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陈氏太极拳重要传承人物」

时间:2022-12-01 11:57:15 来源:新京报

大家好,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陈氏太极拳重要传承人物」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2月17日晚,河南省温县陈家沟,聚集于此的各流派太极拳师在等待一个期盼已久的结果。

北京时间20时35分,牙买加传来佳音,“恭喜,中国。”

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太极拳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得胜鼓在陈家沟被敲响。这个17世纪中叶发源于此的中国传统拳法,正将它的一招一式亮给世界。

申报片截图。

申报片是申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功臣”。自2018年6月底着手拍摄,至2019年3月29日正式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部时长9分44秒的太极拳申报片几经修改,历时9个月终于完成。

“交片子的前两天都连夜在改。”参与申遗工作的河南省文旅厅非遗保护中心理论研究部主任王楠楠18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彰显中国太极拳的刚柔并济和7大流派的气度风骨,拍摄团队先后赴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的6地进行拍摄。

申报片中,第一个出场的拳师是陈氏太极拳第12代传人陈炳。申遗成功当晚,49岁的陈炳对妻子说:“我们这一生从事的事业,是世界级的,是全人类的。”

“让世界知道太极拳是什么,什么是太极拳”

“太极者,生于无极也,阴阳由微于著,循环无端,即其生生之机也。”随着片头语亮相的,是站在太极八卦阵正中央的陈炳。

陈炳。申报片截图

陈炳展示的是传统的陈氏太极拳,有“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两套拳法。

作为陈氏太极拳第12代传人,也曾在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中摘冠的陈炳,这是第三次参与太极拳申报片的拍摄。

“背景地点选了焦作的云台山、神农山以及陈家沟这三个地方。我参与这次拍摄耗时大概一个星期。” 陈炳19日向新京报记者透露。

2018年6月29日,原河南省文化厅(现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接到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下称:文旅部非遗司)正式通知,太极拳被确定为新一轮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的项目之一。

“接到通知后,马上就开始策划拍摄了。”王楠楠说,由于太极拳涉及陈氏、和氏、杨氏、武氏、王其和、吴氏、李氏7个流派,摄制团队分别奔赴河南温县陈家沟村、赵堡村,河北邯郸市永年区,河北任县,北京大兴区,天津市武清区6地进行拍摄,“这7个流派全是国家级的非遗项目。”

7大流派分布情况。申报片截图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申报片时长不能超过10分钟。通过不到10分钟的短片彰显中国太极拳的刚柔并济、7大流派的气度风骨并非易事。

包括中英文申报片、申报项目书在内的申报材料是太极拳申遗工作的基础,用陈炳的话说,“就是通过提交的东西,让世界知道太极拳是什么,什么是太极拳。”

2018年9月18日,申报材料第一次评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申报片和文本材料初稿被提交评审。会后,河南申报小组又补充了申报片的中文脚本,修改完善了相关材料。

截至2018年12月14日召开的第十四次评审工作会议,申报片经过反复修改后,终于迎来了太极拳申报材料审查阶段。

王楠楠记得,2019年1月7日,申报材料的第一次审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置的材料申报截止时间3月31日前,共召开了六次审查工作会议。

“我记得是3月29日把含申报片在内的所有申请材料提交过去的。交片子的前两天都连夜在改。对中英文版的申报材料字斟句酌,充分考虑字数要求、用词习惯。”

之后又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两次补充了相关资料。王楠楠已经记不清总共修改了多少次。

“太极拳的传播者不只拳技要出类拔萃”

在诸多非遗保护工作者的眼中,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

申报片截图。

12月17日,陈炳正在深圳授课,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出后,他接到了天南海北的祝福,有的来自习拳同仁,有的来自称他“shifu”的海外弟子。

自6岁起,陈炳便随叔父陈小旺、陈小星习练家传拳械。26岁那年,他进入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就读,对人体科学、运动理论、武术专业知识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0多年来,作为陈氏太极拳的传承人,陈炳常年奔波在路上,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现已在国内成立了100多家教学点和太极拳分院、分馆,在20余个国家建立了陈炳太极院。

截至目前,依照传统参加过拜师仪式的陈炳弟子已有近400人,弟子传弟子的难以计其数。

较之其他流派,陈氏太极拳的历史最为悠久,“其他太极拳流派都是直接或间接从陈氏太极拳分衍出去的。”陈炳介绍。

如今,陈氏太极拳依然保留着刚柔并济的特点。“陈氏太极不但有慢也有快,有柔更有刚。它强调的是刚柔并济、快慢相兼、阴阳统一的思想。”

陈炳。申报片截图

陈炳觉得,中国太极拳要发扬光大,要重视对师资力量的培养,“我们家乡正在准备建设太极拳大学,大学的建立将为太极拳的专业人才储备力量,使我们在推广上更有后劲儿。让更多的职业太极拳老师去世界各地进行推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他看来,太极拳的传播者不只拳技要出类拔萃,还要对现代科学、现代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让自身的技术理念符合时代特点,从而更好地传播太极拳。

“我们这一生从事的事业,是世界级的,是全人类的”

现年49岁的陈炳有4个孩子,最大的18岁,最小的3岁,均天天习练太极拳。

几近全天候耳濡目染,太极拳已然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我是引导他们对太极拳感兴趣,而不是强迫他们练习。 ”

陈炳说,待孩子们日后认识到太极拳的珍贵,相信他们对待太极拳会更加认真和珍惜,“他们生活的中心也会围绕太极拳进行。我相信,孩子们会做得比我们这一代更好。”

陈炳家族世代都传承着演习太极拳的传统,他相信,他的孩子亦会接受传至其处的帮带,“慢慢地随着他们长大,他们也会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这种责任。”

陈炳。申报片截图

陈炳告诉新京报记者,太极拳能够成功申遗,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强大,“使我们更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他补充道,“这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要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守护好,会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做,还有更长的路要去走。”

“我们这一生从事的事业,是世界级的,是全人类的。”

新京报记者 吴淋姝

编辑 刘倩

校对 李项玲

陈炳。申报片截图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