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白水 艺术家「张有河画家」

时间:2022-12-27 12:45:13 来源:魔都风向标

大家好,白水 艺术家「张有河画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家白水作为本次“Rong-源”空间艺术展的主创艺术家之一,其作品将会在上海宝龙美术馆6号展厅展出,展期在12月25-2022年2月25日,展览收到各方的广泛热议,所以策划了艺术家专访,让更多人的观众得以了解展览的创作理念及意义。

Q&A

提问者:倪安琪

受访艺术家 :白水

Q:艺术性的东西在我们的心灵成长的过程之中其实很重要。

A:是的,可能是受益一辈子的事情。因为他是从创造得到的回馈,不是我们给他一个玩具所能带来的新鲜感。创造力带来的喜悦是可以持续的。

艺术家 白水

我们在进行对美的探讨,而美也在演变,它表现的形式在不停地变化:从二维的三维的、立体的再到抽象的,到现在就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但是主旨没有变。我们会把“美”和“真善”放在一起,它们都是对于人类美好品质和理想主义的追求。

慈善的本意是爱,其实艺术和慈善一样,是在人的心中播种爱。现在艺术疗愈这个词被提及的很多,但这件事并不是直到最近才出现的。光明能够让黑暗消退,艺术带来的爱与美好也是能够让负面情绪消退的。

2021年拍摄圣湖

Q:回到“Rong·源”展览中很多作品,在视觉呈现上都有令人震撼的效果。你觉得自己作为艺术家在感知层面对作品的要求是什么?

A: 对于每一个空间的设计,是团队在一起探讨、参与。因为时间、环境、条件的各种局限,可能我们不能做到完美,但希望展览利用作品和展陈可以给到观众一个情绪的代入,对内心的审视和冲击。

展览一开始的《迷雾森林》,是让你进入到一种氛围,这其实就是正在开启跟自己的对话,开始跟自己相处。接下来是《光之柱》,冰在那里慢慢融化。观众能在和作品交互的过程中逐渐进入一个非常平和的心境,这种情绪和状态不是瞬间达到的。《风之翼》会是一个祝福的给与。《雨滴》是另外一种空幻的视觉感受。自然界中的雨滴很小,但这件作品相对于人的尺度而言其实是很庞大的。这种认知形成一个倒置时,观众在雨中看到自己,也是对人与万物关系的一个思考。接下来还有《算力光影》、《光之溶洞》……不同空间维度的跳跃。

展览作品《迷雾森林》 效果图

我们设计的场景可能有很多的变化。比如说茶室的天空会有一个实时的光影,它在特殊的节假或者节气,会有一些针对性的设计。所以你可能进入展览十次,十次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包括《算力光影》,我们设定了一个隐藏bug在里面,在观众参与的过程中,每次产生的bug都不一样的,我们也不能预知最终它会发展成怎样。

Q:满钵组成的《光之茶室》其实是展览里面最早的一件作品,包括在展的茶器,这个作品是源自于您和您的团队的?

A: 其实满钵和另一件公杯是要放在一起说的,其实最早的作品是这个。

这个是第一件,我过往的经历跟茶是有很深的缘分。我刚刚说水是生命,早先基于这个概念我们做了公道杯。你看它其实特别像一次刚出壳的小鸡,我们设计了鲜活的动态在里面,不像日常见到的公杯造型中规中矩。除了它的外观之外,我们也做了一些使用性的设计,包括使用中的防烫和放置时的稳定力学问题。我们做了很多的模型,一直改到现在这个版本,具有我们最初的设计理念,也兼顾实用性。

再谈满钵。满钵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你把它翻过来一看,它很像一个佛头。它的气泡结构外面是满的,里面是空的,是中国传统佛道哲学里智慧的概念,“空即是满,满即是空”。所以生命之水在这里又被赋予了智慧的含义。

我们这次展的时候,满钵其实已经是一个现成的作品,《光之茶室》是用满钵缔造的一个空间装置。本雅明说工业革命之后的产物都是复制时代的艺术,这种复制正是如今现成品作为艺术创作材料的时代特征之一。万丈高楼平地起需要很多的砖瓦,满钵独自作为作品同时也是其他作品的元素和砖瓦。而众多的砖瓦互为彼此的复制时,《光之茶室》诞生了。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很多作品理念其实是同时受到东西方文化影响的。就像上海的海派文化一样,它是中西合璧的、一个包容的展览。

我们现在看《光之茶室》的外观的造型,它看起来很像是一个大型的满钵。其实是展览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作品。一开始的灵感是爱斯基摩人的冰屋,这其实是一个人与自然相处的典型案例。但是最终当它效果出来的时候,跟满钵惊人相似。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进入《光之茶室》,是进入一个大的满钵,但是反过来也可以理解为每一个小的满钵都是小的三千世界。

很多时候我们去做一个作品,它的最终呈现会有一些奇妙的巧合,这也是很好地诠释了我们想要做的事情的意义所在。它是占地面积最大、制作最复杂的作品。进入茶室之前,观众还会经过白纱组成的瓮城。过程之中会展现一连串作品,作品之间互相有联系,所以茶室也是一个集中展示作品的场所。

Q:《算力光影》也是我很感兴趣的一个作品,它和数字艺术、NFT的作品相关,您可以解读一下这个作品吗?

A: NFT现在被讨论的很多。我觉得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就是元宇宙在激发人类创造力的野心,而且元宇宙和其中的存在物不能作假,它和我们真实的宇宙一样会一直存在、不会消失,这个大概是传统的艺术品所无法比拟的,这个是吸引人的。

如果大家参与到这里面的时候,算力会对参与者的输出进行模拟和转化,每个人都可以做NFT。这个过程其实是以一种十分善巧的方式触及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想,用秦岭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和观众在展览的场域中是平等的”。当然我们还会有更多的细节出现,先不剧透,去到现场才能真正的体会到。

作品《算力光影》演示

Q:“水”是几件作品里很重要的一个材料,作为材料来说有它有自己的属性,这种属性可能就是一个浸润、治疗的因素,一个社会性的概念。你怎么看?

A : 其实说远一点,因为最早的生命诞生于水中,人和动物的身体里水所占的比例很大,地球上也是水多过于陆地,所以说万物源于水,有水才有生命。

我们团队做了很多看似徒劳无功的事:把水冻成冰,然后搬来搬去……就是不想在人类中心论的前置条件下进行创作。这个展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人类需要对我们在自然资源面前表现出来的抢占姿态进行反思。万物平等,我们与自然、跟动物,我与你。

有声互动装置《风之翼》用到了一些新材料,装置缓缓转动会发出声音。我们在藏区看到过随风飘扬的经幡。经幡其实就是一种对人的美好祝福,风吹动的这种祝福,让它传播到四方去。

2021年拍摄与作品创作期间

Q:从风的祝福,到光的茶室,再走进《算力光影》……展览一步步帮助观众摆脱压力和焦虑的同时,也在提醒我们生活在当下。其实整个展览是非常有系统性的,您能介绍一下展览后续的发展吗?

A : 怎么样去推进和运营它,其实我们有准备的。展览现在是只能算是1.0版本,当然有我们很多的寓意都在里面了。它自己也是一个有机体,是可以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

之后可能还会去到其他城市,深圳、成都、长沙或者北京。但都是断续渐进,根据时间,慢慢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水的生命的概念、源头、生命,还有对于当下的思考……不仅仅是我们,也希望参与其中的观众们能够能从展览里真正获得感悟、治愈。

Q: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Rong源,你会用什么词汇?

A : 我觉得应该是心灵跟自然的对话。希望从这个展览里面,观众可以体会到人类作为自然中的一份子,怎么跟自然万物和谐共处。但这种相处又不是去机械化、去技术化的返璞归真,而是应当在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反思我们的生存方式。那么怎么来做?怎么做艺术向美向善?我自己领会的当然不全面,可能每个人的领会都不一样。我希望通过展览和作品,之后有更精华的总结。

2021年拍摄与作品创作期间

Q:做设计师和艺术家之前,您是从事过金融领域和公益事业?

A : 那个时候更多的是怎么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留学、学的是金融。2008年开始正好有机会做公益。一开始没想太多,说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做到现在体会也有很多。

这个是很耐人寻味的,物质上的捐赠其实没有办法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我觉得说,教育可以改变人生。之后在专注教育公益的过程中,机缘巧合,带孩子们去接触到艺术。

宏信基金慈善项目

“Rong·源”我们也准备了两年了,两年前我就提出说做艺术项目。因为真的是我们带孩子们去美术馆的时候,我看到他们眼中的不同。当时很多孩子眼睛里发光的样子给我印象特别深。不是说别的作用不大,艺术带给他们的是心灵的唤醒,换一种方式来看这个世界。

当你有艺术的眼光的时候,不是说我怎么能让自己变成一个更有出息的人,而是如何能够打开心灵、成为更阳光的人。我后来发现心灵的滋养,真的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是自动自发的一种行为。让我觉得,有了对公益更深的理解。

所以跟龚世俊老师、秦岭老师一起,我们说来做这个展览,做大一点,让更多的人参与。这个展览涉及了科技与艺术、人与自然,这两个主题其实也代表一种未来趋势,是需要更多地被讨论和关注的。

展览名称:“RONG-源”空间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25日—2022年2月25日参观时间:周二至周日 10:00-18:00展览地点:上海市闵行区漕宝路3055号,上海宝龙美术馆,6号厅

策展人:张子康执行策展人:崔玉杰、顾耀峰、武林、贺进

艺术家:秦岭、白水、龚世俊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