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教师如何利用语调以及肢体语言辅助教学「体态语的运用」

时间:2022-12-21 13:01:03 来源:教育智慧结晶

大家好,教师如何利用语调以及肢体语言辅助教学「体态语的运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

什么是课堂教学体态语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而语言则是维系这一活动顺利进行的纽带。教学语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声语言;二是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body language)。所谓体态语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性的特殊身体态势,即人们借助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表示某种意义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动作等方面。例如,用力挥手表示肯定、坚决,点头微笑表示赞赏,眉头紧皱表示问题严重,以及愉快时的微笑、羞愧时的脸红、欢乐时的手舞足蹈,愤怒时的捶胸顿足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指动态的、有形的体态语言,如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等,它们在传递信息、影响学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是静态的、无形的体态语,如教师的仪表、风度等。教师的仪表风度是教师崇高的思想感情、气质性格、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德、才、学、识、体等各种素养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体现;它直接参与教师的劳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教育的效果,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02

课堂教学体态语的特点

体态语这种非言语性表达方式既有人类非言语表达的特点,又体现教师使用非言语表达的个性。

体态语的形象性和表情性。体态语作为口头语言的必要辅助手段,也有其表达的物质外壳,即以人的动态、静态形象来表情达意。体态语使人产生直观形象,动态和变化的感觉,增强人的感性体验。如用手势或眼神示意课堂走神的学生。再则,当语言与非语言表达相互矛盾时,人们往往觉得非语言表达更具可信度。这是因为非语言更能真实可信地反映一个人内心感情世界的微妙变化。身势学研究表明,一切面部表情都与各种具体相同的感情联系,充满了感情色彩。换言之,只有感情丰富的人,其体态语才会以情感人,脱离感情去单纯追求体态语的表达技巧,即为舍本逐末。

体态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体态语言表达的信息量非常丰富。心理学家研究,人可观测的脸部有25000种,手势有7000多种之多,眉毛有40多种动态,眼皮的闭合,眼球的转动所表达的意思也有几十种之多……。此外,体态语言表达的词汇意义在不同的情境下或者对于不同的受众而言,其含义也是不同的。例如,老师正在讲课的时候突然发现某学生在下面做小动作,老师并未停课制止,而是边讲边走到这个同学身边,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这里的“拍肩膀”有提醒、批评的意味,而在别的情形则表示的是关心和鼓励。

体态语的伴随性和情境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是与口语相伴出现的。它是口语表达的重要补充,有助于引起学生注意,增强口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并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口语而没有体态语的伴随,就像一台只能播放的录音机,呆板而毫无生气,教学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但是,教学体态语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如学生因迟到而进教室时,为不影响讲课,教师一般用眼神或手势示意学生到座位上去,这样就可避免因偶发事件而影响全班其他学生听课的现象。教师用体态语与学生沟通,是在一定情境下实现的。因而要确切地分辨,判断某体态语的具体含义,不仅要综合身势情态的所传递的各种信息,还应体察其表达情境,如果孤立地解读某一种符号(体态语),就会出现曲解、误会以至完全理解错误的现象。可见,教师与学生只要掌握了在教学这种特定情境中的暗示性,才能做到心领意会。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借班上公开课的教师为了课堂的顺利进行总是会在课前告诉学生某些手势、动作的含义。

当然,体态语还有差异性、约定俗成性等特点。由于与课堂教学关联性不大,这里略去。

03

课堂教学体态语的意义

一是拓展课堂的信息容量。课堂信息容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教师教学信息的输出和学生对课堂有用信息的吸收。而学生对课堂有用信息的吸收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教师口头输出伴随恰当的体态语会拓宽学生感知空间,激发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增强大脑神经元之间多形式和多维度的关联,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伯德惠斯·戴尔就人际交往非言语沟通发生的数量进行过推测,两个人交往言语传递的信息不到全部信息的35%,而65%以上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形式传递的。爱德华·蒂·霍尔在其《无声的语言》一书提到: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的多,因为有声语言往往把所要表达意思的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隐藏起来。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经实验也得出如下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尽管有关定量数字未必准确可靠,但体态语在增强人际交住的信息传输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同样,体态语言在课堂师生交流互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增进师生间信息的交流,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是调控课堂教学气氛。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管理,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在课堂上,如果仅有教师干巴巴的讲解,无表情的说教,很难想象会形成令人满意的课堂气氛,而如果教师能注意将体态语言引入课堂,在教学中灵活、机智地运用各种必要的体态语言,就可能创造出一种轻松活泼、昂扬振奋的课堂气氛。此外,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智力环境的重要因素。如学生可以从教师的微笑里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因而他们会喜爱老师,又会从喜爱老师这个人进而延伸到爱听老师的课,再到欣然接受老师的要求和教育,从而营造一个令人满意的课堂气氛。

三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体态语言在此方面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够改变、扩展、加强、否定或增进课堂口头语言的信息和信息量,通过视听结合刺激学生的感觉,以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大和强化学生接收的信息量。

其次,教师的体态语可以节省课堂组织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下达指令时,有时不用详细说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即可让学生心领神会,立即执行;课中学生出现某些轻度问题时,教师的一个简单体态语就可化解与无形。这就节省了课堂的管理时间,延长了教和学的时间,提高课堂的效率。

第三,教师体态语可以及时巩固和强化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接受信息时,如果只用听觉则在事后大概能回忆其内容的15%,只用视觉则能记忆25%,而同时兼用这两种方式接受信息则能记忆65%。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做到口头、书面和体态语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声形并茂地感知知识,显然会使他们在同样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

04

课堂体态语应遵循的原则

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当,会使有声语言增色生辉,但运用不当,也会削弱,甚至破坏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因此,教师课堂体态语的运用应该讲究技巧,注意方法。概括地说,运用体态语应该适度、自然、协调。

适度。体态语为语言交际活动不可或缺,但并非任何一种体态语都可以引进课堂。要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语。体态语是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它不是人类交流的唯一工具。体态语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受制于有声语言的。因此,体态语的运用要做到适度。这个"度"就是服从有声语言的表达需要,为表达内容服务。对于教师课堂体态语,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不用,会使语言表达呆板;滥用,就会喧宾夺主,削弱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

自然。课堂体态语是教师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这就要求体态语的运用不能故作姿态。无论是从审美的角度还是从表达的角度,体态语的运用都要自然得体,既要符合美的原则,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要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一方面,不要虚张声势,因为夸张的体态语只能使有声语言表达失真,丑化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也不要做作,做作的体态总是给人以虚假的形象,会招致学生反感。

协调。教师课堂体态语必须服从教学内容表达的需要,并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切忌生搬硬套,矫揉造作。一方面各种体态语之间的动作要互相配合;另一方面体态语要与有声语言表达的内容和谐统一。体态语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它应该与表达内容有机结合。

05

如何合理运用课堂

体态语进行辅助性教学

人的面部表情能深刻、直观地表达出人的情感信息。面部表情主要包括面部表情和眼神。

面部表情传递含义表


表情语言。表情语言是体态语言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是教师向学生施加心理影响并产生积极作用的手段之一,是向学生传达思想情感的桥梁,它可以把某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准确地表露出来。

因此,教师的面部表情首先一定要准确,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相一致,面部表情的变化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要与教育意图相吻合。教师要避免言行不一,那种“愤怒显喜色,哀痛露笑容”都只会导致学生惊疑不安、无所适从。其次,教师的面部表情还要温和、亲切。当教师在课堂上表情温和、亲切、平易近人时,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缩短,学生的思维就会非常活跃,接受信息速度就快。反之,如果教师面孔冷漠,则会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而妨碍师生的感情交流,阻碍学生的思维,从而给学生心理和学习带来不良影响。再次,教师的表情也须讲究分寸,不温不火、适可而止。在课堂上咧嘴大笑、瞪眼咬牙、尖酸刻薄,或做鬼脸都属过火之举,它们只能适得其反,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某教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当讲到“在大年夜里,小女孩无家可归,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又冷又饿,感到很痛苦”时,教师就皱起眉头;当讲到“小女孩划了一根小火柴,她的眼前出现了圣诞树、烤鹅等幻觉”时教师露出很惊讶的表情;当讲到“小女孩看到她的奶奶感到很快乐”时,教师也可以扬眉欢笑等,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进入到充满情感的教学情境之中。当然教师的面部表情应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这样学生才能获取准确的信息。

目光语言。眼睛具有出色的表情达意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目光进行心灵的沟通。通常正视表示肯定、鼓励或期望;斜视表示景仰或思虑;俯视表示羞愧或内疚。工作中,教师应用眼睛正视学生,这既表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又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使自己的目光与全班学生的目光保持交流,既不要长时间直视某个同学,也不要使任何一个学生有被忽视、被冷落的感觉。同时还要用眼神的变化,以目光语言随时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而维持课堂的秩序。讲课前,教师以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全班一周,可以振奋学生精神,稳定教学秩序;讲课时,教师“眼观六路”,以柔和、热诚的目光表示对学生的热情、赞许、鼓励和喜爱,以严历、责备的目光表示对学生的不满、气恼、批评和制止。此外教师的目光一定要充满自信,不能东张西望,游离不定。

例如,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上课开小差或私底下搞小动作是常有的事,如果教师使用批评或命令的语言来制止这种违纪行为,前三五次,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如果次次如此,那就可能适得其反,因为这样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应该立即停止讲课,站上讲台,注视那些违纪的学生。这样就会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如果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使用不当眼神,如瞪眼、斜视等,就可能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手势语言。手势动作主要有:手指动作、手和手臂组合的动作。

手势动作传递含义表


手势语具有“形象鲜明、醒目和动作大”的特点,它在课堂教学中是辅助教师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有力方式。教师的手势语言主要是通过手掌、手指、拳头、手臂以及手与其他官能和部位的配合运用来完成的。教师常用的手势语言主要有三种:第一,情感型手势。如赞许用大拇指,鼓掌表示欢迎或鼓励,在适当场合轻拍学生肩部表示对学生的信任与关怀。第二,模拟型手势。教师可用手势模拟出事物的形状和大小,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三,指示型手势。可用手指指向板书、教具、试验等,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感知。教师在运用手语时应注意手势与表达内容的有机结合,一定要做到大方、潇洒、稳健、自如,要轻松自然,不要给人以做作的感觉。此外,教师要注意手势的文明,背手、双臂交叉于胸前、用手指直指学生的鼻子、讽刺性地鼓倒掌、宣怒地拍桌子等消极性的体态语言都应该尽量避免。

身势语言。身势动作是教师修养的外在表现。它除了包括头部动作、肢体以及躯干各个部位动作姿势外,还包括教师的着装打扮等。

身势动作传递含义表


教师良好的身姿要求是举止得体,庄重潇洒,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教师的身姿语言主要有站姿和走姿两种:第一,站姿。“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表现出优美、自然的站姿,给学生一种正直挺拔的感受。第二,走姿。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的要进行走动。这时要做到步速适中,步履以慢、轻、静为宜,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不同姿势会向学生发出不同的信号,无论是站着还是走动,教师的姿势都应表现得精神饱满。在目前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关身势语言有下列“八忌”需要克服:一忌手插口袋;二忌双足交叉;三忌身体过分前倾;四忌肘倚讲台;五忌频繁走动;六忌足尖着地;七忌身体摇晃;八忌两眼望天花板。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易出现的不当体态语言,需要每位教师在平时多加注意,尽量避免这种不恰当体态语的出现。如有些教师讲课时,手脚腿总是爱不停地抖动或两手不停地在空中比画等,这些杂乱多余而又缺少信息价值的动作,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妨碍师生间的交流,影响教师的形象。

头势语言。头部运动可表达特定的含义,一般分为点头、侧头和摇头三种:点头。这是一种表示肯定意义的体态语言,教师可以此来表示对学生的称赞或同意;侧头。通常表示“感兴趣”或“怀疑”的意思。教师侧头并配以微笑的表情可表示对学生的谈话感兴趣,用侧头和皱眉等表示疑惑,这可以委婉表达对学生的否定;摇头。其基本含义是“不”,教师应慎用。如果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摇头应坚决有力,而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时则不宜幅度过大,以免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空间语言。心理学和近体学研究表明,人际距离是人际关系亲疏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人们之间的关系与人在空间位置上保持的距离有着一定联系。爱德华·蒂·霍尔教授在其研究中把人际距离分为四个区域:亲密区、个人区、社交区和公共区,随着人际关系的逐步疏远,一般可接受的人际距离由50厘米以内、50-125厘米、125-350厘米、350-750厘米递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可在个人区和公共区域内与学生接触。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中也可不断变换空间位置。例如,为了造成正式、严肃的课堂气氛,教师可站在离学生较远的讲台上,以树立起教师的威信;为了提醒那些课堂上的“捣蛋鬼”,教师则可以走近他们,以引起他们的心理防御;而对于那些较好的学生教师有时也可出现在他们身边,以示对他们的关心和器重。但有一点需注意的,当学生在碰到智力难题时,教师不应长时间地靠近他们,此时教师所具有的权威性往往使学生产生拘束、压迫感,进而使他们难以尽快地摆脱面前的困境。

仪表语言。仪表,就是人的外表,主要包括一个人的相貌、衣着、发式、装饰等,同时还与人的风度即人的性格、气质、品质、文化修养等有着密切关系。“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仪表是自身综合素质与个性情感的外在表现,是外表和内涵的统一,它对学生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教学中教师的仪表要整洁大方、庄重典雅,给学生以朴素自然之美。过于花俏的打扮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视觉疲劳,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所以教师不要过分追求衣着的华丽和装饰的新奇,穿着打扮应该符合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体态等特点,力求做到活泼而不失庄重、清新而不失淡雅、时尚而不张扬、简约而不奢华。总之,令学生感到既满意又容易接受的仪表,就是最得体、最优美的打扮。风度上教师应当尽量做到:稳健、大方、优雅、亲切、正直,既要有学者的风范又要有师长的气质,给学生以信赖和爱戴感。

体态语的综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境,综合运用各种体态语来辅助教学。教师对体态语的综合运用应从局部动作开始,逐步到整体综合运用,并做到在不同情境中的各种体态语言要和有声语言和谐统一,既能生动地表达教学的内容,又便于让学生掌握课本中要学的知识。如在教学《凡卡》这一课时,教师应融入悲伤的情感,眼神应流露出怜悯之情,这样进行教学,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了。

总之,教师在准备公开课时,不但要设计好每一句话该怎么说,还要注意设计好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甚至要设计好,每说一句话要运用什么体态语进行辅助教学,这样“有血有肉”充满艺术色彩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