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什么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时间:2022-12-27 15:49:02 来源:光明日报

大家好,什么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扫描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教育随想】

“双减”之后,书法班、美术班、音乐班……开始热闹起来。学科类培训颓势明显,取而代之的是这些非学科类培训,它们的“春天”似乎来了。

但这样却反映出了一些人对素质教育的偏狭理解——所谓“素质”,主要指人文艺术方面的素养。“孩子成绩倒不错,就是综合素质差了点。”揣测一下,话中提到的这个孩子,大概要么对艺术不在行,要么不懂为人处世,甚至更严重一些,在道德品质方面有缺陷。其实,素质的范围要大得多。抛开身体素质不谈,人的素养除了人文艺术,也包括数理能力和动手能力。粗泛地看,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文科素质与理科素质。它们都是素质,都很重要。在应试教育的环境里,大家更强调理科的素养。这倒不是因为普通人真的有多重视理科,而是因为大家都很重视考试。在中考、高考这样的重要考试里,理科是拉开差距的关键。文科的题,再不会写,也可以写上几句,不至于挂个零分。理科就不同了,不会就是不会,写了也白写。再者,理科培优,有没有效果,学生和家长自己就知道。不培优,做不出这类题,培优了,就可以做出来。比较之下,人文艺术方面的培优,效果到底怎么样,就没那么清楚了。练唱歌练了一年,没准观众还是听不出来。换句话说,人文艺术培优的效果并不确切。

现在好了。为了孩子们健康成长,要减轻学生负担,不允许在周末做学科类培训,工作日的培训也限定了时间;同时,课外作业还限了量。时间一下子就多了起来。空闲的时间,不能光玩吧,总得学点什么。玩耍有益于身心健康,学习同样有益于身心健康。关键要适度。不适度,玩物会丧志,学习会学呆。学什么呢?既然不能学考试的内容,那就学不考试的内容吧。这么想大体没错,至少孩子全面发展了。以前,中考高考考什么,平时就学什么,假期就补什么。现在,中考高考的内容,工作日学习就够了,到了周末,再学点别的,让孩子的“素质”变得均衡。

但这里潜藏着一个很大的危险,那就是依然以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去参加人文艺术培训。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儿子喜欢弹钢琴。朋友就花了大价钱培训。孩子虽然很小,朋友却志向远大。一次课后,朋友跟培训教师商量,我加钱,你能不能把培训的速度加快一些?在培训教师的合谋下,朋友的儿子进步很快。过了三年,小学刚毕业,听朋友说,孩子拿到了钢琴十级证书。我去他家玩,朋友很热情地把证书展示给我看,接着又介绍说孩子的同学连钢琴8级都还没有过,又让孩子弹一首给我听。孩子居然弹了一首车尔尼练习曲,最简单的那种,简单到我这个半音盲听了也能写出乐谱来。弹完就盖了琴盖。看得出来,孩子相当不乐意。这跟我几年前到他家的情形完全不同。当时孩子恨不得把他会的曲子全部弹一遍。朋友脸上挂不住,只好笑着说,拿了十级证书,就骄傲了,不想继续弹了。我注意到,琴盖上留下了孩子的手印。钢琴已经很久没有打开过了。我猜,经过这几年的魔鬼训练,孩子更会弹琴了,可是孩子不喜欢弹琴了。朋友的家里虽然多了一张钢琴十级的证书,但琴盖上也多了一层灰,被灰遮住的,是孩子的快乐。孩子喜欢弹琴,他的爸爸喜欢的却是钢琴十级证书,喜欢孩子出类拔萃。

在应试教育的思路之下,一切以考试为中心,教育就是为了在考试中战胜对手,淘汰别人,寻求的是跟别人比较后的成就感。教育跟受教育者喜不喜欢没关系,跟受教育者的禀赋也没有关系,只跟考试中的排名有关。学的内容、学的方式都围绕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转。考试要考的才学,考试不考的就不学。有助于提高分数的就学,无助于提高分数的就不学。如果在考试中不能提升排名,教育就是失败的。

但素质教育完全不同。素质教育的目标不是淘汰对手,而是发展自己;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好,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比过去的自己好。一个孩子,喜欢弹钢琴,他拿到了钢琴8级证书。跟他同时学钢琴的孩子都拿到了钢琴10级。从应试教育的角度看,他当然是一位失败者。他已经被同学淘汰。但是,持素质教育观点的人却不会这么看。如果根据这个孩子的能力,拿到钢琴8级是他的极限,同时,在接受钢琴训练的过程中,他是快乐的,他享受弹钢琴的过程,那么我们就要说,对他进行的钢琴培训是成功的,因为他发展了自己,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天分。在素质教育者看来,重要的不是比别人强,而是没有辜负自己的天生禀赋。

大自然赋予了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禀赋和喜好。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当张大千,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做杨振宁。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欢当明星,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欢做学术研究。尊重孩子们的爱好,根据他们的禀赋,为他们提供训练,让他们享受学习,而不是厌恶学习。就像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的:“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工作所得到的成果的乐趣,以及对该成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唤醒受教育者在这些方面的心灵力量,并强化它们。

古话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中苦当然要吃,但人上人却并不必要。素质教育的真精神是:让受教育者接受最严格的训练,从而绽放最真实的自己。它就像大自然为莲花提供水塘,为仙人掌提供沙漠一样。素质教育的践行者们相信,每个孩子的好,不在于他战胜了多少对手,而在于他是否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作者:苏德超,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弘毅学堂学部责任教授)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