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孩子的粮仓「小麦粮仓」

时间:2022-12-04 15:49:02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大家好,孩子的粮仓「小麦粮仓」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儿童文学领域,束沛德、徐德霞是两个绕不开的人。束沛德一直被业界称为“行走的新中国儿童文学史”,而徐德霞则将《儿童文学》杂志打造成中国儿童文学界的一面旗帜。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当两位老儿童文学工作者拿到他们策划、主编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原创儿童文学献礼丛书“儿童粮仓”时,不禁感慨万千。“共和国诞生的时候我18岁,一下子70年过去了,我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耄耋老人,可以说我见证了国家一步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程。”束沛德说,“像我们这样的老儿童文学工作者,往往总有那么一份心情,总想为孩子们做点儿什么。就像一首歌所唱的: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70年历程

走过光荣荆棘路

“一条光荣的荆棘路”,这是束沛德心中70年来儿童文学发展的真实写照,他将儿童文学70年发展之路分为四段历程,分别为新中国成立后17年、“文革”10年、改革开放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世纪至今四个历史阶段。束沛德介绍,在1949年到1965年,由于党和政府的倡导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方针的鼓舞,作家们纷纷披挂上阵,热心为儿童写作,从而迎来了我国儿童文学初步繁荣的第一个黄金期。这一时期佳作迭出,不胜枚举。张天翼、陈伯吹、金近、洪汛涛、葛翠琳、孙幼军等都奉献了为小读者喜爱的作品。束沛德以最广为人知的“三小”为例:“严文井的童话《小溪流的歌》,诗情与哲理水乳交融;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成功地塑造了嘎子这个有血有肉、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柯岩的儿童诗《小兵的故事》,既富有浓郁的儿童情趣,又富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1978年到1999年被束沛德誉为“第二个黄金期”,他认为,在这个阶段,老作家宝刀不老,重新活跃于儿童文坛,而一大批生气勃勃的青年作家更是脱颖而出、崭露头角,“井喷式爆发”的创作欲望终于迎来“第二个黄金期”。“这个阶段,作家们在儿童文学观念上有大幅度的转变和进步,比如更加明确儿童文学‘以儿童为本位’,更加全面认识儿童文学的功能,摆脱了‘教育工具论’的束缚,回归到文学本身,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此外,束沛德还特别提到,在改革开放之初,短篇小说的成就尤为突出,张之路、沈石溪、常新港等作家的小说都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长篇小说热成了儿童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甚至与成人文学相比也毫不逊色。”束沛德介绍,这段时期,曹文轩的《草房子》、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全传》入选中宣部、中国作协等部门联合推出的向新中国成立50周年献礼的十部长篇小说之列。这一时期作品,在题材、形式、风格上多姿多彩,不少作家在思想、艺术上日趋成熟。金波、张秋生、高洪波、黄蓓佳、冰波等都有佳作问世。

进入新世纪之后,作家们更加关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努力追求文学品质与艺术魅力的完美结合,更加自觉地勇于创新,乐于探索。他们按照自己的生活经历、个性特点、优势擅长,开拓不同的创作疆域,使儿童文学题材越发多样化。张之路的《吉祥时光》、黄蓓佳的《童眸》、汤素兰的《阿莲》、李东华的《少年的荣耀》等,都是近些年问世的取材独特、风格各异的优秀儿童小说。束沛德认为,新世纪以来的儿童文学思想、艺术质量在整体上有了进一步提高。“不少优秀作品走向世界,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激发了更多有才能的作家攀登儿童文学高峰的自信。”束沛德还特别提到近十年儿童文学的发展状况,他认为尽管近些年佳作频出,但是“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崇高的美学品质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传之久远的典范性作品还是太少,各种体裁、样式的发展也不平衡。”

沉淀时期

亟待“打捞经典”

“每次对儿童文学发展进行阶段性总结,总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儿童文学作家已经因为各种原因沉寂于文坛。”于是,在“儿童粮仓”丛书策划之初,徐德霞就提出了“打捞经典”的概念。“过去那些非常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如果我们再不打捞的话有些就会被埋没,特别是上世纪50代和80年代的这些作品。当然,有些作家非常强劲,依然活跃在儿童文学创作的第一线,但还有相当一批作家,市场上已经见不到他们的作品了,我想再不把这些作品整理出版,慢慢被历史的烟尘湮没非常可惜。”

而在当下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少年儿童阅读经典的意义何在?徐德霞认为:“优秀的童话,不仅会让他们为精彩的故事所吸引和打动,还能引导他们感受、体会作品所蕴含的崇高的感情、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从中一点一滴地领略人生的意义、生命的奥秘,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他们的心灵。”

“儿童粮仓”丛书分小说馆和童话馆两个系列,其中童话馆计划出版30本,小说馆计划出版40本,意在对70年来童话、小说创作进行回顾、总结和梳理,集中展示一批有成就和影响、有代表性作家的精品佳作。丛书所选作者都是活跃于儿童文苑多年的创作中坚力量,其中既有张天翼、严文井、金近、黄庆云、洪汛涛、葛翠琳、金波等前辈作家,也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崛起的张之路、曹文轩、常新港、冰波等作家,还有世纪之交和新世纪以来涌现的殷健灵、薛涛、李东华、黑鹤、韩青辰等年轻作家,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当代儿童文学队伍的构成和强大阵容,也将为当代儿童文学史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记录和史料。

为孩子们编辑这样一套大部头的精品之作,两位主编一直抱着“严选”的态度精选作品。徐德霞甚至用“高地上的花朵”来形容丛书对于作品考量的严谨态度,“这几十年下来有五代作家,童话作者和小说作者加在一起是上千人的规模,我们选择那些成就和影响显著、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尽量照顾到各个时期的重点作家,力求不遗漏。实际上还是有遗漏,因为版权问题或者作家去世了无人编选,以及其他问题,确实有遗珠之憾,但是绝没有滥竽充数。从作品来说,这套书的品质相当高,收入的是作家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很多作家是把几十年创作中的最好东西给了我们”。

精品高质

为孩子讲好中国故事

母语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语言,是我们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更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若要孩子们亲近母语,首先应为儿童提供丰富而多样的、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经典作品,并最终形成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审美逸趣。徐德霞认为,儿童天生喜欢童谣、故事和童话,儿童文学阅读是儿童亲近母语最好的内容载体、途径和形式。如葛翠琳的《野葡萄》,通过白鹅女的传奇经历,表达了对纯真、善良和美好的追求。“黄澄澄的梨子像金钟一样在树上悬挂着”,“藤蔓上悬结着深红色的野葡萄,薄薄的果皮像珍珠一样透明,亮晶晶地闪着光,深绿色的叶子,像翡翠一样,遮满了山崖”,优美的语句朗朗上口,可以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滋润心灵。如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描述了一条小溪流抵制诱惑、奔流不息,最终汇入大海的故事。“他不断涌起来,向上,向前,向着四面八方”,作品语言简洁明快,适合儿童阅读,蕴含哲理和诗意。

自从《哈利·波特》风靡世界以后,国内外的儿童文学界也出现了一股幻想文学的热潮。幻想小说几乎占半壁江山,而民间故事、寓言却几乎销声匿迹,连童话故事也几乎被幻想小说所取代。在徐德霞看来,想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求作家和出版人带来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接中国地气,通人民心灵的作品。“对文学创作来说,生动反映当代中国现实生活,深刻剖析现实社会问题、教育问题,传播中国的价值观,塑造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典型人物,应该是当代作家最重要的职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既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也应该是作家们最应该重视的创作题材。”

徐德霞表示,能否讲好中国故事也是他们为“儿童粮仓”丛书选编作品的重要标准。“我们正在做的,就是挑选出那些能成为少年儿童精神成长、心灵成长的引路人,让这些作品成为中国文脉的守护者、传承者。”在“儿童粮仓·小说馆”中,常新港的《漫画和可有可无的尾巴》是一部青春成长小说,真实地表现了处于青春期少年渴望成长又懵懂生涩的特质。故事讲述的是“我”作为一条尾巴,无意中卷入了一场绑票案……“尾巴”实际上是一个正统的家长形象,总是试图干涉孩子生活,用自己的是非标准左右孩子的想法,同时又不断渴望走近孩子,与他们打成一片。而张之路的《鼓掌员的荣誉》则将目光锁定于一个普通小学生李大米,他既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优点,也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缺点。他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是个“串喷”——爱打喷嚏,而且打起来至少要打八个喷嚏才算了事。后来,校长悄悄地任命他为鼓掌员。可在担任鼓掌员期间,李大米却错过了领头的机会……不难发现,这些作品都真实再现了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展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内心世界,透射出人性的善恶以及社会的发展变迁。

成长是不能着急的,给孩子做书也一样,急功近利只会败坏了孩子的“阅读胃口”。2016年即着手策划的“儿童粮仓”丛书就是本着这样的原则,精挑细选,将颗粒饱满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孩子。

“儿童粮仓”丛书由全国装帧设计奖、“中国最美的书”获得者鲁明静设计。在整体设计上追求文学性的清新感,根据题材特点和不同受众,他在设计上也做出了不同的规划,其中童话馆气质较为安静,而小说馆的设计则偏向活泼。“童话馆适合6岁到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主编们希望这套书区别于以往的儿童文学作品,整体更加追求文学性和艺术性。因此封面版式采用集中构图,聚焦在画面中心的图形:圆形、五边形、四边形。构图巧妙,虚实呼应,书名排列也意在追求童趣。而小说馆的目标读者是小学高年级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因此设计了富有故事性的封面。”这套书采用小32开的开本设计,别致之余,更加方便小读者拿在手中阅读。此外,护封用有涂层的艺术纸四色印刷。鲁明静说:“这样的呈现,在童书中已属‘最高配置’。”

时光雕塑经典,阅读滋润成长,正如主编束沛德、徐德霞所言,新中国儿童文学在70个春秋的雕塑下越发熠熠生辉。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23日第9版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