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诗歌鉴赏虚实结合教案」

时间:2022-12-02 09:25:02 来源:天睐语文

大家好,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诗歌鉴赏虚实结合教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蜀道难》中,李白以虚写实,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也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赏析古代诗歌的虚实结合手法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点。

虚实结合原则:抓物象的特点,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抓物象的特殊内涵。

一、虚实结合的含义

虚实结合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虚与实是相对的。

诗中的“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诗中的“虚”指:①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②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③回忆:已逝之景的情境。④联想:由此及彼,从对方的角度写。

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视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二、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1.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如:姜夔《扬州慢》中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通过设想“行人”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三、规范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虚实结合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第三步:析效果。

a.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主旨、情感。

b.烘托渲染某种氛围,表达作者某种情感。

四、详细内容

01虚与实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02什么是古诗词的虚与实

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 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

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 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

实,指具体描绘; 虚,指抽象的议论。

实,指眼底景象; 虚,指意中景物。

眼见为实, 心想为虚;

已然为实, 未然为虚;

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虚实结合定义: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03诗歌中的虚实相生之法:虚实与情景的关系

(一)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句化情思为景物。欣赏时要抓住景物特征,融入所营造的气氛,体会其情感。

(二)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侧面描写能化实为虚,以虚写实,从而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写天门山,实则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则写山。这首诗也正是诗人李白的象征,李白是水,他无坚不摧、一往无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坚强不屈。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以“静”反衬琵琶声之美

(三)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

蛙声十里出山泉

踏花归去马蹄香

间关莺语花底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四)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无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诗人梅尧臣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乃是作诗功夫之至。“不尽之意”则为无限。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诗画中的空白艺术。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通过的想象,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复杂难言的情感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五)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六)眼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或境之景为虚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当年,小乔出嫁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七)眼前之景为实,设想之景为虚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 。

总之,实境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乃是在此基础上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前文所句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

04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虚实的重要作用,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诗词中虚实结合常见的几种形式

1.首先是借助想像虚拟意境。

想像是虚写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却又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能扩大诗词的容量。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两句,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写得更具体、 生动、形象。

2.其次是从对方起笔生情

在一些抒情诗中,作者常常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想像将对方的言行摄入诗中,增强诗词的情趣,扩大诗词的意境,将所抒发的情感加以深化。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一句,通过想像远在鄜州的妻子思念自己来增强思乡之情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一句,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山东兄弟、家乡亲人,而是想像着家乡的亲人如何思念自己。

这种曲折有致、出乎常情的写法,更能表达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说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评语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3.再次是借助修辞化虚为实

诗词中当一些抽象的内容难以表达的时候,诗人常常不是空洞地抒情,而是借助修辞,特别是比喻手法化虚为实,使表达的情感易于捕捉。

有人评论:后主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写《西厢记》的董解元却把“愁”从船上卸下,又驼到马背上去了。至此,也不怪李清照在《声声慢》词末,绝望地悲鸣,无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泪下地一再写“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

——董解元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

“愁”是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然而在古代诗词中诗人们却把这“愁”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让愁有了数量、有了重量、有了长度,让我们可感、可见、可闻。

4.借助梦境的描写化虚为实

当诗人的情感在现实生活难以尽情抒发时,常转变角度,借助梦境来深化情感,使所抒之情更进一步。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5.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已逝之景,或是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中的“雕栏玉砌”、“朱颜”是词人对故国的追思,“雕栏玉砌”也许还在,红颜也已迟暮。但这些都不是眼前的实景,所以是虚写。“只是”二字以惋惜的口吻传达出国亡家破、物是人非的无限悔恨与怅惘。

6.置议论的虚实。

写诗强调形象思维,但也不排斥抽象思维,即诗中的议论。这议论不是泛泛而谈,它要求有哲理性,有形象性,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运用虚笔。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前两句是诗的第一层,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它如同用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作背景,衬以高高的芙蓉楼,奔腾的大江,如织的冷雨,接天连江,友人、高楼、整个吴地都笼罩在潇潇冷雨中,为即将的离别平添几分悲凉气氛。“楚山孤”既是写实景,也是诗人孤寂心情的写照。

后两句是诗的第二层,转入议论,表白自己崇高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末句的虚拟议论,诗人如玉壶冰心,晶莹洁白!蕴含着哲理,形象感人,感情强烈,成了千古名句!

7.不置议论的虚实。

诗词有实景与虚景,有虚实相间之景。写实景要注意“实中透虚”,能触发联想,写实才不枯燥、不呆板。写虚景要能落到实处,有凭藉依托,有云蒸霞蔚的气象境界。范晞文在《对床夜话》中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瀑布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朱诗写舟行江上,是见闻,是实景;诗中让感悟到的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这是虚。即:景事为实,情理为虚。

李诗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一个人,决不可满足于现状,要志存永远,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言志,是虚。

怎样解析虚实相生的诗词鉴赏题呢?

对虚实结合的诗词,答题时的一般层次是: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主要是:使……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营构了一种朦胧迷离、亦真亦幻的境界。当然这几点不一定面面俱到,涉及到哪点说哪点就行)

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试分析诗中虚实结合手法

前两联写实 “收蓟北、涕泪满衣裳、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喜欲狂”的生活真实!

后两联写虚。诗人回家畅想曲的节奏轻快、和谐,地点转换让人目不暇接!表现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愿望!

此诗之所以被誉为“杜甫生平快诗”,关键之一在于虚实妙合!虚写尤不可缺,恰如王世贞《艺苑卮言》所云:“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


珍贵资料!高考满分作文精彩语段汇编(更多精品语文资料尽在天睐语文~)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