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细说两晋南北朝三」

时间:2022-12-17 15:49:03 来源:地理历史冷知识

大家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细说两晋南北朝三」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汉字书法,也是一门艺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辈出。

三国时有锺繇、蔡邕、刘德升、胡昭。

西晋时有索靖、卫瓘、卫铄(世称卫夫人)。

东晋时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南朝有羊欣、孔琳之、萧思话、范晔、薄绍之、释智永等。

锺繇,曹魏时作过太傅。他的书法,兼善各体,尤精于隶、楷和行书。

唐代张怀瓘称他的书法“秦汉以来,一人而已”(《书断》)。

书法造诣最高的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他早年曾从卫夫人受笔法,后博采众长,创造了新体。

他的书法为历代学书者所宗尚,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尊称为“书圣”。



王羲之的代表作有《兰亭序》,《黄庭经》等。

现在所流传的《兰亭序》,大约是齐梁间人或唐初人所摹临的。

王羲之几个儿子都善书,而以献之的成就最大。

父子二人书法齐名,世称二王。羊欣评献之的字“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书法要录》)。

东晋南朝的书法宗二王,十六国、北朝则重钟繇、卫瓘。西晋末年,范阳卢谌、清河崔悦,都以书法著名,卢法锺繇,崔师卫瓘。卢、崔两家,世代以书法称显。北魏的书法,传自卢、崔两门。

它们的特点是发展了汉魏这一系统的风格,笔力雄劲骏放,结体端庄古雅,有别于南朝二王的“流风迴雪”的韵情。

在流传下来的敦煌写经和现在出土的北朝墓志中,我们还可看到北朝书法风格。

雕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空前发展。

这和佛教盛行、寺院林立、广开石窟是有密切关系的。

这时期主要的雕塑艺术成就都集中在寺庙和石窟里。它受到印度艺术很深的影响。

东晋末年的戴逵,是著名的画家,画人物也画山水,同时也是著名的雕塑家,善于雕塑佛像。他曾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市)灵宝寺雕无量寿佛一尊,前后费时三年,艺术上妙绝当时。

他儿子戴颐,也在雕塑方面有很大成就。

时“宋世子铸丈六铜像于瓦官寺。既成,面恨瘦。工人不能治,乃迎颙看之。颙曰:非面瘦,乃臂肿肥耳。既错减臂肿,瘦患即除。无不叹服焉”(《宋书•隐逸•戴颙传》)。

乐舞

在音乐方面,这个时期对边区各族的音乐兼收并蓄。

这是这一时期的特色。

这些音乐是十六国至北朝后期自西域逐渐传来的,中间又经过几次演变。

按其传入的顺序,先有天竺、龟兹、西凉等乐。天竺乐,是前凉张重华时自天竺传入的。

龟兹乐,是前秦末吕光自龟兹传入的。

西凉乐,是后凉、北凉时在龟兹乐的基础上,结合“胡、戎”音乐形成的。西凉乐,当时号为秦汉伎,而其所用“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其乐器声调,悉与书史不同”。在舞曲当中有于阗乐曲,其“杨泽新声、神白马之类,生于胡戎”。其来源杂有于阗、羌胡,不以龟兹为限,但与华夏却关系不多。

北魏平定河西之后,把秦汉伎改称为西凉乐。龟兹乐的声调也有很多变化。

北魏平定北燕和通西域之后,又输入了疏勒、安国、高丽等国的音乐。

北齐时,龟兹乐盛极一时,乐工曹妙达、安未弱、安马驹之徒至有封王开府者,魏、周之际,西凉乐地位提高,取得国技的称号。

北周武帝纳柔然皇后,输入了康国乐。

周武帝时,有龟兹人苏祗婆,长于弹琵琶,传来七调和五旦。

七调相当于中国宫、商、角、征、羽、变征、变官,五旦相当于十二律中的黄撞、太簇、林锺、南吕、姑洗等五均。

隋代郑泽在苏祗婆的基础上,测定了其他七律的调声,更立七均,与十二律完全配合。

律有七音,音立一调,故成七调十二律,合八十四调,纠正了多年以来太乐所奏乐律中的错误。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件大事。

舞蹈和音乐是密切联系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舞蹈也有两个体系,一个是三国两晋南朝的体系,一个是十六国北朝的体系。

南北朝后期,有南北之分的音乐舞蹈趋于融合。

这种融合,促进了音乐舞蹈的进一步发展。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