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历史 传承中华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大家好,中国古典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民族特征「风格特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江一燕获美国某建筑师大奖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也带来了极大的争议。
我们都知道,建筑行业非常强调技术性和创造性,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木一梁、一榫一卯都极为考究。对于一个跨界拿奖的演员来说,她是否有实力摘得奖项,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看法。不管怎样,从争议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建筑领域存在一个共同的认知:建筑是伟大的,建筑设计是极富挑战的。
建筑被视为“石头的史书”、“凝固的音乐”。
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曾在《建筑十书》中提出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这三个标准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建筑的基本要求和特性。
自古以来,人类自从懂得运用技术修建房屋后,就越来越关注房屋建筑的美学功能。今天,全球各种大大小小的建筑奖项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对建筑美学的孜孜不倦追求。
前面,我们曾经讲过中国建筑流派,今天,我们接着来聊聊中国古建筑的那些事儿。
从青砖黛瓦看中国,论传统青砖建筑的艺术审美和人文价值
一、关于中国古建筑说到中国古建筑,你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皇宫,园林?是的,这些都是中国古建筑的类型。
中国建筑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以地域为特色的各大建筑群风格,比如京派、皖派、晋派、苏派、闽派、川派,这些建筑都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可以说,中式建筑类别繁多, 不过,它们都有几个共同的特色风格:
1)用材讲究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建筑,多以木材和砖瓦为材料,在结构上,常采用木构造方式来建造。这种建筑方式下至平民百姓的民宅,上至皇家贵族的宫殿,基本都如此。
木结构房屋之所以得到流行和普及,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①古代社会生产力较低,在没有机械设备,没有工业生产加工的前提条件下,木材也就顺理成章成了重要的建筑材料。
②木质材料韧性大,质量轻、抗震性好,可塑性强,且具有较好的美观性。
运用木构结构建房子,其中最大的优势是提高了房屋的功能性和灵活性。根据历史考证,早在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先辈们就已经学会了用榫卯构筑木房屋,比如西安半坡遗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直至现今,木结构房屋已经成为中国古建筑物的一大显著特色。
重庆黔江桥梁村古枫寨
2)庭院式组群布局
早在古代,人们就懂得运用平衡、对称、和谐等手法来构建房屋,现今我们看到的很多的古建筑,包括宫殿、庭院、园林、官衙、寺庙等,这些极具功能性的建筑,基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以庭院式组群布局。
欧阳修曾在《蝶恋花》中写道:“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这里面提到的便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句话非常形象地突出了建筑布局的特点。其实,在很多文学作品或是诗句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幽深的庭院意境描写,这些都从不同层面上反映了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布局。
古建筑的庭院式布局,多采取均衡对称的方式来设计,其基本的特色就是多个小建筑(如庭院等)围绕一个主干的建筑构成一个整个的大建筑群,当然,这里也包括围墙等其他组成。
比如北方的四合院就是一个典型的组群布局的庭院式建筑。
四合院
3)注重装饰
建筑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标志,而建筑装饰的出现,更体现了人类对美的孜孜不倦追求。建筑躯干和建筑装饰的构成,将建筑的艺术美淋漓尽致地演绎了出来。
明杨慎《升庵外集》卷九五:“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二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
“螭吻”又称为鱼龙,被视为龙的第九子,其大体形态为龙头鱼身,古人赋予它比较美好的寓意,认为螭吻有驱凶辟邪的作用,为此将其用在了建筑物的装饰上。
前面我们说了,中国古建筑多为木结构,为此防火成了首要考虑的事情。而龙生于水,飞于天,这个在《西游记》作品中也曾提到过,龙王管水。将螭吻装饰在建筑屋脊上,有兴雨防火的寓意。
除了龙,还有狮子也是常见的建筑装饰物。
比如《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
狮子,百兽之王,用狮子作为房屋装饰,有庄严、雄伟、威武、大气的象征。古人除了将狮子装饰雕刻在屋檐上,还将其置在大门前等醒目的位置上。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府门前,就是两座石狮子: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将狮子用在建筑装饰上,有镇宅护院,求祈平安的喻意。
除了龙、狮子外,还有斗牛、狻猊、海马、狎鱼等也是常见的建筑装饰物。
如吴长元的《宸垣识略》记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
二、关于中国古建筑的类型1)宫殿建筑
秦朝以前,宫殿只是一种建筑的名称,而在秦朝之后,宫殿特指帝王居住和朝政的地方。
如《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曰:“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此处所说的便是指帝王宫殿。
说到秦朝的宫殿,很多人会想到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没错,这座秦帝国修建的被誉为“天下第一宫”的宫殿,气势恢宏,充分凸显了皇室的威严,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
西安阿房宫
当然,除了阿房宫,还有汉朝的未央宫,唐朝的大明宫、太极宫(唐太宗就是在此开启了他的辉煌的事业生涯,“贞观之治”),明朝的故宫等也是著名的宫殿建筑。
2)民居建筑
除了皇宫建筑,最普遍、最基本的中国古建筑群要数民居建筑。在中国土地上,民居建筑的分布数量最多,范围最广,它们分布代表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和风俗。
比如我国北方地区的四合院、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青藏高原地区的碉房、南方福建的客家土楼,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阑式建筑等。
太平古镇干阑式建筑
在这里特别解释一下,碉房,我国内蒙古和青藏高原等地区常见的一种民居建筑,主要用土或乱石垒砌而成(和我们前面讲过的木结构建筑有所差异),大体形态为下大上小,因为外形酷似碉堡,为此被称为碉房。根据《后汉书》记载,碉房早在汉元鼎六年前就已存在。
藏族碉房
3)礼制建筑
中国古代是一个礼制的社会时代,在那样的环境下,自然催生了一系列的以宗法礼制为准则要求的产物,其中礼制建筑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比如祭祀日月天地的坛庙,如天坛,地坛等;祭祀先贤的祠庙,如关帝庙、孔子庙等;祭祀祖先的太庙、家庙或是祠堂等。
坛庙建筑和宫殿建筑的构造布局基本相似,如天坛建筑,内坛的圜丘位南,祈谷位北,均在南北中轴线上。天坛以其严谨的布局结构和雄伟的建筑装饰,充分展现了我国古建筑的工艺水准和艺术魅力。
礼制性祭祀建筑天坛
此外,还有陵墓建筑(如秦始皇陵)、佛教建筑(如寺院、佛塔)等也属于古建筑的类型。
三、关于中国古建筑的内涵情怀我国是一个农耕社会的国家,中国自古以来崇尚“人法自然”、“天人合一”,而这种思想文化在古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纵观中国古建筑,无论是皇宫建筑还是民间建筑,亦或者寺院道观等,都强调一点:与自然山水融合。
“背山面水”是中国古建筑群的一大特点,比如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承德避暑山庄,坐落在群山起伏的山间谷地中,这座建筑群最大的特色就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水相互映衬,这样的结构布局和设计与自然景观完美地融为了一体。
皇家园林——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烟雨楼
此外,受传统儒家思想和封建观念影响,中国建筑体现了等级高低以及尊卑主次之分。前面我们曾提及,我国的古建筑,以均衡对称为基本准则,由此不断分出其他的个体群,从点、线、面,从单一到群体,最终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整体的,和谐的建筑群。这种从主到次,由大到小,由点到面的组群方式,体现了封建礼教制度下的等级观念。
而这种体现不仅局限在皇家建筑上,更体现在我们民居建筑的方方面面上。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传统民居建筑,如乔家大院,从院落,到厅堂,到小房的这种格局,就体现了家族的等级地位。
乔家大院
一木君说房屋一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房屋建筑的出现是人类迈向文明的一大标志。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民族所居住的地域环境、生活习惯不同,而形成了不同风格和类型的建筑。这些不同类型的古建筑,各自书写着自己的故事,但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人去匆匆,时间带走了太多东西,而带不走的是那些白墙青瓦间的民居、古城。中国古建筑历史悠久,它就像是一幅优美的画卷,像人们展示着它的典雅和美丽,从一砖一瓦看中国古建筑,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声音。中国古建筑,集聚了中国古韵之美,凸显了中国灵气、自然、厚重、庄严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将会被永远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参考资料:宗白华.建筑美学札记张念伟.中国古建筑砖雕的美学价值研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中国古建筑
文 | 一木君
图片 | 网络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一枚热爱写作的有志青年,写过上千份稿子,码过几百万文字,梦想做一个有温度的创作者。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一木MU。】
每周一本好书、一位人物、一个好故事分享,专注文字,品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