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河湖文化书画摄影优秀作品展开展
大家好,导演聚在一起pk拍电影 什么最值得看 「好几个导演拍的一部电影」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近,导演竞技真人秀节目热度很高。
《导演请指教》让16位导演聚在一起PK创作,前期筹备和选角工作、拍摄过程的种种细节、成片放映后观众与影评人的反馈……最新节目中,导演们还与制片人成立“制片人工作室”,选取不同主题进行创作。
当真人秀呈现出整个电影生产流程时,我们发现,原来拍戏本身就是一场“大戏”。
看导演竞技真人秀,我们不只是为了看一个包装精美的成品,而是希望全面了解“导演”这一身份紧密关联的人与环节,哪怕其中不乏仓促和慌乱的粗糙“颗粒”。甚至可以说,暴露问题、争端,真实显露困境,给予观众思考的空间,才是这一类节目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
导演竞技真人秀,应当提供以电影为圆心扩散开来的“外圈”和“内圈”两大视角。站在“外圈”的观众视角,可以审视电影与市场的关系。
电影舆论场时不时产生的“小众文艺VS大众流行”的议题,在《导演请指教》中以一种颇有“微缩剧场感”的戏剧化场面展示出来——乍一看不太明白的片子、不能get到的“独特”导演,观众要继续给机会吗?
节目中,“跨界型选手”梁龙执导的《疯狂的外星人》,大众观影组现场投票低于120票,他的片子没播完就被迫暂停。现场按下“离席键”的观众耿直表示,从头到尾看不清楚导演要表达什么。然而,“专业鉴影组”则替梁龙鸣不平,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因为“开局不利”,成为现场唯一大多数人“看不下去”的那个,在最新一期节目里,梁龙说,他现在拍片子难免着急别人看不懂。
之后节目组给线上观众放出了《疯狂的外星人》完整版,多条弹幕给出了好评,特别指出当初现场观众恰恰在柳暗花明的前一刻按下“离席键”,很可惜。
这个场景折射的“现实感”很强,让人想到每次新电影登陆院线,争议较大的作品,有人是认真看完后给出评价,有人看了一半决定离席,也有人未曾看片就被“劝退”。一些小众的、被冠以“看不懂”的片子,也随之失去追求票房的机会。
正如郝蕾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当我们看到一部电影的时候,也看到了那个导演在那段时间的内心世界,但是——“我们为什么要看到所有人都是一模一样的呢?”
一部电影的票房号召力,固然是市场选择趋势的即时反映。不过,“好看”的评价不该完全与“易看”挂钩,对电影专业性的综合考量亦该成为大众谈论电影的尺度之一。
回归到“内圈”的导演视角,国内电影创作群体的现状,也略可通过导演竞技真人秀窥见一二。
如今国产电影圈,能轻松叫出姓名的大导演们,无一不是靠多年积累的作品建立起个人招牌。毋庸置疑,观众需要在一部部公开露出的作品中认识、评价导演的风格和底蕴。
对于“非头部”阵营的导演,观众的认知也许来自简短的豆瓣页面介绍:往昔的创作刻度和评分一览无余,作品寥寥或评分平庸者,“下一部电影”就成了未知数。
节目中,梁龙、吴镇宇、韩雪等人尝试“跨界”做导演,曾赠、德格娜、王一淳等人名字陌生而片子品质不低,观众内心会自动产生两个声音:“原来这些人也努力当导演。”“原来这些陌生导演作品也能打。”
本以为要看武林各大门派的掌门人过招,“邓布利多单挑奇异博士”,结果恰恰是在忽略“名声”指标的前提下,反而更会关注片子的原始质感,以及年轻导演跌跌撞撞摸索成长的路径。
与此同时,当下综艺节目更重视对女导演群体的呈现。青年导演曾赠改编《大话西游》IP的短片《爱情》,德格娜改编自《黑骏马》的短片《回到伯勒根河》,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女导演被尊重和看见是好事,而良性的发展趋势则是她们不再被“归类”。
导演陈冲曾提醒,很多人对女性有误解,觉得女性导演都是导文艺片、爱情片。“我们被归类了以后,可能会有机会上的一种限制。但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我相信若有特别想讲的故事,你就会把它讲出来的”。
而观众期待的是,所有曾被忽视、误解的导演及其“压箱底”的故事和本事,能被电影圈投资者,被市场大众真正接纳,而不只是在综艺节目里惊艳过一刻。
导演竞技真人秀的火爆,是日益成熟、标准的影视工业化趋势的侧影。当观众更深入了解“导演”身份所背负的职责之后,就会发现,导演不是一个纯粹燃烧个人才华的工种,而要肩负起统筹所有工种:编剧、表演、摄制、灯光、后期……唯有保证生产链条各个环节的专业度,激发所有人的热情和能力,才能生产出优质作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