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食古纳新 瘦硬通神
大家好,体制内考证到底有没有用 哪些证才真正值得我们去考 「体制内证书是否无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上周单位有紧急任务需要加班,周五通知刚发下去,宣传科的小李就找我说要请个假,问他缘由则支支吾吾了半天,原来他报考了导游从业资格证,恰好周末考试。我此时才稍稍回忆了起来,印象中小李好像经常出去考试,于是跟他多聊了几句,原来这2年他不是在考证,就是在考证的路上,基本上所有周末和节假日都搭了进去,陆续考了人力资源管理师、营养师、理财规划师、会计从业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等等,目前考过了差不多一半。当小李说自己还准备考二级建造师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了。
“我们是党群部门,考建造师有啥用?”
“现在没用不代表以后没用啊。”小李淡定的答到。
“那你之前考的那些又是为什么?”我继续追问。
“嗨!有些是闲来无事考的,有些是看见培训广告跟个风,技多不压身嘛!况且,花时间学习考证总比打游戏刷抖音强多了!”小李说的真有那么几分道理。
刚批办完请假手续,小李的直属领导正好来办公室拿个文件,看得出脸色不怎么好,按说请个假而已应该不至于,我刚想帮小李解释两句,科长话匣子倒先打开了。原来因为这两年小李长期考证,科室工作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属于催一下才动一下,参考习题则塞满了办公桌的抽屉,上班时间经常见他聚精会神的看书做题,甚至好几次在桌上睡着了,据说前一晚学了个通宵。提醒多次没啥效果,有一回批评的稍微严厉了些,没想到他竟说:“工作干再好也不一定提拔,有这个精力不如考个证实在。”
回家的路上,通过思考我发现那些体制内疯狂考证的朋友,普遍都有一种“学生思维”,即仍然习惯于勤奋学习——考试高分——老师称赞——家长犒赏的旧循环,一旦工作后发现情况与理想不符,就自然而然转回学生时代的惯性思维,倒回去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无非考证或考研。经过分析总结,我发现他们普遍有这么几个误区。
01
以为拿证即入行
有次发小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法考分数,我随即发信息祝贺他成为律师,没想到发小回了个尴尬的表情,表示拿证仅仅是入行的敲门砖,离成为律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出庭经验、人脉积累、案源搜寻都要学习,还有跟公检法打交道,甚至比证本身还重要。而有些考证人则认为考了会计证就是会计师,考了建造证就是建造师,考了心理证就是咨询师,殊不知实际上离真正入行还有相当远的距离。
02
认为证多就优秀
有的人觉得把能拿的证都拿到手,起码也是个“复合型”人才,于是工作上开始划水,一切为考证开路服务,结果可能是证书拿了一箩筐,周围人的评价却一落千丈。考下的证书多,最多也就证明本人在该领域的学习达到了一定水平,至于证越多就越优秀目前没有看出特别的关联,甚至于和提拔晋升也没有多大关系,除非岗位硬性要求某项证书,否则拿再多的证也仅仅是个参考罢了。
03
觉得成功可复制
经常听人说,某某领导就是因为拿了xx证或xx学历,就排除了诸多对手被火箭提拔,所以大家都去考证或考研吧,猛一看好像真是这么回事,可细品貌似又不全对。大家往往只看见了别人表面上的条件,却习惯性忽视背后的努力,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以偏概全,那单位强势、领导关心、工作勤奋、群众拥护甚至身材美貌任选一点都可以拿出来说,要知道错误的结论只能推导出错误的方法。
那么体制内考证考研就没用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在体制内有着一份稳定工作,这决定了业余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考证甚至考研这个问题上,应该秉承实际实用、以终为始的原则,切不可为了面子或虚荣心去跟风。如果你也有这类问题选择障碍,不妨听听下面几个建议。
1、马上要用的证,赶快去考
比如你在法院或检察院,法律职业资格是急需的证,那毫无疑问要抓紧时间去考,否则你在这条线上就会阻碍重重。又比如你在财政部门,虽然不一定需要会计师这类的证书,但事实告诉我们持有这个证,可以给你的职称评定、薪资提升加分,那么同样要尽早去考。再比如你有意参加遴选考试,想以研究生学历规避竞争,那么请火速备考,毕竟早拿证、早晋级、早受益。
2、只是爱好的证,想想再考
喜欢旅游的朋友考个导游证,喜欢珠宝的朋友考个鉴定师证,喜欢设计的朋友考个园林证,这倒不是说不可以,只是它们对你没有太大帮助,除非你将来转行真真正正做这些工作,否则可能仅仅是懂了一点该领域的皮毛知识,毕竟该行业的人事物你全然不知,也不懂其中的管理艺术、人际交往、视野格局,除了一纸证书真谈不上有多专业。
3、未来铺路的证,认真地考
有的朋友喜欢教育行业,有意将来转行当老师,那么除了考证外可以多接触教育界人士,有条件更可以去教育一线走走看看,目的是近距离观察老师的工作生活,看看这个职业的背后是不是合你心意,如果是出于发自内心的热爱,那么希望你能认真学习该行业的专业技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考证也要算好时间账、经济账,更不要因此耽误本职工作影响后续发展。
比起百无聊赖虚度光阴,考证自然是比前者强万倍,我们推荐考证但不推荐盲目考证,证书大多数时候起到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也没有任何人因为有某个证书功成名甚至飞黄腾达。特别是不要陷入考证包治百病的思维怪圈,人生可以走得慢,但一定要走得稳,考证也许更考的是心,考验你是否有一颗向上的心,是否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是否有一颗活到老学到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