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思维的艺术:如何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如何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时间:2022-11-20 16:53:16 来源:小播读书

大家好,思维的艺术:如何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如何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要闻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思维的艺术》,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如何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01

著名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历史的教训》这本书中说:

“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你或许说,我们的历史不都是经过考证,都是源自事实和证据吗?怎么变成猜测和偏见了?

答案是:事实只有一个,而观点有很多。我们绝大部分只会接受观点,而看不到事实的真相。

有一个著名的“静默的信件”的游戏,说的是,很多人一个接一个看前人看过的东西,而见不到原始样本的话,会产生什么结果?最初的印象变得模糊不清,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形象。如果原始样本非常复杂并含有多层意义,就更是如此了。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以讹传讹”。

在这个游戏中,每个人都倾向把一部分记忆内容变得“更易消化”,也就是把这部分内容概括化。如果这部分内容非常复杂,并具有多层意思的话,记忆中的画面就会极其迅速地脱离原样。人们不仅会去掉一些东西,还会增加一些东西,例如猫的脖子上多了一根丝带,或者脸上多了眉毛。总而言之,原始样本会逐步失去其特点,而越来越适应生活中通常的画面。这样的概括化在叙述和讲述故事时也经常出现,一件事情通过转述就变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毕竟我们都喜欢听丰富多彩的故事,而不想去探究干巴巴的真相。

02

这种情况在哲学界也很普遍。令人奇怪的是,这一现象尤其会在“直接”与现实有关的地方出现。议论感官世界的哲学文章常常会含糊不清和粗糙。本应该清醒和具体的地方,大家看到的却是干巴巴的内容。其原因在于,哲学家们为了使自己的作品变得生动和多姿多彩,会运用一些例子和故事,可这些例子和故事常常是抄袭来的,并且已经多次被人引用。那个被抄袭的人自己也是抄袭者。有时,必须追溯到几百年前,才能找到原作者,也就是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出结论的作者。

那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看到的吗?在西方近代哲学中,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英伦三岛的哲学家大卫·休谟等人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者,他们相信人类的认知来源于感官,而非理智,比如休谟说“我不知道苹果什么味道,除非我吃一口”;另外一派是欧陆哲学家笛卡尔、莱布尼茨等人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者,他们认为人类的认知来源于理性的推理,而非直接的感官,因为感官常常欺骗我们。

我们绝大多人都相信“眼见为实”,但实际上,这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因为我们很容易陷入固有的思维中,即便是眼见了,也不会说它就是事实,而只有少部分人才能打破偏见,看到事实的真相。

03

在这方面,我知道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德国人阿尔弗雷特·魏格纳。他提出了大陆漂移的理论。魏格纳仔细地观察了大陆海岸线,并发现了每一个孩子都会注意到的东西:南美的东海岸完全可以嵌入西非海岸线的海湾。事实上,如果我们把一些海岸线稍加移动一下,欧洲和美洲的大洋就连起来了。

当然,发现这一点的魏格纳完全也可以耸耸肩,对自己说,这只是巧合。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提出了一个理论:五大洲曾经组成了一块巨大的陆地,是后来才破碎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魏格纳到处收集证据,例如他指出南美洲和南非动物种类惊人地相似。

尽管如此,他还是被专业人士看成胡思乱想的人。首先他们指出,魏格纳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以说明五大洲曾发生过令人惊讶的运动。他的观点与当时地质界的主流理论不相符合,所以就遭到了排斥。

魏格纳

1930年,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魏格纳在冰天雪地的格陵兰岛上进行测量,结果不幸去世。直到三十年后,地质学家才提出了证明大陆漂移理论的有力证据,而今天这一理论得到普遍承认。

04

我信奉眼见为实,但当在事实面前时,我们常常被偏见左右,勇于破除偏见,站到事实的一边,有时候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因为事实只有一个,而观点有很多,谁的观点正确呢?

如果我们比较一下一些报纸的大标题和文章,就会发现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那就是对同一事件的报道会迥然不同。即使报道者与该事件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在报道中也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只是表现中立的立场而已,不同的人还是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事实证明,人们在向他人转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常常怀有一定的目的。就连美国著名电影演员亨弗莱·鲍嘉都说:“事物可不像看上去那般平静。”确定的东西只是看上去很确定,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进行改动。没有人会禁止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介绍事实,有一个古老的笑话:

一个耶稣会修士和一个方济各会修士坐在车厢里,他们在读每日祈祷书。这时,耶稣会修士拿出一包烟。

方济各会修士说:这太不可思议了,读《圣经》的时候是禁止抽烟的。

耶稣会修士回答:哦,我是得到特殊批准的。

说完,他点起一支烟。这让坐在对面的方济各会修士非常好奇。

方济各会修士问:我也能得到特殊批准吗?

耶稣会修士回答说:当然。你只要去向修道院院长请求。

不久后,他俩又相遇了。

方济各会修士说:院长一口回绝了我!

耶稣会修士问:怎么回事?

方经各会修士说:我完全按你的说法做的,我去院长那里,问他是否可以在祈祷的时候抽烟。院长听了勃然大怒。

耶稣会修士说: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去院长那里的时候,我问他,是否可以在抽烟的时候祈祷。

他祝福了我,并激动地对我说:“当然可以!”

在祈祷的时候抽烟或在抽烟的时候祈祷,这两种说法只有细微的区别。但就是这个细微的区别,引导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事实证明,我们更关心观点,而非事实本身,更要命的是,我们的观点总是充满偏见。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