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故宫里的画中画「纪录片两岸故宫」

时间:2022-12-25 12:45:02 来源:大国藏美

大家好,故宫里的画中画「纪录片两岸故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中国古人就很有这方面的情调。

01 宫锁春色

下面这幅500年前的画,描绘了画师为贵妇画肖像画的场景。

明 文征明《汉宫春晓》(局部)

我们放大来看,景象是这样的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文征明 《汉宫春晓》(局部)

画家在一幅画中描绘了两张酷似的面庞,以“画中画”的形式,形象展现了宫廷中的生活。

这是500多年前的明朝画家文征明一幅5米多长卷的片段,描绘了宫廷女子悠游的生活,但肖像画这个细节,是不是有一些笼中鸟的意味在里面呢。实际上,你以为你是别人命运的摆弄者,其实你只是别人画中被摆弄的角色。

文征明所处的时代,明朝处于升平盛世隐含微澜的时期(宁王叛乱发生在文征明40多岁,第七次去应天考试落榜后的第三年;而在文征明去世后10多年,明朝就进入了万历时代),他自己则屡试不第,最终在谋得了官方身份后放弃了做官。但是艺术史上,作为国画中“吴派”的开创者之一,文征明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文征明 《汉宫春晓》(局部)

无独有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另一幅宋代国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文人屏风上半展开的人物画轴,和屏风上的画中画。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佚名 人物像

如果说这只是开胃菜的画,下面一幅重屏国画则更经典。

02 深宫迷雾

如果从这个局部看,这是一幅古人家庭生活场景,厅中有个屏风。

但实际上,如果这个场景,只是屏风里的一个画面呢?

故宫博物院藏 (宋摹本)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局部)

这幅棋会景象的背景,是一幅屏风,而屏风中,床榻场景背后,则是一幅山水屏风。不知道画壁的故事是不是从这里得到的灵感呢。

由于中国画的材质原因,很多名画的原件早已佚失,我们只能看到后人的摹本。五代人周文矩的这幅画,我们也只能看到宋摹本。

1000多年前的画家周文矩,在这幅画中,除了展现了他精湛的画工,还展示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对时局的思考(据说没有白子的棋局隐喻了李后主的政治思想,而屏风叠着屏风,是不是给我们一种一层又一层的意味呢)。

大唐奔溃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朝不保夕,短短几十年间,中国核心版图上出现了19个正式建制的小王朝。而每个小朝廷内部,又充斥着中国史书上反反复复描绘的政治剧情。

画中主角李煜,因为词作而出名,很多人可能也通过电视剧了解过他和赵匡胤不得不说的故事。但现实中,作为一个王朝的掌控者,总是觉得自己面临着周围不怀好意的目光。所以,他的宫廷,也是迷雾重重。周文矩作为一个宫廷画师,多少有些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直觉吧。

值得一提的是,背景中的榻和屏风,带着浓浓的魏晋风味(参考《女史箴图》,下图中红衣男子依靠着的屏风比较矮),魏晋也是一个朝不保夕的时代,不知道画家有没有别的意味在里面呢。

《女史箴图》(局部)

实际上,在中国画中,在场景中描绘细节的画面很多(比如《折槛图》中雕龙的围栏,《百美图》中宫妃观赏的古画等。哪怕就是在文征明《汉宫春晓》中,宫殿前石阶上的雕刻、殿中屏风上的山水、宫扇上的鸟、宫女刺绣的图案,也是清晰可辨;在唐代以后的很多壁画,尤其是陵墓壁画中,画中画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像这两幅带着明显情节设计和意味的,则比较少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折槛图》(局部)中围栏上的雕龙 单纯的背景

故宫博物院藏《百美图》(局部)

就像我们有时候对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不那么认可一样,上面的解读多少有点唯心。周文矩不是周邦彦,李后主也不是宋徽宗。作为一个词歌画三栖著名艺术家,李煜就算万一政治智商不及格,也不至于艺术理解能力比咱们弱多少。周文矩端着人家宫廷画师的饭碗,说不定真的就是画个写实素描呢,谁知道呢。

画家们在作为画面背景的画中画里,着力描绘的细节,显然不单纯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技艺,中国古代画家意味深长的艺术表现,往往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时代气息,对我们理解当时的年代,起到了另一种角度的史料作用。

故宫,深藏中华文明之美,有什么理由不去看一看呢。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