阵营。以前,两大阵营少有交集,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在建陶和陶艺销售不佳的情境下,双方的“联姻”理论上可以做到优势互补,但天性散漫的艺术家和追求严谨高效的企业家整合到一起,能否达到双赢还有待观察。
现象:欲借“联姻”实现陶艺产业化
在佛山陶瓷的两大阵营里,建筑卫生陶瓷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佛山建陶企业有几十家,有几家企业甚至还是行业的领头羊;“石湾瓦,景德瓷”,根植于千年窑文化的石湾陶瓷艺术,因其造工精美、巧夺天工而闻名于世,现代也诞生了潘柏林、刘泽棉、梅文鼎、杨锐华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长期以来,两大阵营都是各忙各的,少有交集,建陶采用工厂化生产、现代化管理,产品面向大众。陶艺以艺术家单兵作战为主,高端产品面向收藏市场,中低端产品成为家居装饰品。
最近几年,建陶企业与陶艺开展各种“联姻”,包括成立独立陶艺公司、设立陶瓷艺术展馆、开发陶瓷艺术画等,佛山多家陶瓷企业通过这些形式进军陶艺领域。
“石湾陶艺的市场潜力其实很大,但一直没有实现产业化。”佛山一陶瓷企业董事长何新明表示,陶艺公司可以整合艺术家和陶企两方面的资源。
原因:两个行业都“不景气”
双方“联姻”的确可以整合资源,但为什么以前不推广这种模式,偏偏选择在这几年实践呢?原来,这几年双方都不景气,想通过“联姻”成功突围,实现“双赢”。
记者从中国工业陶瓷协会佛山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去年佛山陶瓷市场销量不增反减,今年大约有一半的陶瓷企业停过生产线,有些企业一再压缩产量,今年1月初已经给工人放假。而据统计数据显示,石湾地区年销值1000万元以上的陶艺企业仅10家,小作坊有200多家,整个行业的年销值不足2亿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表示,由于品牌意识较为薄弱、推广形式单一、艺术家各自为战、产品脱离市场需求、销售以等客上门为主等诸多原因,近现代石湾工艺陶瓷没有形成强大的商业品牌,其影响力也多限于岭南地区。“石湾陶艺没有推广出去,很多人不知道石湾公仔是什么、好在哪里。反观其他一些地区的艺术茶壶和景德镇的瓷器已经推广得很成功。”他感叹。
内忧外患之下,陶企急需开拓新业务,回笼资金。“陶艺公司将成为企业一个新的增长点。”何新明表示。陶艺家们也寄望通过专业公司推广作品和个人品牌,提升石湾陶艺影响力。
调查:专业公司需要与陶艺家磨合
陶瓷大师与专业公司签约,说白了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大师安心创作,把产品的推广、销售、包装交给企业。模式看似简单,但双方要配合顺畅,并不容易。
记者了解到,2008年佛山一大型陶瓷企业曾涉足陶艺领域,但不足两年其陶艺项目便夭折。对此,佛山某陶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荣端认为,项目的结束主要是缘于多个“没有”:没有专业人才、没有专业团队、没有专业品牌、没有专业做好对消费者的需求研究。另外,目前已经进军陶艺领域的企业,也未发现其在陶艺市场有强劲的表现,有些产品停留于展示,有些开发的产品售卖情况不太理想。
陶艺公司意味着市场化,要售卖符合大众审美观念的作品,但这与艺术创造秉承的个性化原则有一定冲突,也不太符合目前佛山陶艺家的创作状态。“我没有任何市场的概念,想做的时候就做,如果刚好有人想买,那就更好。”日前举办的中国陶艺发展趋势论坛上,陶艺大师冼有成一句话道出了陶艺家的现状:更享受创作,对销售并不看重。
“公司会收集市场信息,供陶艺师创作时参考,但不会干涉他们的创作。收集市场信息是陶艺公司的一大优势,单个陶艺师很难做到。公司也希望通过这一举措,培养有市场意识的艺术大师。”何新明强调。
建议:不要把“宝”押在大师身上
记者发现,在陶艺公司里,陶艺家是“门脸”。陶艺公司开办初期,往往希望通过艺术家的影响力,提升公司的影响力,等公司盈利后,再反哺艺术家。
“这种情况,使得陶艺公司可能过分倚重陶艺家,甚至把"宝"押在他们身上,这是不可取的。”在陶艺领域有过一次“失败”经验的何新明表示。
包括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分会相关负责人、中国建筑陶瓷协会佛山方面相关负责人在内的一些业内人士,也表达了和何新明一样的看法:“陶艺公司可以借陶艺家提高影响力,但不要把"宝"押在一群不受拘束的艺术家身上。建议陶艺公司的产品来源应该多元化,不仅有陶艺家的,也有自己公司或者其他公司生产的,面向的市场以大众市场为主,可以偏向家居行业,不要和陶艺家抢收藏市场。”
好了,关于“陶艺”佛山欲借建陶陶艺联姻 实现陶艺产业化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