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脊梁(书画篇)·走向世界的共和国文化大使·张庆祥作品展
大家好,欣赏《最伟大的作品》 寻找心中的大师作文「这本让文学界惊叹的伟大作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时隔多年,周杰伦再出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
在同名MV中,杰伦发挥天马行空的狂想化身时空旅人,带领乐迷穿梭时空回到1920年代,邂逅了一众艺术大师:
包括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马格利特;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达利;中国近代绘画大师——常玉;还有马蒂斯、梵高和蒙克和徐志摩,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
永不褪色的大师和作品,总能打动人心,艺术如此,投资亦是如此。过往众多投资大师和他们的作品,如果我们细细品读,或能受益匪浅。
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之父、“华尔街教父”,代表作《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指出:“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使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使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在书中,格雷厄姆进一步把股票市场比喻为人格化的“市场先生”。
“市场先生是一位情绪非常不稳定的朋友,你跟他一起合伙办企业,市场先生每天会跑过来给你提供或高或低的报价。当他心情亢奋时,会给出一个很高的价格让你买他的股份,当他情绪悲观时,会提出用一个非常低的价格把自己的股份卖给你。市场先生不在乎你有没有接受报价,他只是周而复始的每天受情绪驱动,不厌其烦的给你报价想卖掉自己手上的股份。”
格雷厄姆向我们揭示,投资是逆人性的。掌握投资理论很重要,但这只是基础,学会管控情绪并进一步擅用市场的情绪周期同样重要。聪明的投资者会和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让自己不至于过多受到“市场先生”的情绪传导,从而理性地做出投资决策。
菲利普·费雪——现代投资理论的开路先锋之一、成长股投资策略之父,代表作《怎样选择成长股》
费雪在《怎样选择成长股》一书中,指出了选择优质投资标的并进行长期投资的重要意义:
“短期的价格波动本质上难以捉摸,不易预测,因此玩抢进杀出的游戏,不可能像长期抱牢正确的股票那样,一而再,再而三,获得庞大的利润。很多人热衷于短线交易,忽视了长期持有优质公司带来的超额收益,显然这与投资的初心相违背。”
在他看来,基金投资更大程度上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要想摘取“时间玫瑰”,前提条件是具备长期的耐心。
沃伦·巴菲特——“股神”,代表作《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在1996年致股东的信中指出:“能力圈的大小并不重要,要紧的是你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
选择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投资,是巴菲特一贯坚持的投资理念,也是巴菲特告诉世人大道至简的投资方式。
比如1995年初到2000年3月期间,虽然科技股如日中天,涨幅非常亮眼,但是巴菲特始终没有买进,坚守能力圈投资使得伯克希尔哈撒韦在1999年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巴菲特也因此遭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和批评。
1999年12月27日,《巴伦周刊》封面质疑道“沃伦,怎么回事?”,并在文中写道:“30多年无敌的投资成功后,沃伦·巴菲特可能在失去他的魔力。”
但是,互联网泡沫在此后不久开始破灭,市场笼罩在一片悲观中。当时,巴菲特却逆势大幅增持美国运通的股票,并完成了多笔并购。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3年时间,纳斯达克指数暴跌77.40%,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市值却增长了29.68%,远远跑赢市场。
所以,与其盲目追逐热点,不如在自己能力圈的基础上,赚取认知范围内的钱。即使可能会错过一些所谓的“大好机会”,但或许也能避免掉一些冲动的错误。
彼得·林奇——卓越的投资家,代表作《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彼得·林奇指出:“每当我对目前的大局感到忧虑和失望时,我就会努力让自己关注于‘更大的大局’。如果你期望自己能够对股市保持信心的话,你就一定要了解‘更大的大局’这个概念。”
基金投资者要关注“更大的大局”,可以说要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基金投资。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为例:
可以看见,从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成立至今,指数累计涨幅超过10倍,期间也经历了几次较大回撤,但是每一次深蹲反而带来不少进场或加仓的时机。
走过时间的旅程,人们对美的欣赏和追求依旧。大美恒久,大道至简,那些源自大师们的智慧结晶,值得好好品鉴学习。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产品由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