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百科:杜军书画
大家好,初中语文作文结构讲解「中考语文总复习之作文指导 :结构——构造文章的骨骼」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语文总复习之作文指导 结构——构造文章的骨骼
作者:野芳佳木
文章结构安排有哪些要求?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1.思路清晰.构思完整
构思文章结构时,文体不同,文章思路、段落安排也不同。记叙文,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由等要素,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情节安排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件顺序、情感顺序或逻辑顺序展开。议论文,应有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等要素.结构可以或并列展开,或对照展开,或层进展开,或总分展开。说明文.结构安排可以由主及次,或由上至下,或由现象到本质等展开。
2.有头有尾。布局匀称
开头、结尾是文章的关键处。有头有尾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基本要求。因此,即使考试时间不够了,难以完篇,也得想法子匆匆煞尾,给人完整的印象。同时,还要做到首尾呼应,这样才能给人以结构严谨之感。
文章布局讲究匀称,详略得当,不可头重脚轻。如果作文开个头就占了篇幅的一半,真正展开后又急忙煞尾.这样的文章就成了大头矮子。总之,文章结构安排要做到像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这样的布局才合理,才匀称,才有美感。
3.巧妙衔接.自然过渡
衔接是利用一定的词语或相应的句式巧妙连接,常常用在意思联系较紧密的段落之间,使篇章前后连贯。脉络分明。主要方式:①意合。相邻的段落之间靠一定的语义关系自然组合。②明接。相邻的段落之间,用一些语言材料连接起来。记叙性的文章,用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连接。议论性的文章,用“然而”“因此”“不仅如此”“另一方面”“总而言之”等等。或直接使用“首先”“其次”等词语。
过渡常常用在意思转折较大的段落之间,如两个不同的事件,两种不同的内容,两个不同的场面等。
(二)几种特殊的结构样式:
1.镜头剪接,时空迁移
镜头式作文,能减少过渡语及铺排性文字,以利于集中场面和笔墨,叙述事件,刻画人物,从而使文章主题集中,节奏明快。常见的方法有四:
①、时空式
所谓时空式,顾名思义,就是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进行构思选材,连缀成文。如一位学生在构思《感受初三》时,全文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拟定出这样几个小标题:偏向虎山行,咬定青山不放松,曙光在前。文章一扫其他同类文章的哀气、怨气、颓气,单看小标题,你就能感受到小作者乐观自信、昂扬向上的风貌,积极进取的精神。
②、列举式 .
写文章最忌面面俱到.而遇到一些涉及面很广的文章,你又不得不多面俱到。而要写好这类文章,给人内容全面,层次清楚,而又重点突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所要写的内容分成几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侧面。每个侧面贯之以小标题,这样既可减少承转启合一类的文字。又可集中笔墨,突出重点。“我在家中学到了语文”一学生大胆地采用了“新三国演义——爸,妈,我”为副标题,文章主体采用章回体小标题:其一日“曹操大举下江南,刘备兵寡求孙权”,其二日“孙刘联兵破曹操,曹操无奈回老巢”。整个人物用代称隐喻法,且前有引子——简介人物、身份、性格,后有尾声——交代了事情的结局。正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浑然一体。构思新奇,情节曲折,语言洗练有文采。令阅卷教师击节叫好。
③、层进式
如果说列举式是横式的话,层进式无疑是纵式了。前者的几个小标题间没有主次之分,先后之别。而后者就有明显的先后关系了。准确地说层进式就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拟定小标题,而这类形式大多适用于说明文、议论文。如议论文《“营养不良”的课间餐》一文中,首先提出“课间餐营养不良,令人担忧”,然后分别以“忧在何处?”“忧从何来?”“何以解忧?”三个方面,追根溯源,穷根问底,一针见血地指出课间餐背后的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深刻透彻,语言鞭辟入里,入骨三分。
④、乐章式
应该说乐章式只是时空式的一种变异,它只是剪辑几组镜头,每个镜头贯之以曲名,并力图让小标题给读者明快和谐之感,如一学生写《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将校园生活谱写成三个乐章:教室,知识进行曲;厨房,锅盘瓢碗交响曲;寝室,舒缓的小夜曲。三个方面各自从不同侧面展示出生活的多彩多姿。
2.悬念起笔伏笔照应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小说创作时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在那儿。”前面有伏笔.后面就一定要照应。伏笔照应手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首伏笔尾照应
在文章的开头设下伏笔,结尾设下照应。这就是说,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首尾圆合的印象。
②、对话中伏笔照应
就是以典型人物语言多次重复照应。如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口头禅:“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突出了孩子之死对祥林嫂的沉重打击。
③、细节中伏笔照应
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以突出细节的典型意义。如《百合花》中,小通讯员衣裳的破洞共出现四次,突出小战士羞涩、淳朴的性格。
④、悬念照应
在作品中设悬,又不马上释念,而是反复暗示,使读者关心人物命运或事件结局的兴趣愈来愈浓厚。
3、对照比较,蓄势陡转
(1)对照比较: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有比较才有鉴别。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才能得到显现。作文时,将人物和事件的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喜与悲、刚与柔等对照起来写,可以鲜明、突出地揭示对象的外在特征或内在本质,从而更生动、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①.将两个不同的人物(或事物)、同一人物(或事物)几个不同方面对照比较。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将象征北方抗日军民的白杨树与象征国民党反动派的楠木进行比较,抒发了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对楠木的憎恶之情。
②.将同一人物(或事物)在不同时间情形下纵向对比。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在女婿范进中举以前称他为“现世宝”、“没用的人”,骂他“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中举后,胡屠户马上变换了称呼,称之为“贤婿”“老爷”“贤婿老爷”“天上的星宿”。前倨后恭,凸现了胡屠户嫌贫爱富、卑劣势利的性格特征。
(2)、蓄势陡转
“蓄势陡转”就是巧用巧合。它能把本来各不相关的人物联系起来.把互不相连的事件贯穿起来,从而使故事呈现为完整统一的艺术整体。
①.不约而同的巧合造成的“蓄势陡转”。如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成功的运用了蓄势陡转法。苏比,一个穷困失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为进监狱以度冬日而故意犯罪.先白吃不成砸商店,后白吃成功后又大耍流氓,大闹广场后又当小偷,几次故意惹是生非都没有达到目的。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而想痛改前非时,却莫名其妙地被判了三年徒刑。出乎意料的结尾,使文章顿生波澜,引人深思。
②.不期而遇的巧合造成的“蓄势陡转”。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在情节安排上用了巧合法:菲利普一家热切盼望着据说已经发了财的于勒叔叔早日归来。当一家人乘船去哲尔赛岛旅游时,却碰上了又穷又老的于勒.于是发财梦彻底破灭,并演出了一场仓皇逃遁的丑剧。“不期而遇”巧合法,不仅使小说情节曲折生动,而且有助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目标测评】: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总是接触过或多或少的书。有些书,可能会勾起你对往事的回忆,还可能让你产生一种想法或观点,等等。
请以“书的回忆”为题,写一篇65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选择最佳文体,做到结构合理、完整,开头、结尾有特色,中心突出。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题目要求写有关书的一段回忆。首先,你要选择书。可以是读一本书的经历.也可以是读几本书的经历,而且,根据题目要求.这本书或这些书“让你产生一种想法或观点”,所以,书不能随便选择,要选那些能给自己带来人生启迪的好书。当然,你要选武侠小说。或者游戏书,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将写作重点落实到对自己的人生启发上来,写出读这些书的积极意义。其次,抓住题目中的“回忆”二字.重点描绘读书时的情形和个人的感悟。记住,书的内容不是文章的重点,而怎样读的、读后对自己有哪些影响才是要着力刻画的。再次,从文章的结构布局来看,本文题可以采用镜头式来写作。以读书获得的收获为线索。穿插写几个有关读书的故事,故事与故事之间用议论句衔接。这个议论句既是作者的观点,又是文章的过渡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