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历史 传承中华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大家好,黛玉葬花的艺术形象「艺术创作中如何把握与塑造艺术形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葬花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
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它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黛玉创作《葬花吟》的背景,是缘于她和宝玉间的一场误会。那日晚饭后她去怡红院探视宝玉,不料门里的晴雯没听出是黛玉,这小丫头性子一上来就是不开门。
后来黛玉发现,此时宝玉和宝钗正在院内有说有笑,从而引发一场误会。敏感的黛玉联想起自己寄人篱下的身世,悲戚之情油然而生。感伤的诗句,由林黛玉一边葬花一边悲吟,真是引发了无数读者的悲伤之情。
因为原诗文比较长,今天推荐的是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葬花吟》,歌词内容有删减。歌词简短着重春残花败的凄美氛围和黛玉悲怆的情绪,由现代作曲家王立平谱曲,当年播出后迅捷传遍大江南北。
《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白话译文
花儿凋谢,风儿吹得漫天飞,花红褪尽、芳香消失,有谁怜惜?
柔软的蛛丝相连,摇曳在春的亭台,柳絮纷飞沾满闺房的绣花门帘。
一年三百六十天,刀剑般的风霜无情地摧打着花枝。
春花的艳丽能续几时,一朝狂风吹打后就再难寻觅。
花开时节花易见,花落之后花难寻,愁坏了这台阶前葬花的人儿。
手握花锄默默洒泪,泪珠洒满空枝、浸透着血痕。
多想,胁下能生出一对翅膀,随那纷飞的花儿飞向天的尽头。
纵使到达天际的尽头,那里又有埋葬香花的魂丘吗?
不如用这香袋收敛花儿的娇身,捧上一掊净土掩埋这绝代的风流。
愿花儿洁净的生、洁净的去,不沾上一丝污浊,不被抛在河沟的肮脏中。
花儿,今天你走了,我来怜惜收葬你,谁知道自己又将何时孤独地离开红尘?
花儿,今天我来为你掩埋、送别,别人笑我痴情,他年自己离开红尘又有谁来掩埋?看眼前 这残春的花儿渐次飘落,便知红颜衰老离去的时刻。
一旦春天消失、红颜老去,花儿凋零、人儿消逝,花儿、人儿两不相知。
《葬花吟》堪称《红楼梦》最为世人所称道、艺术上最成功的诗篇之一。她是集文学创作、音乐创作于一身的艺术经典,是艺术创作的巅峰之作,打动着无数人的心魄,不愧为经典中的经典。
《葬花吟》这首诗名为咏花、实则写人,通过以花喻人,将人物的遭遇、情感融于花的具体描写之中,从而将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紧相联,整首诗内涵深刻、意境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是林黛玉人生遭遇的真实写照,更是伟大文学家曹雪芹塑造林黛玉这一重要艺术形象、表现林黛玉内在性格特性的重要手段。全诗通过奇特的想象和构思,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凄清孤丽的画面,人物刻画入木三分,情感抒发淋漓尽致,语言文字如泣如诉,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
这首诗全景式揭示出林黛玉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挣扎,全诗发出一股不平之气,这是对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的一股愤懑,这是对无情现实的一腔控诉,表达出一种不愿受辱、不甘屈服的孤傲品性,这是整部诗作的思想价值所在。
为落花缝锦囊、埋香冢,为落花鸣诗文、祭情愫,这样的举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唯有发生在林黛玉的身上方为世人所理解。黛玉葬花几乎超越先前所有文学咏花的篇章,可见其艺术创作的成功和文学造诣的深厚。
曹雪芹一生性情傲然、愤世嫉俗,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造诣,通过这首千古绝唱诗文,曹雪芹将自己的思想价值和人生态度,全然寄托在笔下的林黛玉身上。
(爱尚诗词)每天分享经典诗词,谢谢您的点赞,关注。
您对《葬花吟》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