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赏析:中国李可染书画艺术院理事杨旭尧——“李家山水”经典传承
今天,西北书画艺术笑笑给大家分享带来的《“生产线”河南产区格局之变:三年新增18条生产线、停产拆除11条》。
近期,本报与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联合举行的“2017年全国瓷砖产能调查暨全国产区发展实地调查”已经进入河南进行调查,通过对河南产区的初步梳理,记者发现,在2014年至今的三年时间里,河南产区新增了18条生产线,停产或拆除11条生产线。
▲图为河南一家已经停产的陶企。
新增6家陶企18条生产线
作为瓷砖产能较大的产区之一,2009年至2014年是河南建陶产业蓬勃发展和产能快速膨胀的重要时期,在这6年间,河南新建了40余家建陶企业、80余条生产线,也使河南以112条生产线、日产能222万平方米,位居全国建陶产区第七位(2014年数据),仅次于广东、福建、山东、江西、四川、湖北。
位居中原的区位、辐射优势及超亿人口的市场优势,都决定了河南对于陶瓷企业具有非常强大的吸附和诱惑力。2014年以后,虽然在产能过剩、市场低迷的影响和冲击下,疯狂建线的势头大幅减弱,但是仍有陶瓷投资者以满腔热情进入河南,开启陶瓷行业“掘金”之路。
据初步统计,自2014年至今的三年时间,河南共有6家陶瓷企业、18条生产线建成投产,虽然这一数据尚不及2013年全年,但仍然是全国新建生产线较多的省份之一。
新增的18条生产线中,一部分是新建企业投产的生产线。比如,鹤壁富来陶瓷2条生产线投产,社旗新大地陶瓷1条生产线投产,郏县豪派陶瓷1条生产线投产,嘉北科技1条生产线投产。另一部分则是现有企业扩建的生产线,比如内黄的福惠陶瓷新增了1条生产线,内乡的晋成陶瓷新增了2条生产线、展志陶瓷新增了1条生产线。另外还有部分生产线在建,比如晋城陶瓷目前仍有2条生产线在建,据晋城陶瓷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两条生产线一条将生产薄板、另一条将生产通体大理石。内黄贝利泰陶瓷2线也在加紧建设,预计将在10月份投产。
从产品来看,在这新增的18条生产线中,据粗略梳理分类,地砖生产线6条。其中,2条仿古砖生产线,4条金刚石生产线;内墙砖生产线8条,外墙砖生产线4条。
停产和拆除11条生产线
除了新增的生产线,2014年以来,河南也有11条生产线停产和拆除,社旗的新豪地陶瓷、鹤壁的御盛陶瓷、内黄的东成陶瓷、息县的海虹陶瓷、罗山的粤特陶瓷等一批企业目前处于停产状态,另外,也有一批企业已经完全拆除,比如禹州的大禹陶瓷、新乡的鸿运陶瓷等等,这些企业被停产拆除,一方面原因是由于经营不善,一方面则是在日益趋严的环保督查下,被迫停产。
近两年来,环保部严厉的环保督查,给涉污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陶瓷企业被要求关停。在记者调查中,因为环保停产的陶瓷企业不占少数。据社旗的新豪地陶瓷留守的老人介绍,新豪地陶瓷就是因为环保不过关,被迫在去年停产的;在息县海虹陶瓷,留守人员也表示企业停产是由于环保。
而鹤壁的御盛陶瓷、内黄的东成陶瓷等企业停产的时间比较长,建成后仅仅生产了很短的时间。这些企业的停产则更多的是由于经营不善导致停产的。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虽然目前有11条生产线停产,但真正拆除退出的少之又少,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能力仍在,一旦有机会仍会复产。在调查中记者得知,目前一些停产的企业都在四处找人接盘,而当地政府为了盘活企业,也在积极招商。而淄博、高邑等周边产区大部分企业的停产,导致一批陶瓷投资者、贴牌商进入河南,这也将加速这些企业再次复产的可能性。
在停产的生产线中,有7条抛光砖生产线,2条仿古砖生产线,2条瓷片生产线。记者还发现,新建的生产线日产能少则3万、多则5万,产能都非常大,而停产的生产线日产能都在1.5万平方米以下,新产能在增加,老产能不能退出,这将使区域产能更加过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另外,虽然目前环保督查越来越严,市场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但是一些企业仍然在新建生产线,除了新建企业的生产线外,大部分则是为了完善产品结构。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在市场的残酷竞争态势之下,一部分企业不再完全依靠价格来拉动销售,而是在优化产品品质和结构,开发差异化产品,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客户粘性;也有一些企业在营销和服务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也出台了更强的市场保护政策,还有一些企业品牌意识开始觉醒,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及品牌建设,这些发展战略上的变化,预示着河南陶瓷企业在转型升级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也预示着必定会有一些优秀的陶瓷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河南陶瓷产业发展的引领者。(文章来源:陶瓷信息)
好了,关于“生产线”河南产区格局之变:三年新增18条生产线、停产拆除11条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