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大家好,在家自己教孩子美术的书「汪培珽书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养育孩子的六年中,我非常重视孩子的艺术启蒙。美术方面,也曾反复纠结是不是要让孩子上个画画辅导班啥的。
走了一些弯路之后,我发现,画画启蒙其实真的不需要特意让孩子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家长自己要多些审美积累,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带着孩子去发现、去讨论、去涂抹。
为什么这么说?今天我就来细致聊聊,同时分享下美术学习的不同阶段——启蒙期、技法进阶期和专业深入期,不会画画的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
01
有专业背景的家长,
都不教孩子学画画?
是凡尔赛吗?
之前,果仁妈推荐过好几篇文章,都是专业人士分享自己带娃学画画的文:
留言中,不少家长都说这太凡尔赛了,这哪是不教,明明是潜移默化地影响。
其实这真的不是“凡尔赛”,我所知道的大多数有美术专业经历的人,都是这样的态度。因为大家在看见了“道”之后,对“术”比较了然:
这两点都是稍微看一看就能了解到的东西。
所以很多家长卡壳在这里:看不到前路的“道”、拿不准当下的“术”。其实对于大多数希望提升自己的人来说,所谓“道”就是人生观、审美观、艺术知识积累,而所谓“术”大概就是能风轻云淡地谈论某幅画、拈手即来地评价某个画派、兴之所至也能小涂一幅。
如果家长能做到这里,孩子学画画的很多问题都能顺便迎刃而解了。而大多家长吃不准的是:
毕竟大多数家长想让孩子学画画的目的,并非要走专业路线,更不是成为画家。更多的原因不外乎兴趣爱好、审美培养。
然而,这不是一朝一夕两三幅儿童画能达到的。
教育,包括美术审美教育,从来就是个系统性、长期性、全局性的问题。特别是家长本身在美育积累方面比较匮乏的状态下,更是需要家长多努力一些,和孩子共同进步。
如果自己有了审美积累,能在日常生活中带着孩子去发现、去讨论、去涂抹,自然就能走更远的“艺术”之路,也就能看到放手的边界在哪。
具体怎么去做呢?
首先,最重要的,必然是带着孩子去感受自然、观察人间。很多文章已经讲了亲近自然、融入生活的重要性和方法,我就不赘述了。
其次,在充分感受、观察的前提下,通过阅读,来实现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带领孩子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那么,如何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审美、感染孩子审美?读什么呢?今天我就来细细聊聊。
02
3个不同阶段的美术进阶之路,
应该怎么做?
对于,大多数没有专业背景的家庭来说,最现实的美术启蒙之路是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机构培训结合起来。
完全丢给学校/机构,是肯定有问题的。首先,大多数学校对美术课是不太重视的;其次,校外培训机构为了生源讨好家长,可能会在教学上追求“画得好”、课堂形式过度迎合“孩子喜欢”,而忽略了美育的系统性。
今天这篇文,我就主要聊聊,针对不同的阶段,家长应该如何带孩子美育?按照不同的阶段,我把家庭美育之路,简单分为了三个阶段:
1启蒙期(学前到小学低年级)
这个时期的目标,主要以扩展认知、促进思维、鼓励表达为主。
学前到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处于快速发育期,无论是运动类、艺术类接触学习,都应该以塑造三观、增长见识、开阔思路为导向,以培养热爱人生的有趣灵魂为最终目标。
评价标准,与要与目标相适用,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那么,家长们能做什么?
1、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
这个阶段,很多家长会苦恼两大类问题:
这里,我推荐一本书《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
这是一本专业的美术教育教材,书中详细介绍了小学生的美术教育,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怎么做教学设计、如何评价等,非常全面清晰。
透过这本书,基本就可以全面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整体发育规律和发展方向,无论是自己带着孩子启蒙,还是选机构/选老师,也都基本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选择机构的话,我推荐考虑以“涂鸦”、“创意”之类为卖点的机构,实地考察时,多注意观察是否能做到思维活跃、探索开放。
2、家长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期待值
低幼时期的孩子,画画时更多是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圈还是点,或者是火柴人,都是代表了一样东西而已。
他们会用画画来叙事——对着一幅“乱七八糟”地线线圈圈和火柴人讲起来滔滔不绝 ;
也会用画画来表达情绪——比如我儿子生气的时候小嘴一撅“哼,我给你画个哭脸”,然后画个哭脸贴在墙上向我“示威”。
我曾经试图带孩子做了一些所谓的创意绘画,孩子玩得也开心,画面效果也可以。但是令人沮丧的是,过了一年之后,他看到那幅画竟然不认得是自己画的。
而他自己“乱”画的东西,依然讲得头头是道。所以,后来我连让我儿子玩创意这个想法都放弃了,时间宝贵,就让他但凭爱好随兴所至。
创意画《迎春花》和“乱”画对比,上创意画,下“乱”画
另外,有很多小朋友也喜欢不厌其烦地长期重复画一个题材,比如车子、奥特曼或者其他常见形象。
我儿子像其他很多男孩一样,从小就爱画车子。我试图引导过加入其他元素、把纸画满,但是这个引导并不是可持续的,过一段时间甚至下一幅画,他依然只是画寥寥几笔。
重复了两年,现在的画面依然经常是交通主题,但是元素丰富了很多,纸面也满了很多,虽然单个元素并没有画得更“好看”。
到了6岁,明显感觉到我儿子的画更有逻辑感,条理性出来了一些,逐渐从单一的想象往实际体验靠拢。
画面开始具有情节、时间线,他印象深刻的一切都能拿笔就来。
后来看了探索火星的记录片,能画满满一页纸,从发射火箭到太空漫步、从太阳系航行到恒星际宇宙飞船。车子也从一个方框两个圆越来越进化,细节越来越多,画面也越来越满。
车子进化过程
哪怕只有一天的外出旅行,也可以给他提供一个星期,甚至更久的画画素材。而且他画出来的内容,大部分都是路上见闻,很少是目的地风景。
比如,安检员用胶带把他的滑板车轮子固定起来、地铁站的人从众、各种各样的行李箱、高铁上的广播、博物馆与众不同的外观.....全是他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体验。
旅行游记
但是很多小朋友不会有这样自由进化的过程。
我曾经有一个叫六六的学生,他非常喜欢奥特曼。无论是什么主题,他都要往奥特曼上面靠,并且讲出很多很多的故事。
我能看出他和我儿子是一样的,但是出于“给家长一个交代”,我却不能像对待我儿子那样宽松,让一直去画一幅幅看上去大同小异的画。
我不知道会不会有老师,敢让孩子花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都去慢慢整理思路、去完善他的“奥特曼”。即使真有一位敢这么做的猛士,试问有几位家长能接受自己孩子几个月甚至一年了还千篇一律呢?
所以,要给孩子时间,等他们慢慢整理思路、完善自己,等他们慢慢从爬到走,再到一路小跑。
焦虑的时候,给自己回锅一碗鸡汤——《达芬奇画鸡蛋》,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手部力量等都需要发育时间。
3、跟孩子一起“共读共赏”起来
艺术启蒙,之所以很多家长觉得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是因为知识储备太少。任何的艺术创作都不是无源之水,任何艺术家都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独立存在,艺术作品必然留存有时代烙印。只有通过大量的文史哲阅读,了解到创作背景,才会产生跨越时代的共鸣。
因此,跟孩子一起“共读共赏”,就变得很重要。不仅要进行大量的文字书籍阅读,尤其是文、史、哲,也要多欣赏一些艺术作品,看画册、逛画展安排上。
尤其是文史哲类背景阅读,更需要家长苦炼内功提升自己。我整理了一些书单,既有适合亲子共读,也有专门给家长的,希望能有所帮助。
先来推荐下适合亲子共读的启蒙类图书。
我推荐后浪出版的《儿童艺术大书》和中信出版的《你好,艺术!》,两本都很适合低幼亲子共读。内容上前者门类更广,后者以画家生平为主,故事性更强。
左《儿童艺术大书》,右《你好,艺术!》
对小学生和无专业深入需求的成人来说,简单易理解的美术史,搭配画册,读起来更畅快。
比如,《希利尔讲艺术史》,简单梳理了世界史中的艺术。
希利尔讲艺术史
比如,中信出版的《DADA全球艺术启蒙系列》,包含了古典、近现代、当代西方艺术,以及全球其他文明艺术。
《DADA全球艺术启蒙系列》
再比如,《给孩子的艺术课》系列,包含图片、鉴赏、练习;《儿童艺术博物馆》也很赞,有大量特色图片。
左《给孩子的艺术课》 右《儿童艺术博物馆》
2技法进步期(小学高年级到初一)
启蒙期和技法期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主要以孩子的兴趣、能力为区分。
说是技法进步,只是相对启蒙期而言,这一时期会有一部分爱好、擅长画画的小朋友画得非常好。线条、色彩、构图、材料等也会有意识地思考经营,也有了自己特别钟爱的画家、画风。
这个阶段目标有2个:
1、在线条、形状、色彩的基础上,尝试形式和材料的各种组合,不必拘泥于纸面,也不必拘泥于画种。
2、在各种尝试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特别擅长或者特别喜欢的某一类,勤加练习,作为长期爱好。
评价这个阶段孩子的画作,不要害怕画得像,也不要因此认为孩子的想象力被限制住了。
八九岁的孩子,视觉能力、空间能力、逻辑能力都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开始关注外部世界,开始思考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开始不自觉地追求画得像、画的真。
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和表达。尤其是擅长和喜欢叙事方向的孩子,可鼓励孩子进行故事漫画创作。
孩子们在转型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审美能力上来了,看到的东西很想画,但是技法能力还没有匹配,画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这是一个低谷,解决办法只有:坚持。坚持学习、提升自己的画画水平。
2专业深入期(初中开始)
如果孩子特别喜欢美术,又或者有比较强烈的愿望想在艺术方面有所进展,我觉得初中开始深入学习技法比较合适。
但技法的学习,更多地是大量的练习,相对枯燥,因此如何能让孩子用自己的热情和意志力,保证自己一直在坚持不懈地练习、进步,是需要家长花心思去考虑的。
除了这一点,把眼光放长远,带着孩子大量阅读,多接触大师作品,培养孩子自己的艺术审美眼光,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如果技法培训的老师,艺术鉴赏的眼光不好,很容易让孩子学偏。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作为艺考大项的素描头像和人物速写,就有很多水平参差的图书或机构,比如: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正确审美?答:4个方面的大量阅读:
这里贴心地送上书单:
1、美术史/世界史方面
我国著名作家、美术评论家傅雷先生的经典著作《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不容错过。以艺术为明线,提领起历史。
韩国学者李真淑的《艺术的记忆:名画背后的世界史》,以世界史为主线,把名画嵌在历史中。
还有一些幽默怪趣的美术史作品如《美术馆里聊怪咖》,视角“奇怪”,幽默风趣,可读性比较强,采用提问 回答的行文方式,不会陷入美术术语的迷茫中。
如果有更深层次、更专业需要的话,经典著作《剑桥艺术史》值得带回家。一套8册,除了按时代分册的美术史,还单有一本《绘画观赏》讲鉴赏方法。
这套书比较专注于艺术史,美术概念、术语会稍多一些,读起来也略显艰涩。
《剑桥艺术史》
读美术史时,搭配阅读一些世界史,理解起来会更顺畅。
2、入门美学著作
推荐两本。
一本是朱光潜先生的《谈美 谈美书简》,没有拗口的概念术语,理解起来很友好。
另一本是《观赏之道:如何体验当代艺术》,面对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的当代艺术,这本书可以提供一个完整的观看思路。
3、工具书
这类书主要提供具体鉴赏概念、鉴赏方法,以及各种方法、流派,视角数不甚数,也是被各种书单推荐最多的。具体可分为两大方面:
比如,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的这套图解艺术系列丛书,包含《绘画鉴赏方法》、《建筑鉴赏方法》、《版画鉴赏方法》、《艺术风格鉴赏方法》、《艺术流派鉴赏方法》、《图解艺术技巧与素材》。如同名词解释一般,对各种流派名词、风格名词、概念名词等,像词典一样收录广泛、释义明确。
图解艺术系列
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艺术馆系列,包含《艺术中的经典文学形象与故事》、《艺术中的黄金、宝石与珠宝》、《艺术中的经典女性》、《艺术中的经典肖像画》、《艺书中的食与宴》、《艺术中的庭园与迷宫》、《艺术中的众神与英雄》、《艺术中的地理探索与梦幻之旅》,内容相当全面细致了。
这套书主要是针对画面里特定的图式、动作、人物、情节、摆设等进行背景解读,可读性比较强,像是在读八卦故事一般。
艺术馆系列
总之,大量阅读意味着在评价鉴赏一件作品的时候,更能体会到它的上下文和来龙去脉,这是一个审美能力的系统提升。
4、大量读图(有赠书)
最后,也是审美的根本——大量读图。
听再多的艺术欣赏课程,读再多的艺术鉴赏书籍,都不如阅尽视觉作品得到的思考多。所有的指引,最后都要落实在读图上面。
所以秘诀,就是没条件时候看画册、有条件时候看画展。
强烈推荐一套中国国家地理出的图册——《纸上美术馆》系列。图多字少,印刷精美,每位艺术家收录的作品更全,每位艺术家都有一句封面评语——非常专业精准。
已经出版27本,也就是27位艺术家,后续还有更多艺术家在出版中。
纸上美术馆系列
纸上美术馆系列
如果审美是一套传世武功,那么文字类阅读提供的是内力,而大量读图则能把深厚内力提炼转化为势如破竹的招式。
当然,像练功一样,读图鉴赏的招式也是需要练习、揣摩,逐渐
总之,美术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很强的科目,如果只是学画画,就可惜了太多美好的风景。
这也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家长不必为孩子一时的低谷、退步而焦虑。只要把阅读和练习渗透进日常生活,孩子总会在某一天为了心中的光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