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老年书画家作品确实包含财富,只是财富是属于经营者的
大家好,\\「长相幼态特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艺术创作生产中,接受者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接受者的地位、意义极大彰显,致使创作者必须高度关注接受者及其审美趣味、爱好,并自觉与之保持良好互动。尤其是,基于庞大的数量、强劲的消费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年轻”受众日益扮演着带动、示范乃至引领的角色,其作用已覆盖艺术创作、传播、接受和再生产等各个环节,渗透到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叙事方式、主题意旨、价值取向、风格特色等各个层面,成为了艺术创作生产中举足轻重的要素。
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电子文化是对以语言文字为代表的印刷文化的超越,那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文化则带来了更剧烈、更深刻的范式转换和嬗变,而“年轻态”恰是数字文化范式中艺术创作生产的一种突出特征、鲜明特性和发展趋向,并极大地突显了年轻化、时尚化、个性化、互动化等在艺术创作生产中的比重与价值。
然而,作为一种总体风貌的外在表征和风格化描述,“年轻态”创作生产有其艺术规律的内在理路和审美判断的价值标准。特别是在近年来一些抗日题材或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生产中,那种将青春偶像剧的叙事逻辑无边界泛化、无辨别同化,乃至假“致敬”之名、行娱乐之实,或假“年轻态”之名、行违背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实的做法、弊端,着实需要我们高度警醒、深长思之。
客观地说,在抗日题材或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发挥IP效能、翻拍经典没有问题,贴近年轻人的审美习惯、创新艺术表现方式理所当然,启用年轻演员、流量明星扮演革命战士也无可厚非,相反,相较数量众多、光怪陆离的玄幻、仙侠、宫斗、穿越等,此类创作本身首先体现出一种题材优势和价值。不仅如此,合适、得体的“年轻态”创作生产通过“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艺术表达,既在主流价值叙事的诸多方面实现了创新发展,还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艺术质感和审美共鸣。比如,电视剧《隐秘而伟大》将人物置于乱世变局的复杂背景之下,让怀揣“匡扶正义、保护百姓”理想的普通年轻人在正义与非正义的对峙中作出忠于自己信仰的选择……
然而,同为“年轻态”创作生产,《雷霆战将》缘何遭致多方诟病,以致只播放了九集便被下架?在个案所折射的普遍性、反思性意义上,“雷剧”标签、偶像剧套路等都是症候,换言之,依据“症候”阅读,我们可以深究其审美迷误的内在思维和逻辑。择要说来,可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一是对年轻受众审美趣味、爱好的浅表性误判。对年轻受众审美趣味、爱好的鉴别和表达不可一厢情愿地想当然、自以为是,不可将青春元素标签式粘贴、调和式杂糅。其次,青春时尚的“年轻态”创作生产还有其题材、意蕴表达的适用域。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审美时尚的当代性和艺术表达更多地在于优秀的创作者依凭敏锐的感觉,并通过对时代生活中现代性体验诸多片段、瞬间、偶然的捕捉,折射个体人格和心理的变迁,洞察时代生活的主题,进而使片段牵挂着整体、瞬间系缚着时代、生活表层的偶然现象折射生命意蕴的内在光辉。
二是对历史真实、艺术真实的悬浮式误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就抗日题材艺术创作来说,其历史真实、艺术真实的审美表达必然要回到历史的深处,并以一种创新的力量来反映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严肃性,呈现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厚底蕴。然而,一些作品脑洞大开,或脱离史实,或违背常理,致使艺术创作悬浮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之上。事实表明,展现历史真实的前提是正确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呈现艺术真实的前提是尊重历史真实、弘扬民族精神,换言之,“年轻态”创作生产理应顺应势之所至、气之所然,讲求“事、理、情之所为用,气为之用” ,进而使作品灌注、充盈“伟大抗战精神”的浩瀚之气、朝阳之气。
三是资本逻辑的僭越性误植。不必讳言,近年来一些“年轻态”创作生产存在不少怪现象,尽管原因多种多样,但资本逻辑的侵蚀、僭越显而易见。诚然,艺术创作生产离不开资本,但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艺术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在这种意义上说,“年轻态”创作生产越是渐成主流、越是具有发展的潜能,就越需要自觉恪守“美”的规定性,越需要有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烛照,以免创作生产陷入商品拜物教的资本逻辑、娱乐至死的消费主义泥淖,也以免艺术在各种各样舍本求末、冠冕堂皇的借口和夹击中沦为蛋糕上的酥皮。
四是主流价值的概念化误用。“神剧”和“雷剧”两者有个共同点,即,表面上是强化、突出抗日战士的神勇形象、英雄气概,实际效果却类似捧杀或无意间滑入了低级红、高级黑。事实上,就创作规律而言,一方面,诚如恩格斯所说,“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另一方面,主流价值不是单调的歌颂、无生气的赞扬,更不是投机性的表面作文和遮掩辞术。对“年轻态”创作生产来说,主流价值的审美表达更是要不得概念化,而是急需创作者以集腋成裘、厚积薄发的态度,提升对主流价值的认识深度和把握能力,塑造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并展现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复杂的内心世界……唯有如此,作品方可显现审美的洞察力、情绪的感染力、形式的创造力和思想的穿透力。
五是艺术创新的偏倚化误解。对“年轻态”创作生产来说,一方面,像抗日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等的创作在叙事方式、艺术语言等方面存在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当代艺术场为创作者提供了“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 ,因此,它不仅充满了创新的可能性,还充满了取得创新硕果的可能性。然而,“创新”要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目标、以提高文艺创作质量为准绳,一味追求时尚、标新立异的创新偏倚显然会误入歧途。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发展中,唯有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等,容纳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用大情怀书写大时代,才能真正推动“年轻态”创作生产的创新发展。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中国传媒大学学术期刊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