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大家好,昆明\\「程十发美术馆开放时间」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掌上春城讯10月16日,参与“走进COP15 体验多样云南”活动的10位科普大V,来到即将开放的昆明“曾孝濂美术馆”,与曾孝濂一起观展,面对面交流,感受他笔下的云南生物多样性。
曾孝濂,是我国顶尖的植物科学画家、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被誉为“中国植物画第一人”。他一生只做一件事,用科学的眼睛准确描绘物种的科学特征,用艺术的笔触为花与鸟赋予鲜活的生命。曾孝濂笔下的植物栩栩如生,甚至最小的细节都和实物一致,画的三七,叶脉走向都有讲究;画的杓兰,上下半段的绒毛数量都不同。
美术馆主要收录、展示曾孝濂近两年创作的作品。观展过程中,曾孝濂还和大V们说起了“臭美”的疣柄魔芋。上世纪90年代,曾孝濂到西双版纳出差,吃饭的时候闻到一股腥臭味。他问怎么会有这种味道。当地人和他说“别急,吃完就带你去看”,后来曾孝濂知道这股腥臭味来自疣柄魔芋。于是他画下了这幅《疣柄魔芋》。
曾孝濂说:“有的植物为了吸引昆虫授粉,会散发出香味,还有花蜜。天南星科的疣柄魔芋散发出一股腥臭味,吸引的是甲虫、苍蝇。大自然的奇妙,演化出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吸引昆虫给它传粉。”
大V“植物眼”说,因为还有很多想画的植物、动物,如今,82岁的曾孝濂每天仍然坚持工作8、9个小时。近年来,还开创了用电钻画画、用高来刻高光等新的绘画方法,更好地忠实反映所画生物的特征。
大V们也被曾孝濂科学的严谨真实、生命的从容淡定的态度所折服。“博物杂志”说:“曾孝濂老师是我们相关专业的人的偶像。和曾老师这样的老科学家交流、相处,是一次洗涤,让我找回了当年学科学的初心。”
“曾孝濂美术馆”即将开馆,具体时间和地址请关注后续报道。
本次“走进COP15,体验多样云南”活动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微博泛知识联合举办。通过科普大V的独特视角,将云南丰富的多样性资源传播出去,也助力云南探索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讲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云南故事。
文|昆明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李思凡
图|昆明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迟峰
责编:黄璐
编审:李星
终审:钱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